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卉 韓 爍 于洗河
1 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春,130021;2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長春,130012
人口老齡化無疑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及醫療保障體系有著持續而深遠的影響。本研究依據Grossman健康與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理論,從宏觀層面入手,通過研究人均GDP、實際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實際醫療保險支出水平等多種社會經濟學指標,探討人口老齡化現象對吉林省門診醫療費用支出的影響。
本研究選取2010-2016年吉林省長春、吉林、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內的九個市州地市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吉林省統計年鑒、吉林省
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吉林省衛生計生統計信息中心等。
依據Grossman健康需求理論,研究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吉林省門診醫療費用的影響因素。Grossman衛生需求理論將健康作為一種“商品”,分析消費者的長期健康效用。該理論認為,健康的初始存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減,但可以通過投資健康產品或投資健康時間的方式增加健康資本[1],因此,健康投資的正效用為健康時間的增量。同時,除醫療服務價格會直接影響健康的效用外,醫療資源的供給、醫療保障的覆蓋范圍與形式、個人的收入水平和與行為習慣等,也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2-3]?;诖?,依據消費者的效用函數,將可能影響健康效用的變量納入函數,整理出模型:
lnEXO=β0+β1Age+β2lnGDP+β3lnRD+β4lnsurance+β5ln Quantity+μ
EXO表示以2010年為基期消脹處理后的實際門診次均醫療衛生支出,自變量為可能影響健康效用的變量,包括人口結構、收入、其他經濟學指標。其中,Age表示人口結構部分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GDP表示收入部分消脹后的實際人均GDP;實際R&D經費內部支出、實際人均醫保基金支出以Insurance表示;醫療衛生機構數用Quantity表示;β為截距,μ為誤差項。通過單位根檢驗數據的平穩性后,運用Hausman檢驗確定回歸模型類型,并進行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EViews、stata、SPSS24.0軟件對吉林省人口老齡化與衛生費用調查的面板數據進行數據分析。
2010-2016年吉林省總人口數逐年遞減,而60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數比例卻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與2010年相比,2016年60歲以上人口數增加了151.92萬人,已超過500萬人,占2016年總人口數的19.95%。見圖1。

注: 數據來源于吉林省2010-2016年衛生統計提要及吉林省衛生計生統計資料。
圖1 2010-2016年吉林省總人口數及60歲以上人口數分布
圖2為吉林省2010年至2016年門診醫療消費情況,可以看出實際門診次均醫療費用都呈現緩慢上升趨勢。與2010年相比,2016年實際次均門診醫療費用上升36.38%。

注: 數據來源于吉林省2010-2016年衛生統計提要及吉林省衛生計生統計資料。
圖2 2010-2016年吉林省門診醫療費用情況
消除通貨膨脹后人均GDP數據顯示,除2015年以外,吉林省實際人均GDP逐年上升。其中,2016年實際人均GDP為45131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30.07%;各地市級實際人均GDP的標準差呈逐年遞增趨勢,說明省內各地級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見圖3。

注: 數據來源于吉林省2010-2016年衛生統計提要及吉林省衛生計生統計資料。
圖3 2010-2016年吉林省人均GDP情況
消除通貨膨脹后的實際人均醫?;鹬С龇€步提升,且2016年實際人均醫?;鹬С雠c2010年相比增加了523.91元;同時,經消脹處理后2010-2016年實際R&D經費內部支出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10年的406196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1355006萬元;醫療衛生機構數呈穩步緩慢增長態勢。見表1。
依據單位根檢驗與Hausman檢驗確定所選面板數據平穩性的基礎上,本研究選取隨機效應模型回歸分析老齡化背景下門診醫療費用的影響因素。
表2為門診次均醫療費用回歸分析,其中,因變量為實際門診次均醫療費用。吉林省2010-2016年60歲以上人口占比、人均醫保基金支出、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與次均門診醫療費用呈正相關,且有統計學意義(P<0.001);實際R&D經費內部支出與次均門診醫療費用為負相關(P=0.0020);與其他解釋變量相比,實際人均GDP與次均門診醫療費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表明,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和人群健康狀況均會對衛生總費用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4]。結果顯示,老齡化程度與門診醫療費用呈正相關,老齡化進程伴隨著門診醫療服務需求與醫療費用的增長。首先,年齡的增長與60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增加,勢必影響老年人群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5-6],導致醫療衛生服務較高支出;其次,Grossman理論認為,當健康產品的供給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健康需求時,消費者通常會通過增加額外的健康支出來補充原有健康資本存量的欠缺,由于人均壽命的增長與醫療技術的發展,老年人群對健康的期望增加。同時,作為慢病高發群體,老年人在門診就診更加方便快捷,因此,門診醫療服務需求隨之增加;再次,我國醫療衛生費用已經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很多省份已進入老齡化階段,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近年來,其人口結構由高增長率向低增長率轉變,無疑為醫療衛生服務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

表2 2010-2016年吉林省門診次均醫療費用影響因素的回歸估計結果
研究顯示,人均醫?;鹬С雠c門診醫療費用呈正相關,人均醫?;鹩绊戦T診醫療服務的利用,個人賬戶部分主要用于支付門診和藥品費用。首先,醫療保險制度的制定對合理的醫療資源分配以及城鄉居民醫療服務利用起到了促進作用,因而其往往被視為制度層面的醫療供給因素[7]。

表1 2010-2016年吉林省其他經濟社會指標情況
注:括號內為各地級市間標準差。
一般來說,若無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醫療服務價格的提升勢必會導致醫療需求的下降,而醫療保險的進入則改變了原有的消費者醫療衛生需求的狀態,因此,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多伴隨著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增加;其次,醫療保險覆蓋率可以改善醫療服務資源的公平性和利用率,現階段老年人群醫保覆蓋率較高,醫療資源更為豐富,從而提升了老年人群就醫的積極性[8]。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老年人群對科學技術的需求日益上升,醫療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運用也為我國老年人群的健康與養老提供了保障。首先,醫療技術是門診醫療費用支出的影響因素之一,現階段,人口老齡化現象為醫療衛生服務及醫療科學技術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其中,R&D內部經費支出總額逐年遞增,充分體現了吉林省對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現代醫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推進了醫療技術的發展。其次,醫療服務價格的波動可以反映醫療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程度,《關于印發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中明確了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能夠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另一方面降低了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價格。因此,可以通過控制門診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項目、重視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等方式推進醫療技術的發展,加強醫療技術的穩步發展,為合理控制醫療費用保駕護航。
數據顯示,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與次均門診費用呈正相關。一方面,國家衛生資源雖然開始向基層、非公立醫療方向傾斜,但就現階段而言,大型公立醫院仍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醫療機構數量的增加并未及時緩解患者的就診壓力,由于醫療、醫保、醫藥所構成的三醫聯動機制并未健全,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有限,患者就診仍相對集中,表現為較高的門診費用與就診壓力;另一方面,老齡化進程的推進,無疑對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患者衛生服務利用的效果及其滿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療機構數量的增加導致醫療服務成本的遞增,如大型醫療設備的引進、人力資源成本的提升等[9],因此,可以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充分發揮各級診療機構職能,構建互動式的多層次醫療服務體系等方式,緩解老齡化社會的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