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于1911年由美國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提出,并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得到證實,只有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替代傳統的經驗管理,才是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辦公室作為單位的行政中樞,精細化管理對提升辦公室工作質量與效率、強化支撐服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農業科研單位承擔著解決國家農業科技重大需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國家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重大使命,其辦公室管理工作必須做到精準化、精細化,必須充分發揮組織規劃、聯絡協調的能力,必須起到參謀助手和模范表率的作用。可見,精細化管理在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的根本職能是制度研究、綜合協調、督察督辦、調研保障、上傳下達、安全管理、文件起草、檔案管理、信息報送等,是行政中樞和運行樞紐,其工作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外協調、內部署,日常事務日益增多。農業科研單位作為支撐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大事多、新事多、難事多、急事多。新時期,賦予農業科研單位的職責不單單局限于科研創新、產業支撐和成果培育,農業農村事物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農民人居環境提升等新增職能逐漸增多,任務目標日益加重,對于辦公室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除了做好管理層的“外腦”外,還要統籌兼顧、內外協調,日常加班加點、通宵達旦,犧牲周末、節假日時間開展工作已成為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著作《擺脫貧困》中用“重、難、苦、雜”四個字總結辦公室工作,已成為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工作的真實寫照。
(二)高標準、高要求,工作責任越發重大。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四個最”,即“為黨中央服務最直接,聯系各方面最廣泛,保障黨中央工作最關鍵,在黨政群各機構運轉中最核心”來詮釋中央辦公廳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責任。同樣,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不但要服務機關和研究所,還要進行內外協調、監督檢查、督辦落實,其工作人員還要具備查漏補缺、臨場應變、精準反應的素質。隨著各級領導對農業科研工作的越發重視,調研、接待、匯報、考察任務逐漸增多,辦公室人員的能力及素質必須適應單位整體發展水平,隨之對日常工作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評價標準也會越發嚴格。
(三)重實效、增效能,工作質量要求提高。農業科研單位以科研活動為服務對象,其辦公室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上傳下達,注重督辦,強調結果,事事要有反饋、有落實,必須要提高個人能力素質。行政管理工作往往存在人員不足、職能眾多的現象,辦公室人員通常身兼數職,一個人同時開展多項工作并保質保量完成,已成為對人員工作能力的普遍要求。一是工作中要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難,提高對全局的把控和統籌。二是緊跟領導步伐,主動謀劃,勇于擔當,挖掘每一件具體工作的潛在意義,形成自有體系。三是要達到服務的最優化,成果的最大化。
將精細化管理的概念引入農業科研單位的辦公室工作中,具體體現在精準的工作定位、細化的工作目標、先進的工作流程、完善的考評體系和較高的工作效能。
(一)崗位明確、各盡其責、協同發展。辦公室工作頭緒眾多,職責分工不明,技術含量及統籌能力底下和行政成本一次性投入等傳統的辦公室工作安排與分解已不適用于新時期農業科研單位。通過開展部門崗位精細化創建,引入信息化手段,利用大數據分析,將管理科目數字化、系統化,保證做好每個環節,使得各環節質量最優、用時最省、效率最高,從而達到高效辦公的目的,避免相互掣肘。
(二)優化流程、降低內耗、提高效率。新時期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工作需要團隊協作,強調團隊精神。現階段辦公室工作流程中普遍存在著人員交叉和重復性工作,因為責權不明,工作責任體系不健全,流程體系十分臃腫,效率低下。在精細化管理的指導下,建立責任流程,設立監管體系,明確責任義務,有效分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員之間的重復勞動和無意義工作,降低內耗,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三)提升動能、完善績效、強化激勵。作為農業科研單位,科研評價機制較為完備,論文、著作、成果、專利等都能夠量化評價科研人員工作的成績,也能夠作為給予績效激勵的標準,但作為辦公室工作人員,通常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績效標準,工作缺乏成就感、獲得感和滿足感,從而逐漸滋生消極怠工情緒。將工作精細化、結果評價數字化后,可以作為績效評價標準,進一步激發工作活力,提高干部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從被動要求變為主動作為。
(一)以目標為導向,制定制度、運用制度。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管理工作頭緒多、任務雜,要研究制定精細化管理模式,首先要克服的難題就是制度。制度的健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是引入精細化管理的前提,以辦公室各項工作為依托,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是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基礎。在具體管理工作中,一是以目標為導向,以制度為抓手,科學系統地劃分崗位,確保責權分明。二是創新管理機制,以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為目的,突破傳統的制度禁錮,改革創新,讓辦公室工作真正走向高水準、高效率的道路。三是開展理論研究,圍繞科研工作這一主線,從提升服務能力、強化責任落實、提高工作效率出發,開展制度理論研究,建立學習型辦公室的工作氛圍。
(二)開展流程再造,強化管理、服務科研。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的主要職能就是為領導服務,協調各部門工作,最終目的是服務科研,解決國家科技重大需求,因此設計一套科學、合規、簡約的工作流程,對辦公室推進精細化管理意義重大,在工作流程中引入信息化技術,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在處理問題、分析問題方面能夠做到精準、快速,具體工作執行能夠更符合邏輯性,結果也能夠更直觀地展現出來,便于領導開展決策。
(三)強化激勵機制,提高工作人員職業素質。精細化管理的手段就是開展數據評價工作,要善于進行數據的歸納、加工、分析和應用,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辦公成本的目的。以數據為依托,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制定績效考評機制,解決辦公室“干多干少都一樣、干好干壞都一樣”的情況,給予先進人員特定獎勵,以鼓勵代替批評,先進帶動后進。開展相互學習和互幫互助,提供提升職業素質和管理技能的平臺,增強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建立精細化辦公室的目的。
農業科研單位辦公室工作特點明顯,責任重大,精細化管理模式是一條有效提升辦公室工作效率,強化辦公室工作職能的道路。因此農業科研單位要高度重視辦公室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提高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發展,從而有效服務我國農業科技騰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