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孤山鎮位于遼東半島東北翼,隸屬丹東東港市。如山林隱士一般,孤山鎮多年來并不為外人熟知,倘若提起大孤山便人人皆知,千百年來,大孤山默默守護著山腳下的小鎮和鎮上的人們,孤山鎮因山得名。孤山鎮如同鑲嵌在半島上的璞玉,內斂光華,將千百年來的過往與繁華深藏其中。
孤山鎮是一座有故事的小鎮。
孤山鎮的故事有虛有實,有文有武,有笑有淚……
探訪鎮里耄耋老人,他們會隱約記起深山中的神秘巨石,上面鐫刻著3個大字——“石頭記”,儼然就是《紅樓夢》的補天遺石。而大孤山與書中的“大荒山”,大孤山中的“屋脊崖”與書中的“無稽崖”,還有大孤山西山坡的曹家堡,無不透出濃濃的“紅樓”色彩。有人說,《紅樓夢》就是曹雪芹在孤山鎮“增刪五次,批閱十載”而成。當然,紅樓之夢撲朔迷離尚有爭論,紅樓書成之地似乎更難有定論,但“假若真時真亦假”,孤山鎮與紅樓結緣并非虛言。
紅樓與孤山鎮的故事有待后人考證,但100多年前在孤山鎮大鹿島海域發生的一場大戰,則足以讓每一位國人銘刻在心,這就是中日甲午海戰。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在孤山鎮大鹿島海域爆發。這場歷時5個小時,被西方人稱為“近數十年歐洲各國所未有”的大海戰,其兵力之多,時間之長,戰斗之激烈,都是近代海戰史上所罕見的。北洋艦隊共損失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廣甲五艦,死傷兵員約800余人,日本聯合艦隊官兵死傷約300人。2015年,海戰的第121個年頭,我國考古學家在大鹿島海域發現“致遠艦”沉船,從打撈起的寫有繁體“致遠”字樣的瓷器碎片拼成的瓷盤,成了“致遠艦”的鐵證。
孤山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杜甫、楊玉環、毛文龍等歷史名人都在孤山鎮留下足跡。當你有一天來到孤山鎮,站在古鎮的轉角,撥開歷史煙塵,沒準會發現新的故事。
在孤山鎮,老百姓將記憶揣起,去擁抱當下。
孤山鎮人喜歡逛廟會,這里永遠珍藏著他們對生活最美好的記憶。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八,鎮上的百姓天不亮就會起床,梳洗打扮一番,喜氣洋洋地去逛一年一度的廟會。逛廟會的精髓在于一個“逛”字,沒有特定目的地“逛”,總有想不到的驚喜。
孤山鎮的廟會歷史久遠,《孤山鎮志》記載,早在宋代就有廟會興起,特別是到了清道光年間,廟會盛況空前。廟會內容也日益豐富多彩,燒香拜佛,祈福還愿,摻和著文藝節目、戲曲、雜耍、旱船表演,同時還有商品交易。
時代在前行,廟會也在改變,現在的孤山鎮廟會,更像是一場歡樂嘉年華,遠近商戶齊聚于此,各練各的把式,各推各的特色,廟會成了大人們的樂園,孩子們的天堂。
逛完廟會,大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必到之處。公園風光旖旎,從山下拾級而上,巨柞、古槐等古木參天。坐落于山腰的千年古剎,建于唐朝,興盛于明清,集佛、道、儒三教為一體。下廟的天后宮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廟,這里有清朝軍機大臣、兩江總督左宗棠為天后圣母殿題寫的“永慶安瀾”匾額。
古建筑群的上下廟宇依山就勢,布局巧妙,上廟的兩棵古銀杏樹,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圣水宮位于上廟樓閣后,這里古洞幽深,石縫通天,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