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絢 張新平 陳 晶
1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昌,330031;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武漢,430030
醫患關系是患者基于自身的疾病狀況,為提高健康水平選擇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履行職責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醫患雙方為達到治愈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1]。醫學職業精神是指醫學作為一門專業所應具有的特質,主要蘊含著以下內容:利他主義、維護患者的最大利益、維持本行業的技術水平、行業自治、服務社會等[2]。本研究將從職業界限的角度,分析醫生對醫患之間發展一般朋友關系和商業關系的認知情況,探討醫患關系認知與醫學職業精神認同的相關性,嘗試從醫患關系認知視角,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醫生對職業精神的認同度。
通過定額抽樣(內科∶外科∶其他專業= 2∶2∶1)的方法,調查了南昌市6家三級醫院的醫生。采用匿名調查,發放了問卷212份,回收了問卷212份,其中207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7.6%。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問卷設計參考美國Campbell等的全國職業精神調查問卷[3],根據預調查情況,對問卷進行了修訂完善。醫患關系認知是測量醫生對一般朋友關系和商業關系的認同程度。問題為“請評估醫生與成年病人之間各種類型關系的適合程度”,采用likert五點計分,1-5分別代表選項“極不合適”、“很少是合適的”、“有時是合適的”、 “通常是合適的”、“總是合適的”;認同度為選擇后四個選項的應答者所占的百分比。職業精神認同測量了醫生對《新世紀的醫學職業精神—醫生宣言》[4]中“患者利益至上”和“專業責任”兩個維度的認同程度,包含的內容詳見表2和表3。采用likert四點計分,1-4分別代表“非常同意”“比較同意”“不太同意”“非常不同意”。認同度為選擇前兩個選項的應答者所占的百分比。
采用SPSS 21.0進行統計描述、卡方檢驗和秩相關分析。
收集了207份有效問卷,男性占67.2%;22-35歲、36歲以上分別占60.9%、39.1%;專業方面,內科、外科、其他專業分別為41.1%、37.7%和21.2%;學歷上,博士、碩士、本科及以下分別占13.5%、62.3%和24.2%;高級、中級、初級及以下職稱分別占38.2%、31.4%和30.4%。
92.8%的醫生一定程度上認同與患者發展一般朋友關系。不同職稱的醫生,對一般朋友關系的認同度不同(P0.05)。48.8%的醫生一定程度上認同醫患之間發展商業關系。不同專業的醫生,對商業關系的認同度不同(P0.05)。

表1 醫生對醫患之間各種關系的認同情況(%)
在病人利益至上維度,認同度較高的職業精神準則為公平對待病人(89.9%)和提高服務的可及性(89.9%);認同度較低的是將病人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54.6%)和對病人誠實(56.8%)。見表2。
在專業責任維度,認同度較高的職業精神準則為致力于提高醫療質量(95.6%),認同度較低的是向上級部門匯報不稱職的同事的行為(50.8%)。見表3。
抵制一般朋友關系與認同對病人誠實具有顯著性正相關。抵制商業關系與認同公平對待病人、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具有顯著性正相關。見表2。
抵制一般朋友關系與認同保持專業的競爭性具有顯著正相關。抵制商業關系與認同保持專業的競爭性具有顯著性正相關。見表3。
現有的研究主要從醫患之間的信任度、滿意度、和諧程度等方面研究醫患關系[5-7]。本研究從職業界限的角度,分析醫生對醫患之間發展一般朋友關系、商業關系等的認同情況。醫患關系的職業界限意味著在醫療實踐過程中保持距離感、職業的尊嚴,制止與病人發生各種個人關系,包括一般朋友關系、商業關系等[4]。研究顯示,絕大多數醫生容許醫患之間發展一般朋友關系,對商業關系的認同度明顯低于一般朋友關系。這提示超越職業界限程度越顯著的個人關系,醫生的認同度越低。與Regan等[8]、姚魯田等[9]的研究結果接近。說明醫生對醫患關系職業界限的總體認知方向是正確的,部分醫生對醫患關系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商業關系相對朋友關系,超越了醫生職業界限的程度更顯著,這種關系使醫師有可能利用患者特有的弱勢地位和依賴性獲取不正當利益,嚴重影響醫患間的信任[9]。外科醫生對商業關系的認同度高于內科醫生和其他專業醫生,需要重點對外科醫生進行教育引導。保持合適的醫患關系可以避免醫生為了個人經濟利益或其他私人目的而從病人身上謀利,有助于醫患間的信任[10]。因此,要引導醫生正確把握醫患關系的職業界限,保持適當的醫患關系。

表2 醫患關系認知與認同病人利益至上的相關性(r,P)

表3 醫患關系認知與認同專業責任的相關性(r,P)
在患者利益至上方面,公平對待病人、提高服務的可及性的認同度高,與Campbell等[3]、胡曉媛等[11]、Chen等[12]、岳思峰等[13]的研究結果相近。這表明,醫生普遍認同公平對待病人、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將病人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對病人誠實的認同度較低,低于Campbell等[3]、Chen等[12]研究的認同度,略高于姚魯田等[9]、岳思峰等[13]研究的認同度。將病人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對病人誠實涉及到醫患之間的利益沖突,執行難度較大。在專業責任方面,致力于提高醫療質量的認同度較高,這與Campbell等[3]、Chen等[12]的研究結果相吻合。這說明致力于提高服務質量是被普遍認同的職業精神準則。向上級部門匯報不稱職同事的行為的認同度最低,且低于Campbell等[3]、Chen等[12]研究的認同度,與姚魯田等[9]、Hu等[14],俞水香等[15]的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匯報不稱職同事的行為的認同度低的原因可能是需要承擔很大的人際關系壓力,與社會倫理規范存在沖突。對于是否上報不稱職的同事,醫生內心會有斗爭,因為擔心上報會給同事、自己或醫療團隊帶來不利,因此良好的同行評價系統非常關鍵[16]。總之,醫生的職業精神認同度總體較高,對涉及醫患之間利益沖突、與社會倫理規范沖突的職業精神準則的認同度普遍較低。職業精神的培育受到醫患信任、醫院內部管理等因素的影響[17],因此,加強醫患信任,優化醫院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越是容許醫患之間發展朋友關系的醫生越是傾向于不認同對病人誠實。醫患之間有更密切的朋友情感后,醫生可能更傾向于不告知患者醫療差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醫患之間的朋友關系會讓醫生不能很好厘清情感與規則的界限。越是容許醫患之間發展商業關系的醫生越傾向于不認同公平對待病人以及提高服務的可及性。這類醫生更傾向于衡量提供醫療服務的付出和可能獲得的經濟利益的成本效益。他們可能傾向于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給那些能夠帶來更高經濟利益的患者。醫患之間發展商業關系的潛在風險是醫生不能很好地處理自身經濟利益和患者利益的沖突[8]。醫生容許與患者建立職業界限外的個人關系會與他們作為醫生的職業角色發生沖突,從而影響其職業行為的正常開展[8]。把握醫學職業界限,維護適當的醫患關系,有助于提高醫生對醫學職業精神的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