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馬丹
畢節金海湖新區堅持文體旅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以城市路網建設為基礎,以職教城建設為重點,以產業園區打造為依托,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雛形基本顯現,城市面貌不斷改善。
金海湖新區是畢節市“一城三區同城化”核心板塊,是畢節市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城鎮化帶動戰略的主戰場。2011年2月,畢節雙山新區掛牌成立;7月,貴州畢節經濟開發區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2015年12月,雙山新區和畢節經濟開發區整合建立金海湖新區,一座從無到有的新興的魅力之城,在美麗的落腳河畔拔地而起。
近年來,金海湖新區緊緊抓住畢節市委、市政府把新區打造為“雙二百”城市核心區的政策優勢,強化全域畢節理念,牢固樹立“當代精品、后代遺產”意識,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新區。
走進金海湖新區,金海湖濕地公園、金海湖新區移民安置點、梨樹高鐵樞紐中心、畢節貨運站等,一個個涵蓋旅游、文化、交通、社會事業等領域的重點項目正有序建設中。
特別是金海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對推動新區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打造城市名片和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8年6月9日開園以來,金海湖濕地公園陸續接待游客15萬余人次,于2018年成功申報3A級旅游景區,目前正在開展4A級旅游景區申報工作。
新區一邊大力做活板塊經濟,一邊積極打造鄉村小城鎮,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為城鄉生態環境的保護先行先試,進一步提升群眾居住品質,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目前,文體旅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正有序推進。
新區堅持以城市路網建設為基礎,以職教城建設為重點,以產業園區打造為依托,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雛形基本顯現,城市面貌不斷改善。職教城6所職業院校、畢節一中、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已建成投入使用,隨著高鐵客運樞紐、竹園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城市標志性項目有序推進,以及市一醫金海湖分院、市婦幼保健院等項目加快建設,金海湖新區城市集聚能力顯著提升,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一架架飛機從金海湖新區的飛雄機場騰空而起,沿不同航線飛向全國各地。
一條條水泥路連通村村寨寨,承載著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期盼。
一輛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讓人們感嘆天塹變通途的快捷。
很快,一列列高鐵也要飛馳而來,在金海湖新區的高山峽谷中穿行,描繪著“大進大出、暢通無阻”的樞紐宏圖。
金海湖新區雖有良好的區位優勢,過去卻一直被交通所困,商貿流通產業“先天不足”。
為打開西南腹地通往東南沿海地區的主要通道,打通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瓶頸,金海湖新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著力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核心,構建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位于金海湖新區梨樹鎮、竹園鄉的高鐵客運樞紐中心和貨運車站,與成貴快鐵、敘畢鐵路、織畢鐵路和待建的昭黔鐵路在新區交匯,加上飛雄機場、杭瑞高速,以及連貫畢節—大方的同心大道,構建起中部新城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暢通,有力推動中部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畢節飛雄機場歷時25個月建成,創造了國內高海拔、多雨凝凍地區同類機場建成通航的最快速度。隨著機場的建成通航,對于地處烏蒙山腹地,不延邊、不沿海的畢節來說,通達外界的時空距離不再以天計算,而是以分鐘計算。畢節飛雄機場的正式通航為畢節試驗區快速發展搭建了便捷的空中橋梁,為畢節“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近年來,畢節飛雄機場與聯合航空、吉祥航空、南方航空、多彩貴州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合作,開通了20多條航線,通達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基本構建了直通首都、覆蓋東部發達地區、連接周邊省會和部分旅游熱點城市的航線網絡布局,并不斷向“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延伸。
位于金海湖新區的梨樹高鐵客運樞紐中心是集“高鐵、軌道交通、中長途客運、城市公交和機場”五位一體“零換乘”的示范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城三區”同城化的最大交通中心。
目前,鐵道部已將金海湖新區鐵路貨站升級為國家二級鐵路貨站,年貨物中轉量將達6000萬噸,物流總額1萬億元,進出口100億美元以上。
隨著“空中橋梁”飛雄機場、杭瑞高速、廈蓉高速相繼開通,成貴高鐵、畢水興城際鐵路、織納鐵路、敘畢鐵路有序推進,金海湖新區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大格局基本形成,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交通先行優勢日益凸顯,500公里半徑內可到達重慶、成都、昆明等西南地區主要城市,300公里半徑范圍內輻射人口超過5000萬。

發展中的金海湖新區工業園區一角。(楊華 / 攝)
走進畢節市金海湖新區,從城鎮到鄉村,柏油馬路四通八達,一個個農業產業基地遍布鄉間,一排排工業廠房屹立山前,園區工人成群,田間農民勞作,校園書聲瑯瑯……脫貧攻堅“四場硬仗”,正在這片充滿朝氣和激情的土地上打響。
近年來,金海湖新區緊緊圍繞“一城三區”同城化建設目標,牢牢把握工業強區、城鎮化帶動戰略發展理念,在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決策部署的同時,以“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為統領,緊緊圍繞打造畢節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改革開放試驗區的總目標,按照“發展壯大一批、招商引進一批、清理規范一批”的工作思路,扎實推動招商引資工作。
為打造兩百億級鋰電池產業園,金海湖新區不斷加快培育和發展鋰電池新能源產業,謀劃把新區建成“中國鋰谷”“西部鋰都”。同時,新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多次赴深圳、東莞、寧波等地開展鋰電池產業招商,共引進拓明、光瑞等鋰電池產業項目,規劃建設200億級鋰電產業園,通過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實現產品的互相聯結和配套,在較短時間內推動了30余家上、中、下游配套產業落地。
在2018年度貴州公布的“千企改造”工程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名單中,位于金海湖新區小壩園區內的貴州東冶實業有限公司赫然在列。這是一個邊建廠邊生產的企業,企業現在采用的是第五代裝配式建筑工藝,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截至目前,金海湖新區工業園區累計引進企業114家,已建成標準廠房213萬平方米,以東冶裝配式建材為代表的新型建材,以貴航、丕丕丕等新能源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及電子信息三大業態,并引進了上下游產業形成配套,入駐的高新企業已全部投產。201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34.64億元,園區企業實現稅收0.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