劉繼明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151-02
摘 要 綠色金融對于當前國有企業實現長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企業轉型、提升的過程中綠色金融都大有可為。但目前國有企業運用綠色金融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將綠色金融融入產業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國有企業只有構建起運用綠色金融實現長效發展的機制,才能把握好綠色金融大潮,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機制 綠色金融 長效發展
當前,隨著環境資源問題的日益突出,綠色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愈發凸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國有企業只有建立了合理運用綠色金融的能力,才能真正構建起長效發展機制,實現綠色、健康發展。
一、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我國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發展戰略予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同時,我國也深刻認識到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就不能離開綠色金融的支持與驅動。2016 年,全國人大通過《“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發展綠色金融。
我國綠色金融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綠色金融參與主體基本涵蓋了各類型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務蓬勃發展,根據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披露的數據,自2013年末至2017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從5.20萬億元增至8.22萬億元人民幣。2015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正式啟動,根據中央結算公司發布的《2018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報告》的數據,我國2018年發行綠色債券超過21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發行量的18%。除了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業務,我國的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股票等業務都有所發展。
盡管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綠色金融保障體系不健全。制度保障缺少國家層級法律法規制度體系;信用保障缺少為綠色金融量身打造的征信制度,影響主體參與信心和信息獲取能力;市場保障缺少為綠色金融提供服務的專業交易平臺和機構,制約了市場保障水平的提升。其次,產融結合度較低,產業發展較慢。綠色金融專注于綠色行業、綠色經濟,更加需要深化產融結合,收獲長期回報。當前我國整體產融結合存在諸多問題,折射到綠色金融之上,就使金融輸血、產業造血的實現更加困難,加之當前綠色生產消費體系在我國尚未真正形成,產業回報的不確定性也導致綠色金融服務經濟發展的功能打了折扣。最后,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增大,企業推動綠色發展的意愿和能力短期內都可能產生波動。
二、國有企業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在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大環境下,國有企業要借其力量實現自身的長效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著挑戰。結合我國經濟基本面和國有企業的特點來看,總體上仍然是機遇大于挑戰。
首先,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而經濟的持續發展必將要求經濟建設處理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這就決定了綠色發展未來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發展綠色經濟,從長遠角度看都將獲得豐厚回報。其次,國有企業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在現階段參與綠色金融,將享有更為明顯的機遇。第一,發展戰略明確穩定,前期資源利好可期。在明確的戰略指引下,國有企業可以較快投入到運用綠色金融實現綠色發展的模式中。同時,國有企業發展戰略相對穩定,更易于得到長期投資者的信賴。另外,在綠色金融初始階段,政策和國家投入等前期資源都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國有企業在此方面享有天然優勢,更應當把握發展機遇。第二,國有企業在資信、流動性等方面的優勢在經濟換擋期更加凸顯,對參與綠色金融更為有利。2015年有研究者通過調研商業銀行發現,綠色金融實施過程中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效用并不高,金融機構實施動力并不高,企業的還款能力是金融機構考慮的首要因素。這意味著擁有較好資信、流動性和還款能力的國有企業更易于在通過綠色金融融資發展時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第三,國有企業對于企業形象有著更高的要求,而發展綠色經濟恰恰是提升企業形象和聲望的有效途徑,因此借助綠色金融推進綠色發展也是國有企業發展的良好時機。
但是,也不能忽略國有企業所面臨的來自內外部的挑戰。從外部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對于國有企業而言,保增長壓力也相應增加,疊加去杠桿攻堅階段的要求,使得國有企業參與綠色金融的動力和能力受到一定影響。從內部看,綠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尚屬新生事物。國有企業運用綠色金融的專業能力還未培育成熟。而且國有企業利用綠色金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還在探索之中。
三、構建運用綠色金融實現國有企業長效發展的機制
綠色發展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綠色金融必將在經濟轉型期扮演重要角色。國有企業應當重視綠色金融的重要作用,培育自身能力,構建起運用綠色金融實現國有企業長效發展的機制。
首先,國有企業應當對企業未來發展有比較明確的規劃,這是運用綠色金融的前提和基礎。綠色金融專注于綠色產業,同時,國有企業還應當認真分析自身特點,發揮好資信優良、流動性相對充裕、有一定技術積累和政策優勢的特點,放大綠色金融的功能。
其次,國有企業在運用綠色金融的過程中要做好產融結合,這是打造運用綠色金融實現長效發展的關鍵。綠色金融對金融資本和企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金融資本來說,綠色金融所關注的產業大多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才能形成盈利能力,實現投資回報,而對于企業來說,綠色產業不但意味著需要一定的成長期,還往往需要一定的技術投入。相對于傳統行業,其風險有所增加。國有企業要建立起綠色金融投資者、專業服務機構等其他參與方的篩選、商洽機制,堅持產業主導的原則,選擇愿意進行長期投入的投資者作為合作方,以確保相關產業發展能夠得到金融資本的穩定支持。同時,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長效利益分配制度,增強對投資者的長期吸引力。除了著眼于主體產業,國有企業還應選定一些能夠提供短期回報的行業作為輔助,一方面作為維持主體產業發展期內企業正常運作的補充,另一方面也可分擔一定的綠色產業發展風險,提高投資者信心、緩解企業壓力。
最后,國有企業還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建設,這是構建運用綠色金融實現長效發展的保障。自身金融專業能力的欠缺一直是國有企業存在的一個問題。綠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其需要的專業性較傳統金融業更為突出。國有企業應重視此方面的部門培育、人才儲備和制度制定工作,為日后運用綠色金融做好保障。
四、結語
綠色金融方興未艾,有關國有企業把握住這一大好時機就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有巨大優勢。構建運用綠色金融實現長效發展的機制是國有企業綠色發展、高效發展的重要前提,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國有企業,要大力開展相關工作,為今后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3年至2017年6月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數據.http://www.cbrc.gov.cn/ chinese/home/docView/96389F3E18E949D3A5B034A3F665F34E.html
[2] 中央結算公司.2018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報告.https://www. chinabond.com.cn/cb/cn/yjfx/zzfx/nb/20190227/150962459.shtml.
[3] 趙華林.讓綠色金融成為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新動能[J].中國環境管理,2016(6):107-108.
[4] 高紅貴.綠色經濟發展模式論[M].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51-52.
[5] Climent F,Soriano P.Green and Good? Th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US Environmental Mutual Fund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103(2):275-287.
[6] 麥均洪,徐楓.基于聯合分析的我國綠色金融影響因素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5(5):23-37.
[7] Chami R,Cosimano TF,Fullenkamp C. Managing ethical risk: How investing in ethics adds value[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2,26(9):169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