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湘宜
摘? 要:本文借助自組織理論,運用系統分析方法,對黑龍江冰雪旅游產業自組織發展路徑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開放性環境是冰雪旅游業向有序結構發展的保障;遠離平衡態是冰雪旅游業耗散結構形成的有序發展源;非線性模式是冰雪旅游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漲落機制是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演進的觸發器。基于此,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自組織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增強冰雪旅游項目間的交叉合作,加大開放力度;夯實基礎發揮優勢,打造標桿性冰雪旅游產業;加強不同項目間整合式發展,加快產業鏈形成進程;利用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臨界點”觸發“漲落”等建議。
關鍵詞:冰雪旅游? 耗散結構? 自組織? 發展路徑? 黑龍江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b)-0224-03
伴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申奧成功,極大程度上促使了人們對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的認知。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冰雪產業作為可持續的新興國民經濟增長點,在2025年冰雪體育產業總規模將占據體育產業總規模的1/5。作為擁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的黑龍江而言,冬奧會的舉辦則是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黑龍江省作為我國冰雪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其冬季旅游項目為黑龍江省冬季旅游業帶去極大收益,其中僅滑雪一項占總比重的40%。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發展仍舊存在著研究進程緩慢且較為滯后、發展結構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公共服務管理能力欠缺、冰雪旅游產業建設不足、未能真正形成冰雪旅游產業鏈等一些問題。若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應當從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內部結構出發,加強相關產業協作開發、促進冰雪旅游產業鏈發展,以促進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研究成了體育產業領域的重點問題。通過文獻梳理后發現,國外學者多將冰雪旅游的特征、旅游安全以及冬季體育賽事對舉辦地旅游業產生的社會經濟發展影響作為研究的重點。而國內學者多將影響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因素、相關政策、市場、發展模式、產業結構作為研究的重點。其中,在我國滑雪場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中,闞軍常(2012)從我國滑雪場分布及現狀出發,分析了滑雪運動及滑雪場地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文獻梳理后發現,這些研究均未從冰雪旅游產業是一個復雜系統的角度深入研究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路徑,存在研究理論、研究方向、和研究視角的不足。因此,本文從自組織理論從復雜系統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國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重新審視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探析其自組織發展路徑。
1? 理論基礎
自組織理論是以復雜性為研究對象的系統科學群,它認為客觀世界是具有復雜性的,并且也認為開放系統的演化是自組織的,外在的控制力量并非決定性的因素。而自組織現象則是一定的條件下系統由無序變為有序的現象。耗散結構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一個復雜系統要想成耗散結構必須具備4個特征,即保持開放性、遠離平衡態、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以及存在漲落機制[3]。冰雪旅游產業是一個復雜系統,它同樣具有形成耗散結構的4個特征條件。
2? 冰雪旅游產業耗散結構分析
2.1 開放性環境是冰雪旅游業向有序結構發展的保障
耗散結構要求系統必須是在開放的環境中發展,系統中所含的信息量越大,熵就越小,無序程度越低[5]。冰雪產業系統作為一個復雜系統,必須不斷地注入負熵流,與外界環境進行信息的輸入與輸出,使其有序性程度得到不斷地增強。冰雪旅游產業的絕不能局限于傳統的體育旅游模式和觀念,發展必須與社會也是世界保持緊密聯系,從外界獲取物質信息及資料。
冰雪旅游產業開放程度不足,開放力度不夠等因素,使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在受到了限制。體育旅游中占比最大的滑雪運動自身存在發展缺陷,競爭力不足。以滑雪場為例,一方面,黑龍江省滑雪場與國內其他國際級滑雪場相比,設備、教練員等方面存在不足。北大壺滑雪度假區擁有較為先進的專業學道、壓雪車、高山纜車等頂級設備,同時配備國際級專業教練員及指導員[6]。另一方面,與國外優秀滑雪場相比,缺乏與其他項目、行業之間的協作聯系。猶他州雪鳥滑雪場(Snowbird Ski)除了擁有世界頂尖專業雪道外,還有頗具盛名的垂直落差達914.4m的俯沖式有軌電車,和著名的Cliff Lodge的屋頂熱水浴池,將冰雪運動和旅游完美結合。
2.2 遠離平衡態是冰雪旅游業耗散結構形成的有序發展源
黑龍江省要想突出旅游產業優勢,就必須打造區別于其他省份區域的特色冰雪旅游產業,將冰雪資源優勢擴大化。《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合理和規劃冰雪產業發展格局,利用其非平衡型特征,加強外部引導。以滑雪場所有制形式為例,據行業報告顯示,目前我國75%的滑雪場為體驗型滑雪場,度假型滑雪場僅有2%。全國滑雪場總數的1/3都分布在黑龍江省,而其中80多家滑雪場為一體驗式滑雪為主的中小型滑雪場。其中僅有亞布力等20%左右的場是通過政府投資、隸屬于體育部門的采用國有事業或者國有企業為經營形勢的,約30%為股份制投資制,接近50%以個體私營投資或承包經營。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應合理利用私營所有制模式,發揮冰雪旅游自我管理,結合冰雪旅游業自身現狀,立足于經濟基礎,發揮優勢冰雪資源優勢。區別于新疆、吉林省等地區的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選擇符合黑龍江省自身實際情況的發展模式,避免平衡發展和同樣發展。
2.3 非線性模式是冰雪旅游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對于大部分復雜系統來說,要素之間的關聯關系是不可能用線性公式描述的,任何一個要素的微小變化[5],都可能由于要素間的相干放大,引起整個系統翻天覆地的變化;復雜大系統的本質特征之一是非線性相互關系。
冰雪賽事的發展可以拉動冰雪觀光產業的發展,將賽事觀眾變為冰雪景觀觀賞人群;冰雪運動的擴大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特定的冰雪項目文化節,形成特色節慶類冰雪旅游品牌。同時抓住冰雪季節與旅游發展之間的關系,抓住旅游參與人群需求點和冰雪運動參與者的需求點,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正是由于冰雪旅游產業各業態之間存在著這種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非線性”關系,才能使冰雪運動產業內部各要素之間產生擴大效應,改變內部結構。
2.4 漲落機制是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演進的觸發器
耗散結構理論指出,漲落是系統內部產生有序結構的因素。一個復雜系統在保持開放性和遠離平衡態的條件下,在借助系統內部非線性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朝著有序結構不斷演化[5]。但是在演化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臨界點,只有越過臨界點系統才能實現質的變化。然而光憑借系統自身的“力量”是無法跨越這一臨界點的,因此系統則需要獲得某種“力量”來幫助其越過臨界點。
隨著冬奧會的申報成功之后,我國一系列關于推進冰雪產業快速發展發展政策行文件的出臺,冰雪產業總產值實現較快增速,一躍成為體育產業中的一大經濟增點。大批社會資本盲目涌入冰雪旅游業,冰雪旅游市場監管機制不健全、法律欠缺等問題逐漸顯現。大部分中小型雪場在利益的驅使下,大打“價格戰”忽略服務品質脫離市場規則,“天價魚”“雪鄉”宰客等新聞熱點事件的發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黑龍江省旅游產業形象。
3? 冰雪旅游產業自組織演進路徑探析
3.1 增強冰雪旅游項目間的交叉合作,加大開放力度
冰雪旅游業的發展應基于自身冰雪資源,立足于自身區域發展的同時,協調冰雪旅游產業內不同項目之間發展,保持與其他旅游類別之間的聯系,建立合作關系。通過轉變政府職能,促進體育旅游管理系統加快自我組織、自我管理進程。從實質上完善相關法規,變管理為協助,調動社會體育旅游組織積極性,加強體育旅游參與者興趣,促使其向有序方向發展。
3.2 夯實基礎發揮優勢,打造標桿性冰雪旅游產業
秉承因地制宜原則,立足于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的自身資源特點,發展自身區域優勢,科學合理化布局。參照現階段發展進程及發展現狀,科學制定短期周期性發展計劃和長期發展戰略,打造適合產業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的旅游產業業態。合理開發閑置資源、完善現有資源,依靠冰雪節優勢,建立獨有黑龍江特色的區別于其他地區的冰雪產業旅游基地,打造冰雪旅游品牌。
3.3 加強不同項目間整合式發展,加快形成冰雪旅游產業鏈
和利率利用各資源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將各旅游產品之間加以練習。將冰雪項目與滿族特色節日特色活動相結合,開展滿族特色冰雪旅游文化節;利用其豐富的雪場資源和場地資源,形成聯賽效應,將冰雪運動與體育賽事,冰雪觀賞融為一體。結合兩千多年的雪山運動歷史,充分挖掘本省資源,將冰雪旅游項目進行整合,形成冰雪旅游相關產業鏈,發揮非線性互動作用。
3.4 利用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臨界點”觸發“漲落”
2022年冬奧會成功申報成為了推動冰雪旅游產業的“臨界點”,此時就要求科學合理的把握“臨界點”。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門應時刻把握旅游市場內部發展情況,出臺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產業法律環境;加強政府對冰雪旅游產業的引導作用,避免社會企業盲目開發,產生無序競爭最終擾亂行業秩序。另一方面,社會旅游產業組織應提高自身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創新管理機制,更新經營管理理念,培養和吸納專業人才。
4? 結語
冰雪旅游產業作為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對其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耗散結構理論,探析了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自組織發展路徑。希望通過對冰雪旅游產業的開放性、遠離平衡態、非線性模型和漲落機制的分析,提出現階段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策略,以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黑龍江省整體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Z].2016.
[2] 國務院.關于冰雪旅游產業發展規劃[Z].2016.
[3] 邵桂華.體育教學的自組織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4.
[4] 金承哲.吉林省冰雪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科教文匯,2014(4A):221.
[5] 邵桂華.我國競技體育系統耗散結構形成的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5):12-16.
[6] 闞軍常.我國滑雪場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1):39-42.
[7] 孫一.吉林省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探究[J].體育科學,2011,31(6):33-41.
[8] 張志哲.冰雪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經濟發展的促進研究[J].冰雪運動,2016,38(1):70-73.
[9] 鞠明海.黑龍江省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對策[J].冰雪運動,2015,37(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