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爾

得了痛風,苦不堪言。那是吃不敢吃,喝不敢喝,還要忍受病痛的折磨。
研究顯示,我國痛風患者總數已超過8000 萬。痛風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一旦發生就很難治愈,很多時候需要藥物維持,那么痛風的用藥誤區都有哪些呢?
對于多數治療痛風的藥物,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其實非常低(低于 0.01%)。多數副作用是可逆的,只要定期監測,就可以早發現早處理。
但長期的高尿酸,會對腎臟、心腦血管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轉的持續慢性損傷,最終會導致尿毒癥、冠心病、中風等嚴重后果。
總而言之,痛風藥的那點副作用,與高尿酸對身體的損傷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關節不痛,暫時是沒什么不舒服,但高尿酸可能導致的后果不容忽視。
一般認為尿酸水平越高、持續時間越長,關節處形成痛風石的概率就越高、出現癥狀的風險就越大。所以,不及時有效地控制高尿酸,痛風就會反復發作,并由急性轉化為慢性。
不僅如此,長期的高尿酸,還可誘發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等疾病。
有人認為尿酸降得越快越好,所以會在痛風急性發作的時候,加大藥物劑量。但這樣一來,尿酸突然降低,會使尿酸結晶重新溶解,再次誘發并加重關節炎癥狀。
飲食控制只能減少嘌呤的攝入,但不能改善體內尿酸的積累。所以大部分痛風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尿酸水平。
在就醫的時候,為了降低痛風患者的疼痛,醫生常常會使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
難免會有患者依葫蘆畫瓢,把這類藥長期使用,但這樣并沒有祛除“高尿酸”的病根,反而掩蓋了癥狀,耽誤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進而導致一系列的危害。
如果痛風急性發作造成了關節疼痛,需要使用緩解疼痛癥狀的藥物來提高生活質量。口服蘇打片和別嘌醇雖然具有降尿酸的作用,但并沒有消炎鎮痛的效果。
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相應的降尿酸藥物,如果疼痛癥狀仍然明顯,可以加用非甾體類藥物,如布洛芬。
要注意的是:如果以前沒有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的習慣,就不建議加用非甾體類藥物,否則可能再次誘發并加重關節炎癥狀。
當痛風急性發作,會造成關節的劇烈紅腫、疼痛,很容易被認為是局部的感染或炎癥,因此治療時可能會使用大量的抗生素。
但抗生素只能抑菌、殺菌,對痛風并沒有實質性的治療作用,甚至可能導致尿酸升高,加重痛風。因此,痛風發作時,除非經過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判斷,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
總而言之,痛風的重點在于預防急性發作,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平常從小劑量開始服藥,即使尿酸水平逐漸降低,也要繼續維持。這樣可以降低痛風急性發作的概率。
如果尿酸已經降至目標水平,也應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逐漸減量,直到找到一個最小維持量,然后保持長期服藥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