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東南西北看中國——一位羅馬尼亞人眼中的新時代中國》一書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和羅馬尼亞科倫出版社共同出版,通過羅馬尼亞知名新聞工作者瑪麗娜對中國北京、上海、重慶、天津、西安等地的旅游采訪經歷,向國外讀者介紹中國的快速發展與社會變遷。
【關? 鍵? 詞】合作出版;“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國際文化交流
【作者單位】王譜聲,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9.0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顯著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新一輪漢學熱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以及國外學者對中國文化和名山大川的向往,為我國出版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立以及走出去重點工程等的建設,我國出版業的版權輸出不斷增強。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18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輸出版權貿易逆差減少,全國共輸出版權12778項,圖書版權輸出較2017年增長1.9%;引進版權16829項,出版物版權引進降低8.0%。
2019年8月21日,由中文天地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行的《東南西北看中國——一位羅馬尼亞人眼中的新時代中國》(下文簡稱《東南西北看中國》)圖書首發式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書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和羅馬尼亞科倫出版社共同出版,通過羅馬尼亞知名新聞工作者瑪麗娜對中國北京、上海、重慶、天津、西安等地的旅游采訪經歷,向國外讀者介紹中國的快速發展與社會變遷。全新的出版模式,精準的作者選擇,由外國人圍繞中國主題、中國內容創作的作品,更符合國外市場需求,更契合國際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也更適合對外傳播。
近年來,江西教育出版社以出版作為跨越疆域和語言差異的文化紐帶,在內容建設、推介力度、合作模式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通過版權貿易、合作出版、資源共享等方式,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層次、全方位出版交流合作。本文以《東南西北看中國》的出版為例,淺談江西教育出版社在出版“走出去”戰略中,如何以“走進去”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一、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重要原則
“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中的重要內容。“十三五”以來,在各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江西教育出版社始終貫徹“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重要原則,依托惠及新聞出版行業走出去的各項政策和走出去項目,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己任,實施了一系列“走出去”重點主題出版項目。2018年《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之道——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核心凝聚強大中國力量》等主題類圖書4個語種首次入選“經典中國”“絲路書香”翻譯資助項目;《你的青春可以不迷茫:馬云給年輕人的人生忠告》(韓文)等圖書斬獲多項國家級、省級獎勵,獎勵金額總計80多萬元;江西教育出版社成為國家絲路書香工程“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的戰略伙伴單位,并首次入圍“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百強名單。
2018年,在成為國家絲路書香工程“外國人寫中國計劃”戰略伙伴單位的同時,江西教育出版社緊緊圍繞“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三期指引,啟動《東南西北看中國》《地球之虹——一位意大利人眼中的中國五十年變遷》的出版工作。2019年,這兩個選題雙雙入選“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第三期資助項目名單,并在中國文化譯研網主辦的“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頒獎會上榮獲“優秀選題獎”,圖書作者瑪麗娜·阿爾馬善、梅畢娜、肖云儒還將“杰出創作獎”攬入懷中。在長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過程中,江西教育出版社形成了靈活的對外合作機制和專業的版貿團隊,為出版社下一步的“走出去”戰略布局打下了扎實的根基。
二、嘗試設立海外出版機構
隨著中國出版“走出去”影響力的日益凸顯,單一的版權輸出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走出去”的總體需求,中國出版集團、五洲傳播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一大批出版單位紛紛與海外出版機構成立中國圖書編輯部。據統計,目前我國新聞出版企業在海外設立各類分支機構400多家,與70多個國家的5500多家出版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更適合在海外市場進行本土化運作的市場規律、更高的風險可控性以及更務實的出版模式,使海外編輯部成為中國出版單位“走出去”戰略中的重要支點。近年來,江西教育出版社依托自身在主題、學術、心靈勵志類出版物方面的積累,積極進入海外市場,先后與加拿大電訊路出版社、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以及韓國沃森出版集團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
2019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將以《東南西北看中國》的出版為契機,在中國文化譯研網、北京羅馬尼亞文化交流中心、羅馬尼亞文化學院以及科倫出版集團的支持下,在羅馬尼亞當地設立“中國圖書編輯部”,以順應文化走出去的外部和內部規律,開發出更適合國外市場,更符合國際讀者的心理,更能夠被所在國接受和傳播的圖書選題。前期開發的選題除了“發現中國”系列圖書,還有《東南西北看中國》(音像電子出版物)、《漢學家口述史(羅馬尼亞卷)》等。
三、發揮優秀“國際作家”功效
中國出版“走出去”,不僅需要優質的內容,還需要善于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作家”。近年來,在不斷完善國際出版資訊庫、版權交易信息庫、走出去重點項目庫、中外作家庫建設的同時,我國出版業一方面不斷加大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對翻譯人才的獎勵力度,有計劃地啟用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東西方文化、熟知國外讀者思維方式、閱讀習慣和語言特點的國際翻譯高級人才,另一方面以中國文化譯研網為平臺,積極整合海外具有本土化中國內容創作能力與意愿的作者資源。我國先后向國內外150家出版企業,以及1000余名中國文化譯研網海外漢學家、翻譯家等會員定向發送征集指引,得到了海內外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取得了豐厚的成果。
由社會公眾人物執筆的優秀作品,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東南西北看中國》的作者瑪麗娜·阿爾馬善不僅是羅馬尼亞國家公共電視臺制片人、羅馬尼亞國家電視臺TVR2頻道主持人,而且受中羅友好機構的邀請,多次來中國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對中國的變化與發展有著深刻的感受。在《東南西北看中國》一書中,她將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就以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凝聚為一篇篇生動的文章展現給羅馬尼亞讀者,通過真實、有趣的中國故事,為羅馬尼亞讀者了解新時代中國正在發生的變化提供了優質的媒介。
四、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文化“走出去”
出版“走出去”既是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還未完全消退的情況下,中國如何拓展海外市場,規避國際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是當務之急。因此,出版“走出去”急需建立長效機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西教育出版社在完成《東南西北看中國》一書出版發行工作的同時,將進一步發揮圖書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制作音視頻產品、文創產品等方式,向國外讀者傳達中華優秀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同時,加強“漢學家論壇”對外宣傳模式,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重視老朋友、不忘老朋友、力挺老朋友”的指示精神,收集中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老一輩漢學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往的資料、故事。總的來說,江西教育出版社以點帶面,建立出版“走出去”長效交流機制,以圖書為先鋒,實現優秀文化“走進”海外讀者的內心,進而帶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五、結語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理念、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愿意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從出版的內生動力來看,完成由單一的版權經營到文化經營的轉變,是以出版業帶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從更高層面來看,讓優秀的文化實現良好的傳播和交流,推進知識的分享、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傳承以及民心的相通,也是出版人應有的情懷和應盡的責任。
《東南西北看中國》的出版發行,將有助于形成以圖書版權為依托,包括版權、實物、資本、文化交流的立體國際合作形態,為探索中國出版行業的海外營銷、發行、傳播新模式,以及推進國際出版平臺、渠道和品牌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