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瓊
“之前村里也通自來水,但很不穩定,用水高峰直接沒水用。”習水縣醒民鎮紅崗村3組村民毛利英家的用水問題一直困擾著她,“現在好了,隨時打開水龍頭,都有嘩嘩的自來水,十分方便。”
“這個轉變,是因為有了貴州水投水務集團習水集鎮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管理。”一旁的鎮供水管理站負責人袁明說。
長期以來,在縣級以上城市供水,都有專門公司統一運營管理。但在廣大農村,供水運行機制不活,普遍處于分散式、粗放型供水狀態,連通了自來水管,卻沒有統一的管理維護,供水缺乏保障,一直制約農村供水服務體系。
為解決這一問題,2017年,習水縣政府印發集鎮供水改革方案,仿照縣城供水公司的模式,以“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為原則對各鄉鎮供水企業運行管理進行改革,改革的對象為除習水縣城4個街道辦事處和民化鎮以外的21個鎮(鄉)集鎮供水管理單位,改革的模式為習水縣人民政府采取“PPP”模式與貴州水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習水集鎮公司,由公司負責對21個鎮(鄉)集鎮供水運營管理。
同年底,習水縣政府又出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護令,規定村鎮及供水人口規模達1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屬國有資產,管護主體為習水集鎮公司,水價由縣發改部門通過核算進行定價,實行規范化、市場化、信息化、專業化的統一經營管理;村鎮以下及供水人口規模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跨村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產權和管護主體歸所在鄉鎮,通過“一事一議”原則由用水戶協會和村級用水戶分會進行管理,確保工程長效運行。同時,將縣發改、財政、環保、衛計、公安、農牧等科局職能職責調動起來,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為習水農村飲水安全保駕護航。

用上自來水的村民毛利英露出開心的笑容。(貴州水投水務集團公司供圖)
如醒民鎮白巖溝組,退休村干部袁安明被選為該組管護員,負責全村供水設施的維護。每月全組所收水費里面,60%為袁安明報酬,10%作為收費人員工資,余下30%作為維修基金提留在村里,以備不時之需。通過培育管護員,建立運管機制,落實管護責任,解決農村供水設施運行維護“缺位”問題,習水縣各鄉鎮走出“投入不足—建管缺位—老化失修—用水無保障”的怪圈。
2018年1月1日,習水集鎮公司介入溫水、土城、回龍、良村、寨壩、隆興、仙源等10個鄉鎮供水企業的經營管理,開展辦公陣地建設和供水普查,完善用水戶供用水合同、建檔立卡和收費系統等工作。通過公司標準化運營,盤活鄉鎮供水工程資產,大幅提高鄉鎮供水保證率和供水水質。同時,將村級供水當作村級經濟交給各村進行管護,集鎮公司負責技術指導。
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及探索,習水縣有效破解現有基層水務管理體制難題,逐漸形成“政府主管、公司統管、村級直管”的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新模式,一半鄉鎮實現集中供水和統一管理,有效解決了當地部分鄉鎮供水保障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