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孫梅梅
2019 年是新中國成立70 周年。70 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龍里縣經濟社會發生了全方位、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描繪了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新畫卷。
70 載砥礪奮進,70 載鑄就輝煌,70 載歲月崢嶸!
地區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脫貧攻堅喜報頻傳、鄉村振興譜新篇、民生工程大發展……這里早已今非昔比,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新畫卷。這里,是龍里。
2018 年,龍里縣獲批成立黔中龍溪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先導區,以面對花溪區、連結貴陽的快速通道——龍溪大道為主軸,實現與省城貴陽的有機銜接,兩地之間“高鐵19 分鐘、開車半小時”,龍里進入了貴陽“半小時經濟圈”。先導區作為構建區域協調開放發展格局的重要平臺,將大幅提升龍里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躍升新高度。
70 年前,龍里縣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全縣超過98%的人以農為生。70 年后,龍里縣通過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走出一條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2013 年,龍里經濟開發區內的龍里高新技術產業園、谷腳工業園、龍山工業園全面建成,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的“一區三園”為企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17 年,全縣工業企業達300 余家,2000 萬元以上規模企業有138 家,居貴州第四位、黔南第一位。2018 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58.4 億元,同比增長18.7%;規模工業增加值67.69 億元,同比增長11.6%;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 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1 戶,居全州第一位;全縣高新技術企業18 家,完成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18.1 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6%。
2018 年,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4 億元,同比增長9.1%。以龍里大草原為代表的旅游發展風生水起,全年累計接待游客591萬人次,同比增長35.82%;旅游總收入53.51 億元,同比增長54.2%。貴州快遞物流園日均快件處理量達160 萬票以上,占全省的90%;貴州雙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期投入運營,蔬菜日均交易量3500 噸以上……
同時,以刺梨產業為代表的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為全縣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全縣按照“3+N”產業模式,以500 畝以上壩區為重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完成玉米種植面積調減5.55 萬畝,蔬菜種植34.01 萬畝,食用菌種植525 萬棒,茶葉種植1.89 萬畝,水果種植3.5 萬畝,烤煙種植4037 畝;累計出欄生豬14.6 萬頭、生態家禽78.5 萬羽。新增有機農產品認證2 個、綠色食品認證1 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1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6.8萬畝。2018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2 億元,同比增長7.3%。
70 年間,通過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等舉措,龍里已從一個農業縣躍升為全省工業強縣,經濟發展躍升新高度:2018 年,GDP 達到101.22 億元,同比增長12.9%,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穩居全省前列;財政總收入28.08 億元,同比增長25.15%;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74.3億元和132.3億元,同比增長7.79%和30.35%。
當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2019 年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2.75 億元,增速14.4%,增速位列全州第1 位。

龍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圖為龍里縣中鐵生態城。(潘希來 / 攝)
“十二五”以來,龍里縣以“決戰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向“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就業扶貧和基層組織建設”這6 場硬仗發起攻堅,脫貧攻堅連戰連捷:2016 年,龍里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測評位列全省縣域第一方陣第2名,成功創建“貴州省同步小康社會達標縣”;2017 年投入近13 億元全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同年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測評位列全省縣域第一方陣第1 名。
通過多年努力,2018 年,該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 萬余人,72 個貧困村出列,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5%。2018 年9 月,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托的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龍里縣與全省其他13 個縣(市)一起退出貧困縣,提前“脫貧摘帽”。
龍里還充分發揮“中國刺梨之鄉”的優勢,積極推動刺梨產業扶貧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茶香村借力刺梨主導產業發展,村級強化示范帶動,不斷擴大刺梨種植規模,種植面積24.5 萬畝,覆蓋全縣5.6 萬戶17萬人。助推茶香村從2000 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400 元的省級二類貧困村,發展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實現蛻變。“20 年前,我們吃的是包谷飯,住的是茅草房。現在好了,家家戶戶住樓房,開轎車,家用電器應有盡有。”茶香村的刺梨種植大戶劉光富開心地分享著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70 年來,龍里縣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終于迎來了奔向小康社會的幸福新生活!
為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龍里縣持續推進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助力民生工程邁上新臺階。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龍里大力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不斷加大教育事業發展。2018 年,教育總投資2.1 億元,完成第一小學改擴建,建成第六小學和思源實驗學校,新建和改擴建城鄉幼兒園16 所,完成農村中小學醫務室規范化建設59 所,啟動建設龍里縣中等職業學校實訓樓等17 個項目。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龍里四小被評為“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高考成績再上新臺階,600 分以上人數占參考人數比例位列全州第二。
醫療衛生事業大踏步前進,為民撐起健康“保護傘”。近年來,龍里縣陸續啟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全面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建立健全。縣中醫院建設按計劃推進,實施縣醫院和洗馬鎮中心衛生院醫共體試點建設,所有中心衛生院達到甲等衛生院標準,建成12 家中醫館,完成22 個深度貧困村衛生室維修及改擴建。全面實施二孩政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不斷加強。全縣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打通了就醫“最后一公里”,“看病遠”“看病難”得到解決。
全面鞏固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受益群眾5320 人次,報銷費用3254.02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合;累計發放臨時救助471.94 萬元、醫療救助658.95 萬元。下達教育扶持政策資助資金4107 萬元,惠及學生79680 人次。
在回望歷史中“憶”龍里七十載歲月崢嶸,在展望未來里“看”今朝黔中新城正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