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謝朝政
近年來,畢節以“大黨建”為統領,選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隊伍、抓基層打基礎,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黨建新路,為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以前辦事要跑幾里路到村干部家里去。現在每個村都有400平方米的村委會小樓,不用到處去找村干部了,都是村干部上門服務,尤其是精準扶貧,整得不好還可以給差評,監督他。”80多歲的周明德老人,是大方縣鳳山鄉店子社區的一個普通農民,也是畢節試驗區黨組織建設工作的見證者。
從規范到標準,從標準到模范,畢節試驗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歷屆全會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創新發展,同步小康”目標,以“大黨建”為統領,選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隊伍、抓基層打基礎,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黨建新路,為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真的很感謝孫書記,多虧了他幫忙,我才順利找到了工作,現在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家里的境況一天比一天好。”赫章縣結構鄉多魁村的曹艷說。
曹艷口中的孫書記是畢節市委組織部選派到多魁村的第一書記孫偉,他經常鼓勵駐村隊員們說:“群眾的笑臉,就是我們孜孜不倦的源泉和追求,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一切都是值得的。”
近年來,畢節市始終堅持從嚴從實管理干部,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干部管理,把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出臺了“十項措施”激勵干部在基層一線擔當作為,著力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要求干部爭當“講政治、講擔當、講作風、講規矩、講奉獻”的表率,干部結構日趨合理。
注重把多數群眾肯定、政績突出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提高了干部工作規范化民主化。引入競爭機制,在實踐中探索開展了平級競職、公開競職等做法。穩步推進干部交流工作,對黨政干部、事業人員、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農村(社區)干部進行培訓,積極指導相關單位根據各自業務需要,開展歸口分類培訓。
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自2010年以來,建立“雙考雙評雙掛鉤”考核管理機制,將考核管理干部功夫下在平時,實現干部動態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改革成果被評為全省制度改革優秀案例。“五個跟蹤紀實”從嚴干部管理做法經驗在中組部《黨建研究內參》重點推介,并在《中國組織人事報》專版宣傳。
2018年以來,畢節市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探索建設“智慧組工·干部云”平臺,通過收集、整理、分析、運用干部數據選拔管理干部,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和“帶病上崗”,實現了干部選拔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立體化、可視化和科學化,全面提升了干部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中,畢節先后涌現出“搬動貧困大山的新愚公”赫章縣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用生命譜寫忠誠的贊歌”的大方縣綠塘鄉原黨委書記彭練基,“生命定格在抗洪搶險一線”的七星關區原政協主席吳賢耀等一批全國全省先進典型。這是畢節筑牢戰斗堡壘鍛鑄出的黨員干部。
畢節市嚴格按照中央、省委要求,緊密結合實際,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黨員干部黨性修養進一步強化,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工作作風更加務實。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畢節市先后創新開展了“兩強化、雙工程、三建設”“一崗一補兩制”“三創三強”活動,大力實施“十項行動”“百項任務”,推動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夯實。探索建立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服務組織、服務隊伍、服務網絡、服務機制為平臺的“一核多元”服務體系,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畢節市創新開展以“建設發展型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為軸心,以“培育發展型文化”“夯實發展型基層基礎”“凝聚發展型人才”和“健全發展型機制”為四輪,以“提升干部發展能力”為基石的“一軸四輪一基石”發展型黨組織建設,大力實施“五大先鋒工程”,涌現了“畢節速度”“海雀實踐”“迤那精神”“水西和諧”等先進典型,做法經驗在全省推廣。
2018年來,畢節市大力推進加強外出務工人員黨建“1+3”改革,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流動黨員管理,重視在生產、工作一線的外出務工青年中發展黨員,大力發展農村黨員,全面壯大黨員隊伍力量。
夯實黨建工作,筑牢戰斗堡壘。畢節市以“大黨建”助推“大扶貧”,以強有力的火車頭帶動脫貧攻堅戰役不斷取得勝利。

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致富帶頭人蔡群(右一)為村民講解刺繡知識,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畢節市委組織部供圖)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畢節)研發中心主任陳海生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被畢節人才政策和細心周到的服務深深吸引,2014年來到畢節,投身于能源技術研發,扛起了畢節能源儲能技術研發的大旗。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畢節市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出臺了《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人才工作政策文件,不斷健全各級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建立人才工作管理考核機制,將人才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2018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67.96萬人。
畢節市始終堅持“重點領域優先引、急需人才快速引”原則,圍繞發展需求引進人才。出臺《畢節市人才引進與跟蹤服務管理辦法》,開辟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綠色通道”,大力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碩博鄉官工程”“千人計劃工程”“能人回鄉工程”等人才引進“四項工程”……2013年以來,全市通過簡化程序全職引進各類人才1995人,其中博士38人,碩士684人;柔性引進人才1376人,其中博士116人,碩士253人。
積極實施“同心智力支持工程”,加強與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的合作,引進一批院士、專家擔任科技顧問和產業發展顧問,連續5屆聘請72位經濟、農、林、牧、水、人口計生等行業的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專家,組成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助推試驗區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畢節市針對農村產業“傳統化”“起步難”“長不大”、群眾“不敢試”、人才“空心化”等難題,創新實施人才扶貧工程“科技人才聯鄉幫村”“領創項目示范引領”“鄉土人才扶貧帶富”“情系畢節人才回歸”“圓夢小康專家行動”5項計劃,全方位激發人才參與脫貧攻堅活力,有效破解了制約脫貧攻堅的“五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