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卓
摘? 要:本文通過對黑龍江省特殊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理論邏輯分析,闡述了特殊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提出了特殊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旨在提升特殊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訓練、課余體育活動的整體水平,提高特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推進特殊體育教育和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殊體育教師? 專業化? 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3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b)-0187-02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黑龍江省特殊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通過對黑龍江省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市縣的91名特殊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理論邏輯分析,探討特殊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障礙性因與發展路徑。
2? 結果與分析
2.1 缺乏終身教師專業發展觀念
通過對黑龍江省91名特殊體育教師對教師專業化的認知來看,部分特殊體育教師還不太清楚教師專業化涵義,對教師專業化涵義的理解有比較清楚認知的有38人,占41.76%,有27.47%的教師對制定特殊體育教師專業標準的態度不太重視,說明了部分特殊體育教師沒有樹立教師專業發展觀念,還不注重自身專業的發展,部分特殊體育教師對專業發展周期及規律認識不清,專業發展意識淡薄。
2.2 特殊體育教師入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從調查數據顯示,特殊體育新教師最希望的培訓內容特殊體育教學手段、特殊體育學科知識、特殊康復知識,占到了95.61%、90.11%、71.43%;特殊教育前沿理論和特殊學生心理健康也占了較大的比例,為65.93%和62.64%。從調查中發現,黑龍江省特殊體育教師的入職教育方式基本上與其它學科的特殊教育新教師在一起集中培訓,集中培訓內容最多的分別是政策法規、教學技能和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入職培訓的內容與特殊體育教育實際相脫節,培訓的內容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2.3 職前培養與現實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我國特殊教育體育無論在專業建設上還是人才培養模式上都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待完善的地方。從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武漢體育學院、泉州師范學院、廣州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遼寧師范大學、山東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等7所體育院校開設了特殊教育體育專業,但現有的7所高校在特殊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定位上還比較模糊。招生規模都不大,7所高校每年畢業生不到二百人,從數量和質量上與特殊體育教育的現實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2.4 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職后培訓機制不完善,職后培訓流于形式
目前,黑龍江省各市縣殘聯和教育部門對特殊體育教師職后培訓的形式、內容、途徑及培訓師資等方面也未做明確的要求。從調查數據顯示,有18.68%的特殊體育教師上崗后根本沒有接受過職后教育,有42.86%的教師偶爾接受過職后教育。這說明黑龍江省特殊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不容樂觀,也使本來就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特殊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難以提升。職后培訓的形式最多的是名師講座、思想教育,占到了68.13%和62.64%,這種講座,往往脫離特殊體育教育實際,思維方式較單一,流于形式。
2.5 相關法規、政策保障制度不健全
2015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引領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但由于在實踐中,由于在執法過程中或者在落實上有偏差,相關政策保障未落到實處。尤其是我國特殊教師專業化發展體系與制度的構建還處于起步階段,有關的法律法規或政策不健全。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特殊教育法,也沒有實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制度,一些黑龍江省特殊教育學校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考核評價制度也不完善。
3? 黑龍江省特殊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優化路徑選擇
3.1 構建特殊體育教育人才的職前多元化培養機制
以黑龍江省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為依托,與省市殘疾人聯合會合作,開設特殊體育課程平臺,增加培養機構。同時,依托地方高校與省市殘疾人機構合作,建立一批實踐基地,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可以開設特殊教育心理學、康復醫學、特殊體育實踐課程等選修課程,培養一批從事特殊體育教學的專業師資隊伍。另外,高等體育、師范院校積極著手教學改革,根據學校的教學資源和特殊體育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開設與特殊體育教育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選修課程,實現專業化綜合發展。
3.2 完善入職教育的形式,制定多元化的入職引導方案
各地根據本地實際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入職教育形式,對于具備骨干特殊體育教師的基層特殊教育學校可以采用“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的入職教育模式。剛畢業的體育教育專業的青年教師,可以與當地殘疾人聯合會合作的入職教育模式。而所學專業為特殊教育的教師,可采取與當地高等院校體育院系或體育部門合作的入職教育模式。其他專業的青年教師,可以采用與殘疾人聯合會和高等體育院系或體育部門聯合合作的入職教育模式。同時,根為每個初任特殊體育教師定做個別化的入職引導方案,完善入職教育的形式,順利度過入職適應期。
3.3 創建立開放的特殊體育教師職后培訓系統
在省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協調下,搭建省、市、縣三級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培訓基地,完善省、市以及基層特殊學校的培訓網絡,依托高等體育院系和各級殘疾人聯合會,聘請相關專家和有豐富經驗的一線特殊體育教師,設置特殊體育教師培訓課程和相關教材,制定培訓計劃等。建立和發揮省級特殊體育教師培訓機構的核心作用,以基層特殊體育教師培訓學校為基礎,構建研訓一體、相對穩定的市、縣級教師培訓機構。通過內部挖掘、整合各級培訓機構的優勢,構建高效的特殊體育教師職后培訓網絡系統。
3.4 構建特殊體育教師一體化教育發展機制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協調下,優化、整合特殊體育教育資源,構建特殊體育教師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培訓一體化教育模式。在特殊體育教師一體化教育模式的構建中,教育理念和教育機制一體化是前提,課程設置一體化是基礎,評價體系一體化是監督,管理制度一體化是保障,教育實效和目標一體化是根本。同時,注意職前教育課程與職后教育課程的銜接,設置一體化化的特殊體育教師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培訓課程內容,優化資源配置,最終實現教育目標和教育實效一體化。
3.5 構建特殊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保障機制
教師專業化成長是一個發展的、系統的動態過程,相關法規、政策保障制度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客觀前提。因此,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特殊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保障體系,相關政府部門制定并實施黑龍江省特殊學校體育專項督導制度,健全特殊教師管理制度,教育主管部門應出臺與特殊體育教師相應的教師資質,制定特殊學校專業型體育師資的不同標準,建立特殊教育體育教師資質準入制度,嚴格入職管理,實施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資質準入機制。
參考文獻
[1] 郭啟華,孫常青.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12(4):60-64.
[2] 王雁,朱楠,唐佳益.專業化視域下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5(10):3-7.
[3] 李丹.廣州市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專業化現狀[D].廣州體育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