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經》中記載,公元前13 世紀,上帝讓摩西帶領在埃及做奴隸的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到牛奶與蜜之地,這個牛奶與蜜的地方就是迦南美地,在地中海的東岸,約旦河以西。蜂蜜在古時候是中東的主要食物,據說施洗的約翰以野蜜為生。
《神農本草經》(公元前2 至1 世紀)把“石蜜、蜂子、蜜蠟”列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藥”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傷人。”公元4 世紀,西晉與東晉之交的郭璞(276~324 年)在《蜜蜂賦》中寫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百藥須之以諧和,扁鵲得之而術良。”這正是說蜂蜜和蜂蠟的性質及用途。
唐、宋、元朝以來,經濟繁榮,農業興旺,蜂蜜的應用也有了發展,從浩瀚的唐詩及其它方面的記載就可以知道。段成式《酉陽雜俎》、王禹稱的《小畜集·記蜂》、蘇軾的《收蜂蜜》和南宋楊萬里的《蜂兒》等詩文中,均記載了當時養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實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