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石含開
黔南州通過創建黔南“110”平臺,全州政法工作邁上新臺階,2018 年群眾訴求案件辦結率94%,人民群眾安全感為99.27%,人民群眾對政法機關的滿意度為97.97%,蟬聯全省雙第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回首過去,法治黔南建設,足音鏗鏘;平安黔南建設,行穩致遠。
2018 年,全州政法工作邁上新臺階,通過創建黔南“110”平臺,去年黔南州群眾訴求案件辦結率94%,人民群眾安全感為99.27%,人民群眾對政法機關的滿意度為97.97%,蟬聯全省雙第一。黔南州用落實與堅持繪制平安藍圖,平安之風拂黔南,遍地盡開和諧花。
社會治理是一個老課題,又是一張新試卷。唯有多元治理,方能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平安固基。黔南州以專項斗爭統攬政法工作全局,用黔南州“政務110”平臺、舉報熱線、新媒體等大數據手段多元治理,為黔南發展筑牢平安根基。
健全調解組織,實現矛盾糾紛調解組織全覆蓋。數據顯示,目前全州共有鄉鎮(街道)調委會106 個、村居(社區)調委會1354 個、企事業單位調委會38個、行業性專業化人民調解組織58 個,人民調解員9802名。2018 年,全州共排查矛盾糾紛21382 件58272 人,成功調解20999 件,調解成功率為98.20%。
建設綜治中心,夯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采集全州各級綜治中心經緯度、地址等數據1471 條,全州106 個鄉鎮(街道)1396 個村(居)共劃分網格65850 個,明確網格員21872 人,覆蓋率100%。根據國家標準,對綜治中心工作精確細化,建成州、縣、鄉、村四級中心,使基層網格化、規范化、信息化。
完善數據平臺,打通各部門間信息孤島。采用“9X模式”,推動州、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聯網應用,建成集“人、地、物、情、事、組織”于一體的大數據信息庫平臺。2017 年6 月建成貴州省首家政務110服務平臺,打通與“黔南州政法綜治大數據平臺”連接渠道,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同。2017 年6 月運行至2018 年10 月,黔南州“政務110”平臺通過多個渠道接收群眾反映問題168.5 萬件,涉及政務類群眾訴求11.8 萬件,已辦結11.4 萬件,辦結率97.66%、群眾滿意率94.94%。2018 年,黔南州“政務110”平臺獲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優秀創新案例殊榮。
推進特殊人群服務建設,通過育新、雨露、陽光、回歸、安寧、紅絲帶6 大工程,有效解決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矯治、留守兒童的監管監護等問題。截至目前,全州共建成留守兒童之家390 所、雨露學校3 所、雨露班7 個、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26 家、精神病醫院或康復中心15 家、特殊收治場所3 家、育新學校2 所。隨著黔南州啟航學校、羅甸縣育新學校等機構的規范化運行,全州青少年違法犯罪率從原來的7.5%降為4.2%。
黑惡不除,民不安、國不寧。黔南州政法系統保持掃黑除惡高壓態勢和強大攻勢,斬盡黑惡勢力,忠誠守護民安、維持社會穩定。
重視宣傳,擴大群眾知曉率。運用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多措并舉加強宣傳推廣,效果顯著。目前,已通過電視、報刊、抖音等平臺發布專項斗爭宣傳報道490 余條,新媒體宣傳100 余次。其中《黔南州“政務110”著力解決群眾多樣化訴求》獲報中央改革辦進行貴州改革情況交流分享。

交警到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黔南州公安局供圖)
機制健全,提升警力效能。通過一鍵轉接到公安機關的警務類線索僅64.44 萬件,占訴求總量的38%,有效過濾非警務類線索達104.16 萬件,占比高達62%。同時對不作為、慢作為的部門進行通報批評、集中約談、責令整改。
嚴查嚴打,成績斐然。專項行動以來,一大批嚴重影響群眾生活和社會穩定的黑惡勢力團伙被繩之以法,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
除此之外,還以“以獎代補”“一案一補”等獎勵政策推動縣、鄉兩級矛盾糾紛平臺建設,實行矛盾糾紛排查“四必知”“四必訪”“四必說”工作法,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做細做實,及時發現處置可能引發命案和極端事件的苗頭隱患,鞏固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中流擊水,不進則退。今年以來,全州綜治工作圍繞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建設,持續深化“平安黔南”建設,碩果累累。
建設“雪亮工程”,州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圖像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已投入使用,實現“雪亮工程”與“天網工程”圖像信息的互聯互通。目前,全州所有行政村(社區)已安裝上線視頻監控點5590 個,完成率83.18%,全州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拓展“楓橋經驗”,強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結合黔南州矛盾糾紛多元化解“112 模式”,將都勻、福泉、甕安、貴定4 縣(市)列為2018 年“楓橋經驗”示范點建設縣(市),通過典型引路,實現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形成經驗復制推廣。黔南州“政務110”、三都自治縣法院家事審判、都勻市深化拓展“墨沖經驗”、貴定縣巾幗調解協會、甕安縣人民調解311 模式等,繼承發展“楓橋經驗”的有效載體正穩步推進。
堅持“以治鑄魂”,劍指作風抓整改。黔南州上下聯動,建立起橫向聯動政府各職能部門,縱向貫通州、縣(市)、鎮(鄉、街道)、村(居)的扁平化指揮體系,全天候為人民群眾服務。今年以來,先后將多次推諉扯皮、敷衍搪塞、態度惡劣等不良作風的部門或人員提交州紀委監委處理,有效解決工作敷衍、辦事不力、效率低下等問題,推動各部門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
抓實綜治工作領導責任制,全州政法機關探索建立政治輪訓、政治督察制度,分層分級組織政法領導干部、政法機關普通干警開展輪訓;深化執法為民,推出戶籍辦理、網上立案等服務承諾事項,主動接受監督,奮力打造業務硬、責任清、情況明、作風正、工作實的政法隊伍,全面推動“平安黔南”建設。
同時,見義勇為工作推進效果顯著,通過對入圍“十大見義勇為英雄司機”候選人三都自治縣岑忠誠、都勻市楊龍奎遺孀黎家美兩名見義勇為家庭開展幫扶,州見義勇為基金會榮獲第十三屆“昆侖獎”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司機評選活動“組織獎”。同時,在貴定縣盤江鎮建設黔南州見義勇為教育示范基地,進一步將黨支部教育、意識形態教育等與見義勇為教育示范基地有機銜接。
矛盾糾紛多元治理成效顯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績斐然,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隨安全感油然而升。如今,學標兵、爭先進、做楷模氛圍已經在黔南州政法干警中悄然形成。未來,銳意進取的黔南政法隊伍將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持久的戰斗力,為黨和人民、為政法事業再創佳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