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 要:對于舉重比賽來說,若想提高參賽選手的成績,不僅要求選手擁有較硬的身體素質,還應有強大的技術水平,如此才能夠將自身力量更好地發揮出來,以獲得較好的比賽名次。所以,針對上述要求,提高運動員基礎舉重訓練下蹲支撐的穩定性就顯得至關重要,可通過各項訓練方式的開展,來提升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從而使運動員能夠最大程度發揮自身的運動能力。本文以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為出發點,詳述了運動訓練原則,最后探究其解決方式。
關鍵詞:基礎舉重訓練? 下蹲支撐? 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b)-0059-02
舉重技術一般被劃分為下蹲支撐、提鈴至胸、以及發力上拉這3個步驟。下蹲支撐為試舉期間的最后一個環節,在此期間,應雙腳著地、雙腿屈曲,放低身體位置,如腿部及臀部,上揚頭挺直胸,以支撐杠鈴。在這整個過程中,對下蹲支撐的穩定性有著極高要求,若底盤不穩,不但會影響運動員比賽成績,甚至還會威脅到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自身安全。應重視提高基礎舉重訓練下蹲支撐的穩定性,以此保障遠動員的有效參賽。
1? 影響下蹲支撐穩定性的因素
以影響下蹲支撐的因素來說,主要有關節靈活性以及力量均衡性這兩方面的內容,若運動員上述兩項能力較差,那么勢必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
1.1 關節的靈活性
關節靈活性為舉重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靈活性差會影響到訓練效果,如難以進入至杠鈴下方位置等。在體校訓練之中,很多運動員都處于訓練的初級階段,自身身體條件還未得到最大激發,因而不少運動員柔韌性以及靈活性等較差,在支撐杠鈴的過程中,會偏靠前一些,進而對該項運動的開展產生消極影響。
1.2 力量的均衡性
對于舉重這個運動項目來說,對力量的要求是極高的,舉重項目需要將技巧和力量有效的結合起來。力量素質一般被劃為腰背、腿部以及上肢力量等。力量素質的優良與否也是衡量遠動員舉重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是運動員取得良好運動成績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重視力量的均衡性。
2? 下蹲支撐穩定性訓練的原則
下蹲支撐穩定性的訓練原則主要包括針對性以及區別對待,教練員應將這兩項原則深入貫徹到整個訓練之中,以期達到較好的訓練目的。
2.1 針對性原則
在實際的訓練中,應有的放矢地開展,以運動員自身實際情況為訓練依據,針對不同運動員的不同運動素質來開展相應運動訓練,以提升運動員下蹲支撐能力,使運動員能夠更好地參與至比賽之中,并取得可喜的成績。
一方面,教練員應在日常訓練之中,及時了解不同運動員所具備的運動能力,做到了然于胸。另一方面,教練員還應確定運動任務,科學地選擇運動任務,確保所選擇運動能夠與運動員的運動需求相符合。在此過程中,教練員還應多加指導運動員,保障其訓練方式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真正地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能力。
2.2 漸進性原則
基礎舉重訓練正為一種基礎性訓練,其整個訓練過程應遵循由易至難的訓練方式,不應在開始就讓運動員進行高強度訓練,而是應該讓其進行較為簡單的訓練,而后逐步加深,有效激發運動員運動潛能,促進運動員掌握舉重這項運動的相關技能。對于初學者來說,其在未能掌握較好運動技能時,自身其他能力也會較弱,在此情況下,是很難舉出較高重量的杠鈴的,但在漸進性原則的幫助下,運動員的運動技能則會逐漸獲得提升,最終使運動員在舉重項目比賽中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2.3 區別對待原則
不同運動員自身運動素質及能力等是存在明顯差異的,有些運動員運動素質較好,通過簡單訓練,就能夠舉起較重的杠鈴,而有些運動員運動素質較為弱一些,需要經過很復雜的訓練才能夠使自身身體潛能得到激發。對于上述問題,教練員絕不可敷衍了事,采取統一的訓練方式,如此對運動員總體運動能力的提升極為不利。所以,就應運用區別對待原則,對于不同身體素質的運動員采用不同的訓練項目,對于柔韌性不好的,就加強對其的柔韌訓練,對于穩定性不好的,就應加強對其的穩定訓練,從而使運動員綜合運動能力能夠獲得顯著提高,以實現最佳的訓練效果。
3? 加強下蹲支撐穩定性的訓練方法
若想使舉重運動員下蹲支撐穩定性獲得切實提高,則可通過松肩、松腰以及夾膝等方式來實施,以在諸多環節提升運動員身體能力及素質,最終真正增強舉重運動員下蹲支撐穩定性。以其解決方式來說,主要內容體現如下。
3.1 松肩
對于初學者來說,松肩為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值得教練員對此加以重視。在進行杠鈴支撐時,至上方位置時,肩關節應對杠鈴起到支撐作用,沒有鎖肩,在重量較輕階段,是能夠借助自身力量穩定杠鈴的,但若重量較重,則會增加身體的壓力,在此情況下,若不鎖肩則難以負擔起杠鈴的重量。鎖肩為向上用力的一整個過程,在訓練初期,教練員可多加開展靜力支撐等的訓練項目,以強化運動員運動基礎。在訓練中期,教練員就可開展一些動力支撐訓練,以更好地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能力。
舉重一般有挺舉與抓舉這兩種,其中抓舉為一種寬握距支撐的方式,而挺舉則為一種窄握距支撐的方式,在開展下蹲支撐訓練時,教練員應先讓運動員掌握挺舉支撐的方式,幫助遠動員學會鎖肩動作,使運動員在舉重時,能夠更為迅速尋找到支撐點,運動員在切實掌握該項技能后,再開展抓舉支撐訓練。
3.2 松腰
松腰對遠動員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若沒有較強的松腰能力,則會給運動員舉重運動的開展造成消極阻礙。所以,對教練員而言,應重視強化舉重運動員的松腰能力。在進行試舉時,個別舉重運動員發力較為不錯,卻在支撐時出現問題,如未能收緊塌腰,如此其臀部便會向下“坐”,其重心也會靠后,導致身體與杠鈴之間產生脫離狀況,最終導致杠鈴落下。松腰問題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其一,腰部力量不足;其二,未能翹臀;其三,在運動期間未能借助良好運動方式。針對上述情況,教練員應進行深入分析,并針對運動員自身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從而有效避免松腰問題的產生。
3.3 夾膝
在進行下蹲支撐時,膝關節沒能打開,也會導致髖關節難以打開,如此身體重心也會偏于靠后,距離支撐面之間的距離偏遠,運動訓練期間也難以合理用力,此種情況的出現,勢必會給下蹲支撐的穩定性造成消極阻礙,進而影響到運動員運動能力的發揮。因此,對教練員來說,應重視開展相關訓練,切實提升運動員舉重能力,以期能夠取得較為優異的運動成績,促進舉重運動員的長遠發展,同時也確保舉重訓練的質量,推動舉重訓練工作的有效完成。
4? 結語
總而言之,對教練員來說,應不斷對提高基礎舉重訓練下蹲支撐的穩定性的有效方式進行探索,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使其能夠以更好地狀態去參加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加以高水平發揮,以取得令人欣喜的比賽成績。再者,對教練員來說,在訓練過程中,應堅持一定原則,積極開展有效訓練,實現訓練質量的提升,從而不斷提高舉重訓練的效果,推動舉重訓練工作的高質量完成,同時也實現我國體育運動項目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云南.關于舉重訓練中伸展、下蹲、支撐動作的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2):125-126.
[2] 莫慧玉.淺探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2):62,81.
[3] 黃海江.陜西省優秀女子舉重運動員關節肌群等速肌力測試與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8.
[4] 黃梓進.對舉重訓練科學性及青少年身體生長發育規律的思考[J].廣東科技,2013,22(16):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