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臉面消費:小鎮青年的身份認同研究

2019-11-22 22:48:48
絲綢之路 2019年4期
關鍵詞:農村文化

姚 慧

(四川大學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64)

近年來,小鎮青年憑借自身的群體消費力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和天貓國際2017 年發布的《天貓國際跨境消費洞察報告——線上90、95 后消費人群淺析》數據報告顯示,從2014 年到2017 年第三季度,三四線城市中來自90 后和95 后新增客的消費金額占比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中90 后和95 后新增客的消費金額占比。①“得小鎮青年者,得天下”成為許多商家市場定位的口號,小鎮青年成為資本青睞的紅利群體。但在小鎮青年體現巨大消費力量的同時,其行為背后蘊含的動機令人深思。因為在當今社會,消費已演變成一項攜帶意義的符號活動,它與主體身份之間具有緊密聯系。這一點在流入型小鎮青年身上尤為明顯,流入型小鎮青年與新生代農民工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他們以文化進城的方式從農村流向小鎮。而在長期的“農村—城市”的二元對立格局背景下,從農村流向小鎮的過程不僅意味著生活地域的轉變,更涉及身份的變更。那么,在流入型小鎮青年流入小鎮的過程中,消費在這場身份變更中扮演什么作用?小鎮青年如何通過消費體現自己的身份認同?這是本文的重點討論問題。

一、流入型小鎮青年

在研究流入型小鎮青年之前,有必要對小鎮青年的概念進行梳理并界定。小鎮青年首先作為一種“群像”進入業界視野,驚人的群體消費力量使得他們成為資本的爭奪對象。但在目前的研究與討論中,小鎮青年還沒有清晰統一的定義。學界關于小鎮青年的研究較少,僅有的討論也集中在電影消費領域。小鎮青年被稱為電影的“新觀眾”,尹鴻等在《2015 年中國電影產業備忘錄》中,將小鎮青年定義為“二三線城市及以下城市、縣城、鄉鎮觀眾”②。張頤武在《新觀眾的崛起:中國電影的新空間》中有類似的定義。顯然,這些定義過于局限。業界對小鎮青年的討論較多,這些討論多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調查,主要從定居地、年齡兩個維度定義小鎮青年。極光大數據《2018 年8 月小鎮青年消費研究報告》定義小鎮青年為“生活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且年齡在18~26 歲的青年”。③

小鎮青年這個詞本身,已經出現了三大分類標準,即“地域”“年齡”和“學歷”,縱觀學界和業界的討論,也都圍繞這三類標準展開。梳理發現小鎮青年中的“地域”標準即小鎮,是指介于農村與一二線大城市之間,并非是行政區劃中的“鎮”這一級別。而關于青年的年齡劃分,不同衡量標準有不同的劃分標準,李光奇總結了我國的六大劃分標準,分別是生理決定論、教育決定論、心理決定論、社會決定論、事業決定論和政策決定論。本文傾向于社會決定論,認為以人對社會的最終適應和所承擔社會責任的穩定為劃分標準。因此,本文將小鎮青年界定為定居在一二線城市及以下但不包括農村,并具有專科學歷及以上的18~35 歲的青年。但在具體操作中,不應該過度局限于具體精確的年齡,應該區分對待。

在以往城市化研究中,農村城市的二元格局是重點關注對象,但隨著社會發展的進一步推進,顯然小鎮已經介入這個二元格局,形成了農村、小鎮、一二線大城市的三元格局。小鎮成為農村與一二線大城市之間的中間層級。小鎮青年是最終定居在小鎮的一群青年人,因此從定居的過程,也就是從農村、小鎮、一二線大城市之間的流動方式來對小鎮青年進行分類是合理且必要的。由此,可以將小鎮青年分為三類:

第一類:流入型小鎮青年,是指從農村流向小鎮的小鎮青年;第二類:原生型小鎮青年,是指原本出生在小鎮,最終也選擇定居小鎮的小鎮青年;第三類:回歸型小鎮青年,是指雖然曾較長時間在大都市發展,但最終回到小鎮的小鎮青年。

流入型小鎮青年是小鎮青年中的一類,他們是城鄉流動格局下的另一重要特色群體。他們以文化進城的方式,由農村流向小鎮,在小鎮取得專科或以上的學歷,并最終在小鎮定居發展。與原生型小鎮青年和回歸型小鎮青年相比,流入型小鎮青年是在小鎮青年這個群體中最具矛盾張力的群體。原生型小鎮青年,沒有涉及生活場域的變更,而回歸型小鎮青年卻涉及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變更與流動,只有流入型小鎮青年既有生活場域的變更,而這種變更與回歸型小鎮青年相比,有更具有結構的穩定性特征。

流入型小鎮青年和新生代農村移民具有很多相似點,但也有本質的不同。因此要更清晰地了解流入型小鎮青年的特征,在與新生代農村移民的對比中可以窺探一二。新生代農村移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正發生變化,他們的消費具有向城里人看齊的特征。他們不再滿足于老一輩“在城市生產,回農村消費”的生活模式,而是希望今后能夠留在城市生活。他們的進城動機已經由“經濟型進城”轉變為“經濟型進城和生活型進城并存”或“生活型進城”。④流入型小鎮青年和新生代農村移民一樣,他們希望獲得城市身份,能夠在留在城市生活。

但文化水平的不同是流入型小鎮青年與新生代農村移民的本質不同。流入型小鎮青年與新生代農村移民相比擁有更多的文化資本,他們往往受過更加系統化的知識學習。由此,流入型小鎮青年是指以文化進城的方式流入小鎮,并定居在小鎮的18~35 歲的年輕群體。

二、消費與身份認同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西方社會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傳統的以“生產”(制造)為中心的社會轉變到以“消費”(以及消費服務)為中心的社會。消費不再僅僅是生產環節上的一環,它所具有的社會與文化屬性越來越凸顯。因此,20 世紀80 年代末以來,眾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與文化批判家開始從消費的文化與社會屬性角度加以討論,消費研究出現新的范式,包括布爾迪厄(Bourdieu 1984)、鮑德里亞(Baurdrillard,1988)、桑德斯(Saunders,1986)等,他們為此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布爾迪厄認為消費中反映出的個人趣味是階級與階層區分的根本標志,而鮑德里亞認為消費不再是工具性活動,而是成為對符號進行操縱的系統性活動。由此可見,消費的意義在30 年前就已得到眾多研究者的重視。

消費認同理論是消費文化研究范式下的重要分支。早在1899 年,凡勃倫發表的《有閑階級論》一書中就指出炫耀性消費是有閑階級的一種身份標志,消費成為有閑階級控制其自身身份認同邊界的一種手段。而在馬克思·韋伯的社會分層理論中炫耀性消費必然被社會成員看作是一種進入新階層的標志,而競相實施。從中可以看出消費與身份認同之間的緊密聯系。

消費認同指向人的主體性。“認同”譯自英文identity,起源于拉丁文idem (即“相同”,the same)。簡金斯(Jenkins,1996)對認同的英文含義考察后發現,“認同”包含兩個含義:第一,同一性,即A 和B 的相同或同一;第二,獨特性,它表現為在時間跨度中所體現出來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認同使人有了一個本體的支點,它是人們對自己以及與他人關系的定位。也就是說,在與他人關系的定位中,認同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同,即辨認自己所屬的群體;另一方面是異,即與自己不屬的群體區分。

認同是涉及區分、趨同的一個“變成”和“成為”的過程,需要不斷管理和維護。但是認同并非瞬息不變,無法琢磨。相反,認同具有相對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如布爾迪厄發現的,當社會底層通過財富積累達到較高的社會階層的時候,仍會保持原有的消費習慣,甚至花錢過多會有負罪感。這就是認同的相對穩定性在起作用。米德的社會行為學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也在于人在“客我”與“主我”的互動中,具有“自我”意識,而認同也正是個體在這兩者互動的一種重要存在意識。

商品的符號屬性是消費認同得以實現的根本條件。在消費主義時代,商品的符號屬性滑向物—符號二聯體中的符號一端,它成為攜帶身份意義的符號。⑤這正是鮑德里亞所說的商品不僅有馬克思所說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更具有符號價值。商品的符號性使得消費有了社會表現和社會交流功能。通過消費,商品和品牌的意義過渡到消費者身上,因此,消費在物理意義上消解客體的同時,也因此在社會和文化意義上塑造主體。所以消費成為主體建構身份認同的重要場域。

本文以小鎮青年的臉面消費為切入口,綜合利用消費認同的理論與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窺探流入型小鎮青年的身份認同。

三、流入型小鎮青年的臉面消費傾向

外表是一種無聲語言,它在個人與社會的互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個人的外表往往是傳遞個體信息最直接的媒介,這也是為什么會在日常交往中,強調“第一印象”的重要原因。Hill 將外表消費定義為可以提升個體外表吸引力的消費。

在所有的外表構成中,臉是最關鍵性的部位,它是與他人區分的最直接特征,因為每個人的臉都是獨一無二的,傳遞豐富的信息。同時臉也是構成形象資本中的重要因素。臉是社會判斷其美丑的重要指標,一張好看的臉在社會場域中往往具有重要意義。無疑,演藝圈是最好的例證,從行業角度來說,演技是演藝圈的核心評判標準,但“小鮮肉”風靡各大熒幕,一張好看的臉也就成為獲得發展機遇的優勢資源。雖然演藝圈是較為極端的案例,但即使在其他領域中,一張好看的臉也具有重要意義。如在20 世紀80 年代,卡科左諾斯基對加拿大4000名全職工人進行調查發現,在1977 年“好看的人”(占樣本的30%)比丑的人工資收入要多出75%,而且這種情況即使在考慮到年齡、受教育年限等其他因素時仍然其作用。

臉面消費是外表消費的一部分,那么,臉面消費是指可以提升個體臉面吸引力的所有消費活動。流入型小鎮青年在流動過程中,臉面消費傾向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從無到有,從農村進入到“小鎮”以后,開始使用一些臉面消費的產品,如以前只用熱水和毛巾洗臉,到開始用洗面奶洗臉,從不化妝到開始學習化妝;另一方面是臉面消費的產品選擇,這是從無到有基礎上,行為發生更深層次的改變,產品的選擇是一個過程,從最初的雜牌到后期選擇有牌子的產品。這種改變是流入型小鎮青年在流動中發生的,背后有其獨特的生成邏輯。

四、流動中的投資

(一)在主客觀矛盾的焦慮中尋求城市身份

急切獲得城市身份的主觀愿望與上升渠道狹窄的客觀實際之間的矛盾,讓小鎮青年處于身份焦慮之中。一方面,小鎮青年擁有的文化資本與時間資本給予他們獲得城市身份的可能;另一方面,文化資本的貶值與經濟、社會資本的匱乏所導致的上升渠道狹窄,又使他們獲得城市身份的期待嚴重受阻。

布爾迪厄認為決定階級和階層的是個體在社會結構中擁有的資本總量與所處的位置,其中資本總量就包括了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雖然布爾迪厄沒有明確提出“時間資本”的概念,但他強調要從動態性的角度考察社會結構,動態性包括兩個時間概念:一是社會主體的年齡,二是整個社會的發展。時間資本是小鎮青年上升的另一重要資源,小鎮青年擁有的資本總量與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位置,是他們產生身份焦慮的根本原因。

獲得城市身份的主觀愿望背后折射的是中國城鄉關系的演變。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原鄉,農民與農村具有天然的政治合法,農村被視為無產階級文化的源頭,而城市文化往往被視為帶有資產主義性質的。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農村優越地位喪失,城鎮化發展迅速。市場在資源分配起主導作用的條件下,經濟差異之上的農村與城市之間不再是分庭式對立,而是在農村的推力與城市的拉力合作下,大量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單向遷移。第一代民工遷徙是經濟型進城,他們遵循“在城市生產,回農村消費”的生活模式。但如今遷徙到城市的大量青年人,希望今后能夠留在城市生活,獲得城市身份。獲得城市身份在城鄉關系演變的過程中已占據優勢地位。

小鎮青年與新生代農民工共同擁有時間資本,年齡成為他們獲得城市身份的重要砝碼。布爾迪厄在對社會結構與資本總量進行歷時性考察時,發現階層總體特征的基本配置系統地按照社會出身和年齡發生變化,從上升青年的進步樂觀主義到年長者的倒退保守主義。何明潔利用布維洛的生產政體理論,對一家大型餐飲公司考察,發現女性農民工的年齡差異成為構建生產政體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年齡差異內化形成了“大姐”與“小妹”的勞動分化。可見,年齡不僅是時間的客觀差異,在再生產的場域中,年齡構成一種重要的資本年齡。年輕是小鎮青年獲得城市身份的主觀愿望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輕是新生代農民工與小鎮青年流向城市后共有的資本,但在進入城市的路徑上,顯然小鎮青年更有合法性。小鎮青年基本都擁有專科的學歷水平,掌握更多文化資本。他們以求學的方式進入城市,被許諾通過教育可以在城市獲得合法性身份。對文化的崇拜與文化的積累延伸到與一種上升的野心有關,而一種原始的菲薄的文化資本積累使這種上升成為可能。

小鎮青年的文化資本是他們可能獲得城市身份的重要條件,但從歷時性考察,便可以發現他們作為較低學歷持有者,是最先受到學歷貶值影響的一群人。但這往往需要理解的時間,布爾迪厄的調查發現學歷在很大程度上構成學歷貶值持有者的社會身份,因此他們不大傾向于察覺并承認學歷的貶值,他們無論在客觀上還是在主觀上都對學歷有著強烈的認同感。我國自1999 年政府實施大學擴招政策以來,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張,大學生及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學歷貶值已成事實。根據中國教育部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 年,全國普通本專科畢業生735.8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5.7%,與2011 年的數據對比畢業生規模在6 年之內又新增幾十萬,毛入學率也將近翻了一翻。專科學歷的持有者是學歷貶值的直接影響對象,文化資本是他們向城市流動的重要資本,學歷貶值使得他們在城市的上升渠道窄化,但主觀上文化資本給予他們獲得城市身份的主觀愿望并未消退。

另外一組引發小鎮青年身份焦慮的矛盾在于早年長期生活在農村的生活習性與后期在城市獲得的生活方式之間。這種焦慮深藏于兩種不同文化內核的碰撞中,鄉村文化是以地緣和親緣為特征的熟人文化,“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⑥。而城市是一個陌生人社會,鄉村與城市有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小鎮青年在后期獲得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接受城市的價值觀念,但早年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習性具有相對穩定性,二者的碰撞引發小鎮青年的焦慮。第一代農民工在“在城市賺錢,回農村消費”的生活模式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流動中的身份焦慮,但小鎮青年與第二代農民工一樣,他們的生活模式與進城動機已經發生了轉變。他們希望留在城市,獲得城市身份,因此兩種文化之間的矛盾與焦慮就更為突出。

文化資本和時間資本允諾小鎮青年獲得城市身份的可能,但是學歷的貶值、上升渠道的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內在沖突又嚴重阻礙他們真正意義上獲得城市身份。而消費象征著打破城鄉格局的自由與希望,在無法真正獲得城市身份的情況下,首先可及的是消費。

(二)臉面消費成為城市身份的表達方式

1.臉面消費的“城市”意義

農村與城市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空間,在長期的農村—城市的二元對立格局中,農村與城市意味著不同的身份意義。

在農村,消費支出中占比不多的外表消費都僅停留在生活必需品的范疇,更多是基本的服裝需求,而農村婦女在護膚產品上僅有的投入也微乎其微,化妝品的投入幾乎為零。而在城市里,注重形象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生活規則與要求。城市與農村不同的社會條件導致不同人群的深刻配置,對臉面消費的不同態度與傾向成為城市人與農村人的重要區分標志。

臉面消費的城市意義主要體現在城市和農村關于時間觀念與審美理念的差異上。布爾迪厄認為這種差異是“實用”與“美學”的對立。“實用”的選擇是對必然的服從,確保金錢與時間的節省。在農村的生產場域中,臉面消費與投入不是重要規則,勞動力才是這個場域的重要法則。而與“實用”對立的“美學”是對形式的追求,身體是最直接可見的意義承載體。城市是一個陌生人社會,相比于農村狹窄的社交范圍而言,城里人獲取彼此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較為狹窄,而外表和臉面是彼此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城市的生產場域中對于外表和臉面的重視成為重要法則。

臉面消費是外表消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意義的集中體現行為。臉面消費是對提升臉面吸引力的消費行為的總稱。從基礎的臉部清洗到最極端的整容手術,都囊括在內。例如,在農村對臉面的清洗與護理在于滿足基本需求,清洗在于洗干凈臉,能洗干凈臉的產品可以互相替代,例如可以用香皂代替洗面奶。雖然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長出了一些與原來農村社會不完全相同的社會,但這確實是外力沖擊下發生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內,本文要討論的是在農村社會內部生長出的臉面消費觀念。

臉面消費在農村的生產場域不成為再生產的重要原則,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浪費時間或者城里人才會去做的行為。實用原則的深刻配置,在長期發展過程形成社群共識。反過來這種社群共識會成為對社群成員的約束力,對自己成員形成一種一致性的要求,這種一致性要求是社群恢復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農村,年輕女孩化妝、在臉面上投入較多的金錢,會被認為是向城里人“學壞”了。

而在城市的場域中,臉面消費構成重要的再生產原則,例如,在許多公司的招聘要求里,對于女性要求尤為明顯,都會寫“要求化淡妝”。臉面消費作為一種城市生活方式,承載了城市身份的意義。例如在農村里,很容易看見這種情況:不少人會根據他的外表判斷其身份,化妝的人一定是在“城市生活過、去過城市”的人。臉面消費是城市文明的產物,是因為在城市的生產場域中“臉”構成一種形象資本。在城市生活,意味著每天或多或少面對“外人”的可能,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的研究表明,當個體呈現在他人面前時,會有意無意地傾向于表演自己,以維持一種特定的形象。在城市生活中,擁有更多呈現在他人面前的可能,可以說臉面消費是在城市生活維持特定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維持呈現理想化自我的重要后臺行為。

臉面消費是城市的生活方式,注重外在形象是在城市生活的正項。據極光大數據《2018 年8 月小鎮青年消費研究報告》顯示,消費支出方面,與都市青年相比,在95%的置信水平下,小鎮青年在電商購物類型上購買美容護理及化妝品的比例明顯高于一二線青年,電商提供了便利渠道。而另一方面臉面消費又是最簡單和容易的生活轉換方式,農村生活方式下對臉面的忽視,使得臉面消費具有誘惑力。

臉面消費的城市身份意義,是在農村與城市不同的地理空間、不同的生產場域規則中形成的,它被認為是一種城市的生活方式,成為城市身份的代名詞。

2.“城市”意義的位置:商品

臉面消費的城市身份意義的位置是琳瑯滿目的臉面消費品。消費品是文化意義的基礎,這是一個非常確定的事實。臉面消費品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文化分類系統,不同的臉面消費產品和品牌,對不同層次的城市身份意義進行分節。

首先是臉面消費產品從無到有,這是從農村流入城市的初期所發生的改變。因為臉面消費不成為農村生活場域的重要原則,所以農村的臉面消費是一種幾乎沒有的狀態。例如在臉面清洗上,農村的臉面消費在于清洗干凈臉上可見的污垢,產品使用上也多用香皂或者不使用,洗面奶并非必選項。但洗面奶卻往往成為流入型小鎮青年剛升學至城市時的首款臉面消費產品。一方面,洗面奶的使用不像化妝需要一定的技能,另一方面,作為單款的臉面消費產品,其購買成本相對較低。

而認同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示范性認同框架是我國社會學者王寧劃分出四種認同框架中的一種。示范性認同框架是指人們在塑造自我認同的時候,總有某個理想群體作為自己的參照,一旦確立以某個參照群體為自己的模仿對象,參照群體的認同框架也就被人們所接受。當流入型小鎮青年流入城市的時候,城里人成為隨處可見的參照群體。城市生活方式正潛移默化影響著他們。

在初期,流入型小鎮青年多是出于新奇和嘗試的心態,去嘗試一些臉面消費產品,購買渠道也具有隨機性,產品選擇是她們口中的雜牌子。隨著城市生活經驗的加深,他們的臉面消費產品選擇也逐漸發生變化。開始注重購買渠道與產品選擇,強調要買有牌子的,會選擇在正規平臺購買,以保證是正品。而購買這些牌子是相對于無牌子的產品來說,也并非是名牌,例如在訪談中常出現的牌子韓束、韓后等。

臉面消費產品從無到有,以及從雜牌再到牌子是一個否定性遞進的過程,這也是流入型小鎮青年的社會化過程。商品在這個過程中成為城市身份意義的著陸點。⑦從無到有,流入型小鎮青年開始追尋城市的生活方式,而從雜牌到牌子是一種區分式的身份認同。通過有牌子將自身和使用無牌子和雜牌子的人區分開來。對牌子的辨認能力正是布爾迪厄所說的投資意識,而文化資本是具有投資意識的重要條件。

五、臉面消費是流動中的投資

小鎮青年遵循文化進城的路徑,通過升學的方式由農村進入三四線城市。相比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進城,文化進城的方式賦予他們擁有城市身份更多的合法性。但同時也加深了小鎮青年對城市身份的心理認同。而急切獲得城市身份的主觀愿望與上升渠道狹窄的客觀實際之間的矛盾,帶給小鎮青年嚴重的身份焦慮。臉面消費是城市生活的一種方式,臉面消費具有城市的身份意義。臉面消費的直觀性與易得性,使得臉面消費成為小鎮青年認同城市身份的重要路徑。

布爾迪厄在場域理論中提出“投資意識”的概念。投資意識是從經濟學借鑒過來的術語,在經濟學中,利益是投資行為的重要依據。布爾迪厄將投資意識運用到社會學的場域之中,是指在由人組成的社會場域之中,也會發揮經濟學意義上的市場作用,通過肯定或者否定的感知,以加強可以接受的,阻止不可以接受的,則符號利益是社會場中投資行為的重要依據。個體在場域中會受到社會的影響,通過對于肯定或否定的感知,以加強自身對于受到肯定方面的投資。布爾迪厄認為文化資本是具有投資意識的重要條件,因為投資意識往往需要具備能夠辨認出一些社會標志的能力,比如品牌。

小鎮青年以升學的方式流向城市,教育資本和時間資本賦予他們獲得城市身份的可能,但是學歷的貶值以及上升渠道的狹窄嚴重擠壓了獲得身份的現實空間(這是臉面消費的動力)。對臉面與外表的投資,是緩解身份焦慮的手段,也構成獲得城市身份的形象資本。城市的場域對他們的臉面消費給予肯定的感知,如工作單位明確的著裝要求,肯定讓小鎮青年的臉面消費獲得符號利益,有助于加強小鎮青年在臉面消費的投資趨勢。

小鎮青年的文化進城也賦予他們較于新生代農民工體力進城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是他們對自身學歷產生認同的重要原因,但專科是學歷貶值最直接的受害者,但他們主觀、客觀上都忽視這種貶值,表現出對學歷的強烈認同感。對教育的認同是小鎮青年區分新生代農民工的重要方式,他們擁有的文化資本使得他們具有投資意識,因而對于臉面的投資也成為他們區分新生代農民的重要方式。臉面消費是小鎮青年進入城市以后,后天習得的城市生活方式,這是一種效仿“城里人”的生活風格。在城市里小鎮青年擁有的文化資本使他們具有投資意識,臉面消費是他們在流動中的投資。而這種投資獲得的不是經濟利益,而是區分利益。一方面,和新生代農民工相區分,將自己擁有的文化資本優勢發揮出來,告別自身的農村身份;另一方面,效仿“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獲得城市的身份意義。

六、結語

小鎮青年以消費力成為被關注的熱點,那么對于小鎮青年的消費研究就尤為重要。目前對于小鎮青年的討論更多是局限在業界,因此對于小鎮青年的界定尚不清晰,本文對小鎮青年進行了界定并分類,將小鎮青年分為流入型小鎮青年、原生型小鎮青年和回歸型小鎮青年。

在中國長期以來“農村—城市”的二元格局中,以勞動力進城的農民工是學界關注的熱點,而以文化進城的流入型小鎮青年往往是被忽視的對象。而他們與新生代農民工相比,具有本質不同,他們占有更多被社會所認可的文化資本,他們如何在消費中確定自己的身份呢?通過對小鎮青年的臉面消費考察,本文認為流入型小鎮青年在流向城市過程通過對臉面消費的投資,一方面表達出他們對于所擁有的文化資本的認同,從而與新生代農民進行區分。另一方面他們是效仿“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以完成自己的身份認同。

小鎮青年的出現,意味著中國“農村—城市”的二元格局開始演變為“農村—小鎮—一二線大城市”的三元格局,小鎮是介于農村與一二線大城市之間的中間層級,小鎮青年作為群體形象被關注,也意味著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更加縱深化。對流入型小鎮青年臉面消費的考察,只是觀察小鎮青年的一個側面,而對小鎮青年整個群體的考察,以及內部不同類型的小鎮青年考察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注 釋]

①CBNData:《天貓國際跨境消費洞察報告——線上90、95 后消費人群淺析》,http://mini.eastday.com/a/171228225050276.html。

②尹鴻、孫儼斌:《2015 年中國電影產業備忘錄》,《電影藝術》,2016。

③極光數據:《2018 年8 月小鎮青年消費研究報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766051.html.2018-8-29。

④嚴翅君:《長三角城市農民工消費方式的轉型——對長三角江蘇八城市農民工消費的調查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7 年第3 期,第224~230 頁。

⑤廖茹菡:《結構與互動:時尚符號學研究的兩條路徑》,《符號與傳媒》,2017 年第15 期,第139 頁。

⑥皮埃爾·布爾迪厄著、劉暉譯:《趣味: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商務印書館2015 年版。

⑦唐青葉:《身體作為邊緣群體的一種言說方式和身份建構路徑》,《符號與傳媒》,2015 年第10 期。

猜你喜歡
農村文化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誰遠誰近?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91| 久久伊人色|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日韩高清一区 |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色伊人|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青榴视频|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天天色天天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91丝袜乱伦|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福利在线不卡|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婷婷色狠狠干|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一级爆乳无码av|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高清免费毛片|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色综合国产|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国产黄色免费看|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色|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2020亚洲精品无码|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