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云計算、移動多媒體等共同助力大數據時代發展,高校作為科學文化發展和體現的中心地帶,也應該迎合時代發展需求對管理和教育工作策略進行調整。2008年9月,我國頒布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明確指出:要創新高校檔案管理制度,積極創造條件為社會及公眾使用檔案服務。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檔案管理部門要基于大數據時代特點,構建新型的檔案資源管理機制,迎接新時代挑戰,建立檔案資源共享模式,提升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
強化法律建設其實是提升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工作有效性的基礎和前提,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大眾對檔案信息獲取需求和途徑都在發生變化,快捷、高效、準確成為我們獲取檔案資源的基本要求。但就目前高校檔案資源管理工作狀況來說,檔案利用無法完全體現出公平性,資源共享率不高。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發現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能夠助力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工作,提升高校檔案管理部門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但是我們的資源共享需要建立在法律法規基礎上,保證資源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利用統一的檔案資源共享范式保證資源共享路徑和方式的安全、有效。
首先,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現代化技術作為支撐實現資源共享,并構建起統一的執行標準,保證檔案資源收集、整理和使用環節的標準性,提升檔案資源共享效率。此外,檔案資源管理工作開展也要基于大數據時代特征,應用先進的DWA技術,以文本、音頻視頻以及各種數據形式進檔案資源管理,滿足大數據時代需求。其次,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選擇上,我們要有正確的理念作指導。校內資源共享和校際資源共享模式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性,因此我們要結合具體的資源共享需求,構建能夠使信息資源發揮最大效用的資源共享模式。就校內資源共享來說,我們一般需要進行數據集中控制,而校際檔案資源共享一般需要使用P2P技術,建設自對等網絡,保證用戶終端可以獲取信息資源并交換信息資源,像這樣高校和社會共享檔案資源的時候,我們采用的是集中分布式控制方式,利于構建全方位的資源共享服務體系。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構建高校檔案資源共享服務體系首先要考慮用戶需求,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創新檔案管理工作模式,深化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以大數據為特征構建用戶信息檔案資源庫,分析用戶需求,發揮RDBMS的數據預測功能,做好碎片化信息整合,通過分析數據庫數據數值,利用大數據優勢體現復合型資源數據特點,挖掘用戶潛在需求,滿足用戶的檔案使用需求、時間,確保檔案資源共享模式具有人性化特征,能夠和用戶建立密切關系。其次,要創新檔案服務方式。借助大數據優勢,體現檔案資源建設思路和方法的個性化,為用戶提供充足的線上時間,促進資源共享平臺的公平化、互動性提升,保證檔案資源檢索的便利,為社會化的媒體平臺(UGC)、移動平臺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礎,確保移動式、上門式檔案服務系統的迅速建立;最后,檔案資源使用者也要向資源提供者過渡,用戶成為我們的資源共享助力者,使大數據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
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盡管也在向著智能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夠否認人員要素對高校檔案管理工作質量產生的絕對性影響,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檔案管理部門也應該關注數字檔案管理人員隊伍建設,致力于提升部門工作人員的數字素養和信息素養,如計算機操作技術和公共服務意識等,都是我們高校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我們重視起培訓工作,并致力于引進專業人才。筆者將立足自身的實踐工作經驗,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工作的開展路徑展開分析,僅供參考。
綜上,大數據時代趨勢對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基于高校檔案資源共享需求,我們作為檔案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要做好數字資源建設和管理工作,切實結合高校實際情況,豐富傳統檔案資源管理形式和內容,承擔起文化傳播和人才培養的重任,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