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哲 張正娟
(西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127)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西部地區GDP 總量從2000年的17277 億元上漲到2016 年的156529 億元,西部地區GDP 占全國GDP 的比重從2000 年的17.1%提升至2016 年的20.1%,西部地區2016 年的GDP總量是2000 年的9 倍之多,地區生產總值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17 年,西部地區GDP 為168561.5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38%,無論是西部地區生產總值還是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相比2000年,西部地區都獲得較大的發展成就。
為了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向高質量型轉變,西部地區充分利用自身特色產業優勢,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比例,使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化。2000 年,三次產業比重為22.3:41.5:36.2;2010 年為13.1:50:36.9;2017 年為11.5:43.8:45.7。從主要年份的三次產業比值可看出,第一產業比重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第二產業比重呈先增后減的趨勢;第三產業比重呈持續上升狀態。此外,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也比2000 年增加了很多,產值得到很大提高,西部新能源、信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也發展迅速。
得益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眾多優惠政策,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居民的衣食住行、教科文衛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改善。2000~2016年,中央財政向西部地區投入基本建設資金累計達2 萬多億元,基礎設施投資總規模接近3 萬億元。①從固定資產投資角度來看,2000 年,西部地區固定資產總額為6111 億元,在2017 年達到了169715.04億元的規模,增加了27.8 倍。從人力資本投資的角度來看,國家對西部地區重大政策傾斜,讓西部地區無論是高校數量、高校畢業生人數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十二省林業投資共計2150.64 億元,2010 年后國家又加大投資力度,僅2016 年西部十二省區林業投資達2117 億元。②西部地區林業產業增長勢頭強勁,2016 年增速達13.46%,其中,廣西、四川省林業總產值位列全國前十名。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期間,國家還陸續開展了諸如退耕還林還草、沙漠化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一系列綜合配套治理措施,穩固西部地區生態安全屏障,改善了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
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難以想象的建設成就。然而基于自然環境以及人文歷史等因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仍舊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西部地區各省市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城鄉差距逐步擴大,脫貧攻堅依然是當前很多農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另一方面,東西部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西部地區雖然在近20 年來人均GDP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東部地區先天優勢的存在,導致兩個地區之間仍然有很大的發展差距。
目前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三大產業發展不平衡,第一產業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較高的地位,第二產業相對發展較慢,相較而言地位并未發生明顯變化;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比重不斷提升,綜合來看,并不符合產業結構理論的要求。第二,工業結構比例不平衡,輕工業發展滯后。第三,西部地區制造業發展活力低下,專業化程度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后,具有優勢的行業較少。
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在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依然存在較多問題。無論是總量還是質量,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來看,仍然有許多經濟落后地區的人民出行不便;從水利灌溉設施方面看,水資源浪費和供水不足問題依然突出,水資源的調蓄工程并未形成系統、有效的格局,工業用水依然短缺;從文化、教育、衛生方面建設來看,西部地區的高等院校、文化廣場等明顯要少于東部地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的新格局,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并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發格局。注重區域間的協調發展,西部地區不僅要引進東部發達地區的資本,也要不斷引進國外資本。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也應該充分發揮擴散效應,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此外,新時期西部地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注重經濟的全面發展,切實提高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促進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合理發展,除了要保障產業經濟的持續增長之外,還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優勢,發展符合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體系,并突出優勢,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優化產業結構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二是促進工業的轉型,利用特色優勢資源,構建新型工業構架。三是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尤其是旅游業。此外,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應該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四是發展新興產業,以技術進步和創新為支撐,讓西部地區跟上中國乃至世界的腳步,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和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的升級轉型。
針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新時期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應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著重建設西部落后地區基礎設施,加速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第二,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創新推廣新的管理模式迫在眉睫;第三,西部地區選取合適的融資模式,在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引導下,吸取并整合各金融機構的力量,充分發揮各項政策的積極作用;第四,形成主體多元、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的供給體系,避免各主體在具體建設中相互推諉責任,杜絕偷工減料、確保建設工程質量。
雖然當前國家對西部生態環境問題給予了很高的重視,已經實施了各項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必將在未來發揮越來越大的生態保護作用。但從發展趨勢上來看,總體狀況仍然是普遍脆弱的,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繼續以可持續發展觀作為指導,保證植被的恢復建設,調整并優化土地的利用結構,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科學規律;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將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放在并重的位置上,實現農民增收和生態文明并舉的西部地區。
[注 釋]
①張永軍:《西部開發18 年幸福生活更期待》,《西部大開發》,2017 年第10 期。
②數據根據《中國林業統計年鑒(2016)》計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