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 / 王星
目前,赫章縣161萬畝核桃基地覆蓋了所有貧困村和90%以上的貧困戶,年收入萬元以上的核桃種植戶13000余戶。“要想快致富,多種核桃樹”,已然成為赫章群眾的共識。
初秋的赫章縣財神鎮,天空飄著毛毛細雨。青山被一層薄霧籠罩,公路沿岸,高高的核桃樹枝頭掛滿核桃。
在財神鎮倮勠戛村,78歲的李富貴老人正在自家的核桃林里采摘剛剛成熟的核桃。“今年掛果的核桃樹比去年多了一倍多,等將來全部掛果后,我家的核桃可不得了哦。”李富貴老人笑呵呵地說。
在赫章縣,像李富貴老人一樣種植核桃的人還有很多。據統計,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161萬畝,掛果32萬畝,產量3.84萬噸,年產值近15億元,農民人均增收1700元以上。核桃產業覆蓋貧困戶18059戶,80735人,“小核桃”正在向“大產業”邁進。
今年41歲的赫章縣核桃局工程師彭劍,已經參加工作14年,見證了赫章核桃的發展史。
2007年,赫章縣林業局成立了核桃產業發展辦公室,需要相關專業人才,經濟林專業畢業的彭劍來到了這里,從此和核桃打起了交道。
“2007年,北京開了一個奧運果品推薦大會,我就把赫章核桃帶去參加評比,那是赫章核桃第一次公開亮相。”彭劍說。
由于彭劍是第一次參加大型賽事,缺乏經驗,只是把核桃簡單烘干后就帶到北京。剛開始,沒有任何包裝的赫章核桃無人問津。
彭劍動起了腦筋,他把核桃破開,露出核桃仁,又大又白的核桃仁很快吸引了專家的目光。“專家們看到后走過來嘗了嘗,一下就被震住了,都說我們赫章核桃核仁色淺、口感細膩、香而不膩、略帶回甜,品質非常好。”
彭劍心里樂開了花:“當時北京的專家都對我說,他們研究核桃幾十年,第一次吃到這么香的核桃。”
憑借良好的品質,第一次在北京亮相的赫章核桃便獲得了奧運推薦果品的殊榮。“那是我們的第一張名片,在這之前一直默默無聞的赫章核桃開始被世人所熟知。”彭劍說。
在獲得奧運推薦果品后,赫章先后獲得“中國核桃之鄉”“全國核桃標準化示范區”“國家核桃良種基地”“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赫章核桃的名號越叫越響。
北京之行,讓赫章核桃打響了知名度,也讓縣里看到了“小核桃”的巨大價值。在這種背景下,赫章縣核桃局應運而生,于2009年12月正式成立。

說起自己種下的幾十畝核桃,李富貴老人總是滔滔不絕。
“我以前是財神鎮信用社的工作人員,退休后一直和核桃打交道,剛開始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懂,現在剪枝、除草、嫁接我都會,嫁接的成活率還相當高。”說起自己的技術,李富貴老人十分得意。
2002年,在政府引導下,李富貴老人把自己的土地退耕還林后種了40畝核桃,可是種下去幾年后,只長樹不掛果。
后來,核桃局對赫章縣原有的核桃實生苗進行嫁接實驗,和李富貴老人溝通后,他自愿把40畝核桃全部拿給核桃局做實驗。
“當時我們聯系了很多人,多數都不愿意,畢竟大家都怕失敗,但是李老伯很支持我們工作,思想也很開明。”核桃局工作人員江輝說。
在赫章,老百姓有句順口溜,“桃三李四杏八年,要吃核桃十一年”,說的就是核桃生長周期長,要11年左右才能掛果。核桃局成立后,首先著手解決的就是掛果難問題。

赫章縣核桃種植標準化示范基地一角。(赫章縣核桃局供圖)
赫章核桃局與貴州大學開展合作后,成立了核桃研究團隊,經過品種選育、嫁接改良,大大縮短了掛果時間,從原來的11年左右縮短至3—5年。從2014年開始,嫁接改良了核桃品種19萬畝,經嫁接的核桃生長快、產量高、品種統一,進入盛果期后,畝產可達500斤以上。
李富貴老人就是第一批享受嫁接成果的種植戶,他家的800株核桃,成活率在90%以上,現在已經有200株掛果。“我家的核桃能有現在這個樣子,核桃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掛果的還不多,產量不高,但再過幾年,就要大豐收了。”李富貴老人笑著說道。
經過十余年的不斷努力,赫章核桃種植面積從11.5萬畝增加到161萬畝。目前,全縣161萬畝核桃基地覆蓋了所有貧困村,覆蓋了90%以上的貧困戶,年收入萬元以上的核桃種植戶13000余戶。“要想快致富,多種核桃樹”已成為赫章群眾的共識。
“要不是因為核桃,我家現在還是貧困戶。”這是赫章縣財神鎮財神社區居民楊恒永的感觸。
隨著近年來赫章核桃產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核桃經紀人”,他們從種植戶的手中采購核桃,再把核桃賣向市場賺取差價,楊恒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前兩天收來的這種鮮核桃,個頭大仁飽滿,收的時候12塊一斤,烘干了后可以賣20塊一斤,今年核桃長勢好,我們的生意也好做,我已經收購了幾千斤了,收益還不錯。”楊恒永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已經做了十幾年核桃生意的楊恒永以前主要以種莊稼和做一些零工為生,一家5口擠在幾十平米的土墻房里,家里總是入不敷出。
2004年,看到赫章核桃在市場上越來越走俏,楊恒永便打起了做核桃生意的主意。“我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接待了兩個都勻的客商,她們看到我家的情況后,說走遍大半個中國,沒有看到比我家還窮的。”回憶起當初,楊恒永心酸地說道。
經過幾年的發展,楊恒永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僅修了3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家里還買了兩輛車,一輛用來運貨,一輛用來出行。“我以前沒做核桃生意的時候,有人喊我考駕照,當時我還想考了有什么用呢,我又買不起車,哪想到現在一下買了兩臺車。”
最令楊恒永驕傲的是,他用做核桃生意賺來的錢,供3個兒子上學。大兒子在讀研二,二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小兒子正在讀高三。爭取讓3個兒子都考上大學是他曾經的愿景,如今正在變成現實。
現在楊恒永每年平均收購10余噸核桃、年收入五六十萬元。自己富了,卻不忘村民。2018年,他牽頭成立了“赫章恒永麗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已發展了10余名社員,在他的帶動引導下,村鄰跟著他種核桃和收售核桃,一起奔向致富路。
“以后,核桃的銷路會越來越好,我還想把合作社搞大一點,修一個倉庫,再承包一片基地,自己種植加工生產,把我們赫章核桃搞出名堂來。”談起未來的打算,楊恒永信心十足地說道。
除了賣核桃,赫章縣在產品開發、生產加工等方面加大力度,相繼引進赫之林、金果緣等精深加工企業,生產了核桃乳、核桃糖、核桃油、核桃工藝品等系列產品,年產值近5億元,吸納了近3000人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