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堯鳴



摘? 要:本文以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2016級本科生從2016—2018年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為依據,探討體育教學對學生測試成績的影響,由測試數據分析來看,體育教學對提高學生測試成績具有顯著的作用;但從數據的縱向分析中發現,學生在不開設體育課后,測試成績有較明顯的下降,男生力量及耐力等身體素質較差。由此提出建議:(1)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對學生測試中的薄弱項目進行強化,進一步提高學生測試成績;(2)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鍛煉意識,進而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3)對力量及耐力素質的練習內容、練習方式進行優化,提高學生鍛煉興趣。
關鍵詞:體質健康標準? 醫學院校? 學生?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4.49?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118-02
近些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上報數據顯示中國學生的體質狀況呈現逐年下降[1],為改變這種狀況,國家在最近的十幾年中不斷的出臺政策、制度以督促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2014年7月教育部頒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鍛煉效果的評價標準,是國家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2]。每所高校體育教學都應當結合《標準》要求,圍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大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確立教學的多樣化來進行,全面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3]。
在新標準下,通過對醫學院校大學生《標準》測試數據的分析與研究,可以了解醫學院校大學生體質狀況,掌握醫學院校大學生體質發展的趨勢,找到影響體質健康原因,對通過體育教學的改革來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不斷的提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以體育教學對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大學生《標準》測試成績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體育教學的主要特點
1.1 增加課程選項,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大學體育課程的設置,更多是由課程的多樣性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體育教研室在課程設置上,針對不同的受眾設置不同的課程。按課程性質,分為基礎課和選項課;從課程內容上,開設足球、籃球、排球、健美操、武術、網球和羽毛球等7個項目。新生入學第一學期,由于課時數少,課程安排為基礎課,主要內容以身體素質練習結合足球、籃球、排球三項中的一項的基本技術掌握為主。從大一第二學期開始,剩余的三個學期進行選項課教學,學生根據所在班級的項目設置,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項目,通過課堂學習、課后練習,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1.2 擴展課程內容,淡化競技性,選項多樣化
針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偏低的情況,在課程設置中增加身體素質練習,把體現身體素質指標的項目,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方面的練習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學與《標準》指標中的項目的結合,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測試成績;其次,在選項課教學中,增加選項內容,提高學生選擇的范圍,根據醫學院校女生多的特點,適當增加健美操、羽毛球等項目的開設數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掌握運動技能,促進運動興趣,最終培養終身鍛煉的意識。
1.3 改革課程評價體系,變單一評價為綜合評價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培養運動的習慣,以期末成績為標準的單一評價體系已經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現行的體育課程評價指標中,包含課堂教學評價、課程中間性考核、身體素質考核、期末課程考核四項。這樣的綜合評價,既有過程評價也有總結評價,通過這樣的綜合評價,教師能比較客觀的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綜合的考量,引導學生對待課程正確地學習態度。
2? 體育教學對大學生《標準》成績的影響研究
以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2016年入學的本科生的《標準》成績為依據,通過對2016級本科學生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測試數據的分析研究以及縱向對比,綜合研究體育教學對學生《標準》成績的影響。
2.1 2016級本科生三年測試成績分析
從圖1可知,2016級本科生大一、大二、大三時測試平均成績分別為67.92、70.38、65.87,3年測試成績呈現兩邊低、中間高的形態,利用SPSS21.0對測試成績進行數據分析,大二成績與大一成績、大三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大一成績與大三成績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高中由于學業任務重而忽視了體育鍛煉,造成大一新生入學身體素質較差,但由于大一新生體測是在開學兩個月后進行,在此期間,通過課堂教學,新生既熟悉了測試項目,身體素質也有所提高;大二開始測試時,由于已經進行了一個學年的系統學習,技能掌握情況以及身體素質都處于一個相對的高點,所以大二測試成績要顯著好于大一時的成績,大三時由于沒有體育課,沒有了教師的督促,學生主要以自主鍛煉為主,加之醫學院校學業負擔較重,學生可支配時間較少,缺乏體育鍛煉或沒有規律的鍛煉導致學生體質下降,所以大三測試成績相比大二時有較大幅度的回落。
2.2 2016級本科男生、女生測試成績分析
從圖2看2016級男生、女生的測試成績,女生的成績要明顯高于男生的成績,原因有兩點:首先,體質測試設置的項目對于男生、女生的評價無法完全一致,部分項目存在明顯的差異,以力量素質指標為例女生仰臥起坐的成績要明顯高于男生(如圖3所示),這與項目的相對難易程度有關,通過練習,女生的仰臥起坐成績要比男生的引體向上成績提高幅度大,這也是女生成績好于男生成績的原因之一。其次,男生、女生對《標準》測試的態度和重視程度也有著顯著的區別,通過調查,接近80%的男生沒有針對測試項目進行主動的練習,而女生的比例只有不足20%;在測試過程中,68.6%的男生放棄引體向上的測試,而女生仰臥起坐棄權的不足1%,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男生、女生對待測試的態度。
3? 結語及建議
(1)通過對2016級本科生連續3年《標準》測試成績分析,體育教學對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測試成績有著顯著的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繼續將《標準》的內容貫徹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并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對學生測試中的薄弱項目進行強化,進一步提高學生《標準》成績。
(2)通過數據分析,大三學生《標準》測試成績有明顯的退步,除了學生學業重、上課時間長,可支配時間少等原因外,缺乏體育鍛煉或沒有規律的鍛煉是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是大學生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有效途徑,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鍛煉意識,進而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將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3)學生在力量及耐力項目的測試成績偏低,說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力量及耐力素質的內容還需加強,需要在枯燥的練習興趣化、鍛煉內容多樣化等方面繼續完善。
參考文獻
[1] 尹小儉,杜建強,季瀏,等.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9):79-84.
[2] 林中鋒.體質健康評價標準的演進與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3] 王國軍.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09,25(3):118-120.
[4] 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S].201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