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朝舉 李明齊
金沙縣把踐行“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作為新使命,積極探索和實踐,推進生態文明與開發扶貧有機融合,統籌推進幸福美麗新金沙建設。
工業從無到有,單一的煤電產業發展成為電子信息、有機食品、新型建材多元化工業體系。
中心城區、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村莊)三級城鎮化協同、融合發展,美麗金沙建設畫卷全面鋪就。
40萬畝有機茶葉、30萬畝有機高粱、30萬畝特色經果林、20萬畝商品蔬菜,農業產業革命強勢推進。
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化同步”改革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的場景在金沙大地隨處可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金沙縣干部群眾齊心協力、苦干實干、銳意進取、敢于創新,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三化同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全縣GDP從1987年的2.17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262.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1987年的59∶16∶30調整為13∶52∶35。
金秋時節,金沙縣沙土鎮中心社區千畝葡萄園處處散發著甜甜的葡萄香。這個由金沙供銷社系統基層社辦企業合股創辦的扶貧產業項目,全部采用鋼架大棚避雨栽培,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目前,80%的葡萄開始掛果,覆蓋700多戶村民,其中貧困戶50多戶。
安底鎮現代農業園區,當地群眾正忙著在獼猴桃基地里采摘獼猴桃,按照中藥健康理念進行蔬菜種植和管理……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貴州冠香坊調味品公司、貴州老太爺食品公司等涉農企業則通過收購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搶占市場,推動了農業企業“接二連三”深度融合發展。
金沙縣通過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加快茶葉、蔬菜、精品果業、生態畜牧業、優勢中藥材五大特色農業板塊經濟建設。
全縣已形成40萬畝有機茶葉、30萬畝有機高粱、30萬畝特色經果林、20萬畝商品蔬菜規模,培育1個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7個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6個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精深加工企業。金沙貢茶和灣子辣椒、金沙回沙酒、禹謨醋等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2018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7億元。
工業企業車間高速運轉,運載金沙生產制造產品的車輛陸續駛出金沙、駛向各地……
新型工業化成為活力金沙建設的強力助推引擎。
貴州林華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年產原煤150萬噸的大型煤礦國有企業,是貴州省“西電東送”工程后續電源項目的大型配套煤礦工程,機采率達到了85%以上,年產值4.5億元。
金沙縣煤炭資源豐富,縣委、縣政府確立了加大煤炭資源開發,壯大工業經濟的戰略定位,推進縣內煤礦企業開發建設,使全縣煤礦的建礦水平和生產能力得到了提升。2018年全縣煤礦綜采機械化率達37.25%,生產原煤1373.7萬噸。
推動電煤聯動產業。黔北發電總廠、茶園發電廠2臺66千瓦機組等大型煤礦坑口電廠先后建成投產,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強有力的“火車頭”,還引資建設了生物質發電、煤礦瓦斯發電等一批骨干企業,2018年全縣發電量達到131.5億度。
在鞏固提升煤電產業的同時,金沙縣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升級。
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最初是建于1951年的國營企業,2007年引進湖北宜化收購金沙窖酒廠增資擴股,使企業逐步發展壯大,2018年實現年產值超過25億元的輝煌成績,銷售額比2007年增長了35倍,產能增長了25倍,成為貴州省第二大醬香型白酒企業。

金沙縣嵐頭茶葉基地航拍。(金沙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金沙縣城東北部,規劃面積為24.99平方公里的金沙經濟開發區內,電子電聲、機電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輕工釀造、商貿物流等產業多元化發展,成為全省“511”民營經濟示范園區和10個樣板示范產業園區之一。
2018年,金沙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15.7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6%。實現進出口總額9208萬美元,引進省外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83.59億元。
為打破城市發展困局、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平衡的矛盾,金沙縣科學謀劃城市建設與全域社會經濟發展布局,啟動了《金沙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修編,按“產城景一體、山水林共生、業游居相宜”的發展定位,聚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山水園林生態城市,做強做大中心城區,統籌推進縣城、小城鎮、鄉村(村莊)三級城鎮化協同發展,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全域社會經濟發展。
2011年起,金沙縣按照縣城“北跨、東延、南控、西保”發展框架和“一心、兩組團”城市空間結構,拉開新一輪城鎮化建設序幕。
按照“產城一體、產城互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思路,推動新城區、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無縫銜接。將3個城市安置區和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在新城區、經開區之間,搬遷安置群眾近4萬人,呈現出產業發展、城鎮建設、人口集聚協調統一、互促共進的新型發展業態。
金沙縣城區面積由2010年6.5平方公里擴展到22.2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8.6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69%。
在大田鄉幸福村、白泥村,由貴州金沙穗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萬畝中藥材基地初見成效。紅豆杉、皂角、連翹長勢喜人,由雜草叢生的“火草坡”變成中藥園。
在西洛街道按“千畝荷花園、千畝葡萄園、千畝植物園、千畝蔬菜園”整體框架打造的“錦繡西洛·夢幻田園”綜合體投入運營,休閑觀光、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業態吸引了不少游客。
堅持“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大力實施生態工程,30年來,累計完成營造林124.51萬畝,累計建成各類林業產業基地15萬畝,建設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關閉產能落后的12個煤礦和21家非煤礦山,關停黔北電廠4×130兆瓦發電機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每萬元1.46噸標煤。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生態循環產業,新增循環生態企業15個。
通過貫徹新發展理念,金沙縣實現了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經濟社會發展與脫貧攻堅的有機結合,統籌推進了幸福美麗新金沙的建設目標。2018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7.93%,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5%,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出境斷面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III類水水質標準,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