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冬俠
摘? 要:推動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滿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引入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方法,融合體育課堂內外并豐富教學內容,既滿足大學生體育鍛煉需求,又可以增加大學生身體素質。有鑒于此,本文分析大學體育一體化教學內容與作用,闡述大學體育課推行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的措施,推動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大學體育教育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大學體育? 教學模式? 課內外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017-02
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但相應的青少年身體素質卻在逐步下降,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已成為必然。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引入課內外一體化模式,可以培養與提升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并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課堂體育氛圍,并豐富課堂內容與方法,在高校內部形成濃厚的體育氛圍。
1?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內容分析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這是針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現狀提出的教學方法。我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將課程分成兩部分,即課內訓練與課外活動,但受到體育課堂時間限制、課外訓練簡單等因素影響使得體育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完成,這也不符合我國體育教學標準,也無法滿足不同類型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被摸索出來。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以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為基礎,對課外活動部分進行擴充,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類體育活動與訓練,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同時將課外體育活動的成績與體育課程成績聯系起來。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滿足學生體育學習的需求,又可以與學生的體育特長聯系起來,實現體育素質與興趣的有效結合。大量實踐表明,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滿足我國大學體育教學需求,有助于推動大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社會輸送身體素質過硬的應用型人才。
2? 大學體育課內外教學的優勢
2.1 繁榮大學體育文化
利用課堂內外體育互動結合的方法,指導學生開展各類基礎訓練,如基礎技術訓練、體育競賽等,讓學生對體育文化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與認識,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的參與體育鍛煉,在高校內容形成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提升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并在高校內部形成優秀的體育文化。
2.2 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重視大學生體力與技能發展的需求,同時注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協調提升,并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如團隊合作能力、責任能力等。大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或比賽,可以幫助大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樹立終身體育運動意識。這樣即便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也會保持體育運動的好習慣,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
2.3 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大學體育教學中引入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大學生課堂內外體育活動的需求。體育教師要持續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并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與抗挫折能力。新教學模式下,學生也可以更快掌握體育知識點,提高綜合素質,最終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3? 大學體育教學中課內外一體化應用分析
3.1 打破常規體育教學,引入俱樂部的模式
我國大學體育教學分成課內與課外兩部分,課程安排基本都是選項教學,即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學習,其主要目標都是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與培養終身體育意識。近幾年高校中開始引入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俱樂部的學習模式是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滿足教育改革中以人為本的節本原則,是一種融合訓練、課堂內外及體育競賽等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這也是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鍛煉積極性,同時還可以提升大學生運動能力及參與群體體育活動的能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此外,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任課教師,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及體育教師素質。同時,各大學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俱樂部內容,切實發揮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優勢,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3.2 增加體育選修內容,用多樣化作業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所謂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用在體育教育中,課內外一體的含義在于課內課外的活動和教學相掛鉤。課堂的知識在課外的活動當中有所實踐,課堂內外有機結合,對課堂內的知識鞏固學校和社會有機結合促進新的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體育必修課程關注學生基本的體育文化素質,追求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性、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為學生的一般身體發展奠定知識技能,但必修課的數量與內容總是有限的,它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開設選修課則可以彌補必修課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對必修課的內容進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技能、特長。
鍛煉的基礎是以理論加實踐獲得的,課內的理論實踐能夠讓學生快速的掌握方法和注意事項,能夠在實踐鍛煉當中得到更好的效果。抓住課堂的教學質量為課外的實踐社會的鍛煉做好基礎,平時注意布置課外作業,例如慢跑、騎行、跳繩、踢毽球等簡便易行的體育運動,運用現在的一些APP軟件,如汗姆運動、咕咚或KEEP軟件,規定數量,并利用微信群功能進行打卡統計檢查,使同學們互相之間形成競爭,既有趣又增進學習,提升個人身體素質,使學生們在鍛煉當中體會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3.3 豐富校園體育互動,大力發展體育類社團
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社團作為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力量,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學學習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社團,而體育類社團種類最多且最豐富,憑借自身特色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體育類社團活動形式多且種類豐富,滿足大學生體育運動需求,帶動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項目運動。體育愛好人員并不會對資源、設備及場地等存在較高要求,社團的存在可以彌補體育課堂教學的不足與限制,補充課堂教學內容的不足。大學可以發揮體育社團的作用,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如,學校的舞蹈啦啦操社團可以借助當今流行舞蹈元素,舉行各個學院之間的比賽,擴大參賽人數,從而培養與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表現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力量,承擔著復興中華的責任,大學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最后一部分,在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及培養體育意識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改善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活躍體育課堂氛圍,給予大學生體育課內外鍛煉指導以達到學生自覺主動的進行自身身體鍛煉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葉冬清,屈子路,祝振軍.探析“課內外一體化”視閾下的大學體育課程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5):124-125.
[2] 馮巖.對獨立院校體育教學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193.
[3] 張路.探討大學體育課“課內外一體化”整體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