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及居民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對國土資源的管理更要依賴于現代化、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以提升管理效率。為徹底貫徹、執行科學發展觀,推進國土資源更有效地利用,堅守耕地保護紅線,系統提升我國國土資源的控制水平,必須加快推進我國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相關進程。
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與其他類型的信息化建設相比有著特殊之處,具體反映在以下面幾個方面:
(一)強調數字化。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作為各國、各地開展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與關鍵內容,數字化、信息化的數據、信息能夠借助于網絡實現快速、有序且系統的數據庫,同時通過應用計算機可以確保相關資源完成咨詢、整理及共享等工作。所以說,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數字化是這項工作得以推進的根本。
(二)永久性。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能夠將與國土資源相關的信息、數據、資料、文件以數字化的形式永久存儲、管理,避免國土資源檔案原件的遺失或保護不力。雖然在開展檔案信息化建設以后,原件的使用率不高,但這些原件作為重要的國土資源歷史資料,必須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才能得到永久、有效的保存與保護。信息化的國土資源檔案還可以形成副本進行異地永久性保存。即使出現無法預料的事件,也能保證這些國土資源檔案資料不被破壞。
(三)電子化。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可以從根本上優化現有的國土資源檔案的管理模式。信息化、電子化的國土資源檔案彌補了傳統紙質檔案的諸多缺陷,如隨時可以實現多人、多時間段的共享、使用、異地傳輸、異地調閱等,既提升了檔案的利用效率又使得檔案的利用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國土資源檔案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利用,充分實現檔案資料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一)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就。當前的社會環境為檔案信息化建設創造了更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為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的成立和檔案信息技術專家庫的建立,負責技術方面的把關與指導,為全國國土檔案信息化建設科學有序地進行提供了組織保障;國內外有關計算機輔助檔案管理、電子文件管理、檔案網站建設、數字檔案館建設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取得,為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積累了可貴的經驗;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具有檔案信息資源加工和管理、數據庫管理和維護、應用系統開發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邁開步伐。所有這些,都為我國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現狀。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各省、市、自治區均開始著手建設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系統,特別是步入21世紀后,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飛越式的發展,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穩步推進。但是,我國國土資源檔案部門的信息化程度仍然是很低的,檔案資源中所蘊藏的豐富信息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還不能完全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日益增長的需要。同時,基層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儲存和處理的數字化、收集與傳遞的網絡化,也還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加以解決。目前,我國國土資源局投入檔案信息化建設資金比例也不是很高,而且存在著較大的地區差異。經濟繁榮的地區,投入資金比例高,中心城市資金投入比例高,而經濟落后、偏遠地區以及鄉鎮地區資金投入比例少。
(一)我國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要遵循如下總體思路。堅持國土資源政務主導。與其他領域政務信息化建設類似,我國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模式均是技術主導模式與政務主導模式的選擇。其中技術主導多適用于國外的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國。而我國,開展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無論是強調“以需求為根本、以應用促發展”的理念抑或“需求與應用為主導”的建設模式,均是在明確昭示開展政務信息化對技術的渴望,毫無疑問,技術是核心,強調技術也是解決我國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重視建設而忽略整合,重視硬件而忽略軟件現象的主要手段。在開展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一定要堅持政務主導,這既是強化國土資源檔案管理統籌協調的根本需要,也是促使檔案信息化建設效率全面提升的必然選擇。
(二)必須突出應用。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必須強調突出應用,這是檔案信息化建設重點強調的,這要求我們在進行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時要認清形勢,認真、深入地分析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需求及應用的關鍵內容,仔細分析技術發展情況、人員操作能力及檔案管理與應用效率,主動把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納入到法制環境、技術環境及經濟環境等前提條件下,統籌建設大局并強調建設實效。從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角度而言,建設思路必須要突出檔案管理的系統建設,系統必須涵蓋檔案管理工作的全部環節并得到徹底的貫徹、執行與應用;從檔案信息安全角度而言,國土資源檔案信息化建設思路則要突出危舊檔案與重要檔案的異地、異質備份、搶救,以便進一步加快傳統紙質檔案的信息化建設進程,確保圍繞檔案管理的各類主體的真實需求開展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