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石含開
城市流光溢彩、鄉鎮生機勃勃、村寨美如詩畫,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黔南州住建部門建設美麗黔南,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沒想到我家還能住上新房子!”忙完農活,甕安縣江界河鎮龍塘村壩子邊組貧困戶田軍看回到新家,溢出滿臉笑容。2018 年,他向當地政府申請危房改造后,年久失修的老屋變成了嶄新的安居屋,讓他倍感幸福。
2010 年以來,黔南州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確保群眾安居樂業。2016 年以來,該州已完成危房改造84342 戶,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54266 戶。截至2018 年底,黔南州共投資建成公租房55769 套,已分配51601 套,分配率92.5%;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18 萬戶約1620 萬平方米,近40 余萬人居住條件因此得到極大改善。
“住房安全舒適,周邊環境又好,這種日子安逸得很!”貴定縣沿山鎮楊柳村村民楊升賢家,便是一處好景致——
樓上樓下、房前屋后,到處都是花草盆景,讓庭院多了幾分雅致。
對自己生活的村莊,楊升賢眼里心里都裝滿驕傲。
而這個過去人稱“渣渣寨”的村子,也曾讓他心痛、厭棄:“寨子里臟亂差,腳都下不去,那時就特別想離開這里,到別處去……”
村子變成楊升賢想要的模樣,生活變成楊升賢想要的狀態,這一切如何發生?
黔南州著力建設“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農村,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為此,近年來,該州以“六個小康”行動計劃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抓手,開展“一引領、保兩潔、三提升、治七亂”環境整治,編制印發《黔南州農村風貌管控圖冊》,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打造鄉村的美,也留住鄉村的根。
于是,建設美麗新農村的熱潮,在黔南大地興起——
都勻將農村危房改造與村容村貌改善為重點工作,下大力、促實效;甕安開展“三改”行動,幫助貧困群眾改變陋習;三都利用危房改造項目和移民搬遷工程,推進中小城鎮建設……
而今,龍里、貴定、福泉、惠水、長順進入貴州省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點名單,全州36 個村落進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并獲國家專項資金支持。
截至目前,全州有6 縣(市)實現鄉鎮垃圾轉運設施全覆蓋,4446 個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58 個鄉鎮建成垃圾轉運設施。
國家多民族融合共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
貴州南部山水園林旅游康養城市;
黔南中心城市及現代產業集聚區。
按照省委提出的“都勻變都市”要求,都勻市提出了這樣的發展定位。
然而,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無論多美的藍圖,都是空中樓閣。
都勻如是,其他地方亦如是。
為此,近年來,州住建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形象品位、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于是,便有了《黔南州提升城市品質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以此為指引,黔南各地加大城市建設力度,重點實施都凱、都獨、紅牛等城市快速主干道建設,建成荔波月亮湖濕地公園、龍里蓮花生態濕地休閑體驗區、羅甸城東濕地公園、長順縣天燈坡公園等城市公園,建成并投入使用體育場館、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
同時,各縣(市)還利用數字化信息處理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建立城市管理大數據智慧指揮平臺,完成“1+5”執法職能,76 個鄉鎮設立綜合行政執法分局,強化城市管理執法。
據悉,僅2018 年,黔南州就實施500 萬元以上的城鎮建設項目795個,完成投資433.62 億元,同比增長6.8%。
“十二五”以來,該州共實施規模500 萬元以上的城鎮建設項目1875個,累計完成投資1304.09 億元。
2018 年,全州新增天然氣管網200 公里,新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4公里;新增城鎮道路101 公里,新建城鎮公廁91個,新增停車位12272個;建成海綿城市項目14 個,新建健康綠道127 公里;完成背街小巷整治項目20 個,建成南沙洲、恩銘廣場等一批公園、廣場。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城市公園47 個,公園綠地面積達1406.73 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2.49%。
去年,國家發改委對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進行總結,并將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印發成文,在全國推廣。
榮獲“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稱號的都勻,其“降低政府債務余額”及“為中小企業與資本市場搭建對接平臺”的新型城鎮化推進工作方法,就在其中。
近年來,黔南州以“產鎮互動、以產興鎮、以鎮促產、產鎮互補”為目標,以特色小城鎮建設為抓手,從聚集特色產業、提升人居品質、改造生態環境等方面處處發力,努力建設一批新興產業集聚、傳統產業升級、體制機制靈活、文化內涵深厚、功能配套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特色小鎮,深入推進山地新型城鎮化建設。
黔南州先后成功舉辦了全省第七屆小城鎮建設發展大會、全州新時代交通住建系統招商引資推介會、棚改危改和城鎮建設現場推進會等重大會議,黔南經驗得到省領導高度評價。
堅持規劃先行,通過編制印發《黔南州特色小城鎮規劃指引》,實現城市(縣城)、鄉鎮和行政村三級規劃全覆蓋。2016 年以來,21 個示范小城鎮開工建設8+x 項目482 個,完成建設投資240.57 億元。
圍繞優化城鎮空間、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三大核心,利用自然生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有機農業、中藥材等資源稟賦,依托大數據、大健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文化旅游業、新型建筑建材業等五大新興產業,以及煙、酒、茶、民族醫藥、特色食品工藝品等特色優勢產業,探索“小城鎮+ 產業”“小城鎮+園區”“小城鎮+景區”“小城鎮+大數據”等融合發展模式,基本形成了“一鎮一業、一鎮一品”的發展格局。
建成了貴定昌明、獨山麻尾、福泉牛場等一批工礦貿易型小城鎮,惠水好花紅、貴定盤江、甕安猴場等一批鄉村旅游型小城鎮,平塘卡蒲等一批民族風情型小城鎮和荔波甲良等一批生態保護型小城鎮。
都勻、獨山、三都三縣(市)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福泉、龍里、貴定進入全省第一批整縣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試點名錄,全州21個示范小城鎮共有17個列入全省100個示范小城鎮。
截至2018 年8 月,全州20 個示范小城鎮新增小微企業731 家,擁有500 萬元以上規模企業401 家,實現旅游產值155 億元,新增就業人口5.5萬人。
一個百姓富、生態美、經濟強的魅力黔南,一座文明、宜居、宜業的活力大州正展露新姿。

近年來,黔南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形象品位、提升百姓幸福指數。圖為都勻市城區。(都勻市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