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寧?夏兆彥



【摘要】文章通過對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音樂類項目進行數據整理,從項目的數量、主題、載體、出版社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以把握出版基金對音樂類項目的資助方向,對出版單位做出更多音樂類精品項目提供有益借鑒。
【關? 鍵? 詞】音樂類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分析;數據統計;傳統音樂;“非遺”
【作者單位】付寧,沈陽音樂學院;夏兆彥,清華大學出版社兆泰源公司。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9.011
國家出版基金于2007年由國務院批準設立,是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之后的第三個國家級專項基金。國家出版基金成立十多年來,共組織十多次年度項目評審、五次主題項目評審。截至2018年,國家出版基金共資助年度項目3300多個、主題項目近700個。在國家出版基金中,音樂類項目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特別是近十年,音樂類項目呈現活躍的狀態與鮮明的變化,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本文以年度資助項目為重點(注:由于國家委托項目、主題項目等部分沒有公開數據,故本文僅以年度項目數據為基礎進行統計分析),對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中的音樂類項目按照數據的側重點進行分析,并從中歸納音樂類項目對國家出版基金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一、統計情況與分析
1.項目數量情況
(1)項目數量穩步增長
由圖1可見,從2011—2019年,音樂類國家出版基金立項基本呈穩定增長趨勢逐年遞增,特別是2013年,將近是2012年的2倍。雖然2014年有所回落,但是總體來看遵循穩步上升的趨勢。2019年是2011年的3倍有余。
(2)音樂類項目數量與當年項目數量正相關
音樂類項目的穩步增長趨勢與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1—2019年間的立項數量保持正相關,大約占當年立項的5%。項目數量變化較大的是2013年:當年立項數比上一年增長了66%,相對應的當年音樂類項目也增加1倍左右。筆者分析,時值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國家出版基金遵照體現國家意志和扶持公益出版的宗旨來遴選項目,使出版單位對以社會效益為導向的文化產品生產標準得到體現,有效引導出版單位的文化價值建設[1]。由此可見,音樂類項目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2.出版社分析
在這些項目中,立項數量最多的出版社如表2所示。排名前三的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有限公司(9項)、蘇州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6項)、人民音樂出版社有限公司(6項)分別位于上海、江蘇與北京,在音樂出版方面具有強大的實力,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經濟發達、文化活躍程度與國家政治文化中心對音樂出版立項的影響。
其中,一批優秀的出版社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如山東友誼出版社有限公司、廣西民族出版社和陜西太白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等。這些出版社之所以立項數量較多,內容豐富,在相當程度上與所在地區對文化、藝術及出版事業的支持有關。比如,山東對音樂與出版事業很重視并具有較好的文化底蘊,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此類工作中也形成了地域特色,陜西太白文藝出版社在實際工作中對立項工作非常重視。
3.項目載體分析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與出版的融合不斷深入,使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的載體形式更加豐富。而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需要以圖書以外的形式來呈現。在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音樂類項目中,以音像和電子出版物為載體的項目在2013年后開始出現。與整個音樂類項目數量逐年明顯增長不同,音像和電子載體項目數量較少、波動較小。
2013年和2019年,音樂類項目數量增加明顯,相對應的音像和電子出版物項目數量也增長略快。“圖書+音像”這兩種載體結合的形式更少,只在2012年、2013年、2016年零星出現(圖2),這一數據符合國家出版基金以圖書為主的資助格局。
4.項目主題分析
研究主題可反映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2],通過研究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音樂類項目主題可以看出國家出版基金遴選的導向性。
(1)傳統音樂類項目
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音樂類項目共177個,其中傳統音樂類項目143個,占比超過80%。從各年音樂類項目的主題分布情況看,傳統音樂一直是重中之重,其比例在音樂類項目中穩定維持在70%—90%(圖3)。這個數據與國家出版基金的重點選題方向一致。從2011—2018年各年度的《國家出版基金評審立項工作綜述》可以看出,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選題一直是基金立項的重點資助對象。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傳統音樂正是集中體現。
對傳統音樂的大力資助也與當今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有關。人們不再一味關注西方音樂對我國的影響,取而代之的是對我國寶貴音樂文化遺產的重新認識與思考。這使傳統音樂類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說明我國豐富精彩的傳統音樂不僅在國內頗受重視,在國際上也形成了一定影響力。
(2)傳統音樂類項目中的民間音樂
在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傳統音樂類項目中,民間音樂占比達85%。這一比例符合我國傳統音樂的現實情況。
我國民間音樂既有悠久的歷史,也有頑強的生命力,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民間音樂曲目浩若繁星,在我國悠久的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間音樂鮮活、生動,更能真實、全面地體現我國傳統音樂的特點與魅力,因此在傳統音樂選題中,民間音樂的數量占有絕對優勢,這符合理論和現實情況(圖4)。
(3)民間音樂中的戲曲音樂
我國民間音樂按體裁可分為五大類別:民間歌曲、民間舞蹈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民間器樂。從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看,這五類民間音樂都受到資助,其中戲曲音樂數量最多(圖5)。考慮到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本文在統計戲曲類項目時,將所有戲曲有關的項目(包括劇本、表演、圖片資料等)都算作戲曲項目數據。
戲曲藝術以綜合性為特點,不僅融合了傳統美術、古典文學,還將民間音樂的民歌、歌舞、說唱等集于一身。從歷史發展來看,戲曲雖然比其他民間音樂體裁出現的時間晚,但發展之迅速、影響之廣泛是其他音樂體裁不可比擬的。所以,戲曲可謂中國民間音樂的集大成者,不僅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無論從文化價值、影響力、受眾方面看,戲曲音樂都是民間音樂的重要體裁,戲曲類項目占比大也符合這一現實。
我國戲曲種類豐富多彩,各個地區、很多民族都有較為代表性的戲曲種類,如河北梆子、河南豫劇、陜西秦腔等。比較2011—2019年受到資助的戲曲類項目可以看出,在諸多戲曲類項目中,京劇項目出現的頻率最高,每年都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圖6)。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從傳統方面來看,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融合了我國眾多地區戲曲藝術的成就,“老生三鼎甲”“四大名旦”等名角的影響力使其成為我國戲曲中的重要劇種。因此,京劇項目成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的“常客”。
除戲曲音樂類項目外,民歌也是民間音樂中占比較多的項目,民歌項目中又以少數民族民歌居多。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很多民族都有豐富的民歌資源,這些民歌中不乏立意深刻、篇幅宏達的史詩等,對此類民歌的研究使得民歌類項目中有不少來自少數民族的音樂類項目。
(4)“非遺”音樂和瀕危傳統音樂類項目
我國傳統音樂浩如煙海,瑰麗璀璨,有不少曲種、樂種、樂器已經被評為“非遺”。前文提到的京劇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的敘事詩和古琴、儺戲等,都是基金資助的“非遺”項目,不少項目甚至在題目中就點明了其“非遺”的特點。還有一些傳統音樂面臨無人繼承等問題,對它們的研究特別需要國際支持。在2011—2019年的傳統音樂類項目中,一些項目主題就使用了“搶救”的字眼,說明被研究、被資助的迫切性。
綜上分析, 2011—2019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音樂類項目,體現了基金對傳統音樂中的民間音樂和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視與扶持。筆者認為,這些項目之所以受到扶持,是因為其符合國家出版基金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體現文化多樣性的選題要求。
二、對音樂類基金項目的建議
第一,繼續加大投入出版音樂類精品力作 。2011—2019年,音樂類基金項目的立項數量整體呈逐年穩步上升趨勢,與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1—2019年間的立項數量保持正相關,基本占當年立項的5%左右。由此可見,國家出版基金是遵照體現國家意志和扶持公益的宗旨有針對性地對項目進行遴選,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音樂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第二,面向傳統、民族、“非遺”等重點方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選題特色。音樂類項目的選題導向比較明確,特點比較鮮明,其中民間音樂、少數民族音樂在數量上占據較大比重。這些項目的遴選,表現了國家出版基金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體現民族文化多樣性等方面的選題要求。傳統音樂中具有鮮明藝術特點、影響力巨大的音樂種類項目,受到基金資助的可能性較大。如京劇以及少數民族長篇敘事詩,往往與“非遺”名錄重合,由此可見國家出版基金對“非遺”等傳統文化內容的關注。
第三,加快探索數字出版項目。2011—2019年,我國經濟、科技、文化飛速發展,使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的載體形式更加豐富。而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需要圖書以外的形式來輔助傳播,因此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以音像、電子出版物為載體的項目也值得關注。
第四,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確保文化的多樣性,擴大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音樂類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不僅體現了我國國家出版基金的高度專業性與科學規范性,還體現了我國社會、文化、藝術等建設成就。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更是承載著國家、民族文化傳承的藝術,因此音樂類項目在國家出版基金中將會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琚穎. 近十年來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數據分析[J]. 出版廣角,2018(12):28-31.
[2]李長青.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遴選規律探析——兼談學術出版重大項目的策劃[J]. 出版參考,2012(1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