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于2015年7月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意味著“互聯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計劃?!盎ヂ摼W+”的發展,代表了新型的經濟形態,以互聯網作為技術支持,同傳統各行各業相結合,優化了工作流程、重建了業務體系,將傳統行業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作為高校檔案管理,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主動將互聯網同檔案管理結合起來,從而滿足新時代的檔案管理需求。
(一)檔案管理工作存在滯后性。因檔案的工作性質存在滯后性,同時是一門游離的邊緣學科,高校的領導層在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檔案管理數字化的工作。同時由于滯后的工作,財務、人事、教務等多個部門與檔案管理部門對接時,會存在抵觸情緒,拒絕配合工作的推進。如此不僅使得檔案管理工作更加滯后,也使得檔案管理工作愈發被邊緣化,失去了本應承擔的責任和作用。
(二)缺乏必要的硬件、軟件支撐。在“互聯網+”背景下,數字化建設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支撐,但硬件和軟件的資金投入較大,使得數字化檔案的建設缺少必要的支撐。即便進行了數字化建設工作,許多高校也只是將紙質檔案轉成圖片存在服務器上,缺乏相應的軟件支撐,對于檔案中所包含的豐富信息依舊不能夠加以利用。硬件和軟件的缺位,使得檔案數字化建設以及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初衷是相違背的。
(三)檔案管理人員自身技能不足。在高校檔案管理部門,專業的檔案管理、信息情報學及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較少,專業素養和技能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夠從容應對“互聯網+”背景下檔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使得內部改革的動力嚴重不足。
在“互聯網+”發展趨勢下,檔案的管理工作從單純的紙質檔案管理、信息的傳遞,逐步轉變角色參與到管理活動中來,同時將檔案信息做到實時更新和使用。當信息建設完備的時候,可以通過局域網建設,實現B/S端的節約瀏覽,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紙質檔案在電子信息化以后可以集中碼放,節省大量存儲空間,同時能夠實現信息的保管、利用以及權限的全面管理,拓寬檔案服務的廣度,更有利于信息利用和信息隱私安全之間的平衡。
(一)建立檔案信息管理標準化體系。根據本校長期的發展規劃,在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前期階段,就參照國家《電子文檔歸檔與管理規范》及相關規范性文件,將檔案信息進行標準的、規范的編號,并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以便為后續的檔案管理發展做出預留空間,滿足日后發展的需要。
(二)建立利于信息利用的結構化信息程序。電子信息化的檔案內容,能夠編輯成結構化語言程序的盡量做到結構化,以便后續的信息檢索和數據提取使用。因為,結構化的計算機語言程序,才是計算機能夠充分識別和利用的信息,具有實用價值;不能夠編輯成結構化語言程序的檔案信息內容,應能夠做到全文歷遍檢索,或是關鍵字作為提示主體內容的建設模式。
(三)提要業務人員水平。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直接關系到整個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深度和廣度,只有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吸收專業對口的人員,特別是圖書館學專業、信息情報學專業和信息管理等專業的畢業生,優化科室人員的組成結構,才能夠切實有效地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突破傳統的工作局限,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步伐。
(四)做好信息安全的防護。信息安全的防護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在建設信息化檔案管理系統的時候,要選擇安全可靠的存儲服務器,能夠高效保證7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同時在數據備份方面應力求做到準確,甚至能夠實時備份,防止數據的丟失。其次,數據的安全還包括了使用方面的安全,管理人員應根據不同人群,做好數據分層分級的權限分配,電子化借閱的檔案應在圖片上標明時間和用途水印,方便查宗溯源,防止信息的泄露。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潮流下,高校的檔案管理工作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充分認識時代發展的潮流,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現有工作,做出新的探索,應從軟件及硬件以及人員的綜合技術提升等方面入手,方能切實有效地將“死”的檔案信息利用起來,為高校師生和高校管理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