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波 劉樹東 錢智斌
水稻在我國農業經濟增長方面貢獻突出,不應忽視和低估水稻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特別是現階段農業科學水平飛速進步,直接推動了水稻生產的發展進程,鑒于正在采取合理的措施來提高水稻生產效率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如何提高水稻種植質量和效益的技術研究就具有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水稻栽培技術概述
(一)種子的選擇和培育
在過去,農民挑選合適的稻谷種子一般都是依靠種植經驗來選擇,而后儲存和培育水稻種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優良品種的大規模種植,阻礙了水稻產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在水稻種子選擇環節,我們盡量選擇抗病性和抗倒伏性都較強的種子,來最大限度的降低水稻種植風險,而且關于水稻播種,我們應盡可能多地選擇旱法采種。為了保證運輸的方便快捷、水資源供應充足,苗床要盡可能地靠近背風向陽的位置,在此基礎上控制分解后的填土與翻耕肥的比例,在播種后,再采取相應的平整措施來進行調整。
(二)插秧技術
對于插秧環節來說,最應關注的就是如何確定插秧的最佳時間,尤其要關注天氣因素。在田間進行插秧操作時,應積極采用現代的移栽機械和設備進行工作。此外,在設備使用前,根據實際情況把種苗應放置在設備的特定位置,操作一定要符合具體要求。在機械設備的操作過程中,種苗被運送到秧門的位置,以確保能夠及時從秧苗夾持器獲得種子。然后,機械設備回到初始位置,在循環和往復運動中執行移植工作。
(三)田間管理和稻田養殖
在水稻栽培中,水稻養殖可以有效優化稻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性能,對于防治病蟲害有明顯作用,大大促進了稻農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應用次數較為頻繁,效果也越來越顯著。與傳統稻田難以有效管理的這一弊端比較來說,現代稻田生產技術有著很多優勢,種植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可以開展溝養魚等活動,這樣自然就避免了使用過多農藥,保證了綠色種植,而且,稻田農業具有投入少、效益高的良好特點,因此,應結合稻田管理的基本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技術,從稻田管理中獲得顯著的效益。
二、水稻栽培技術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
雜交稻和矮稈稻是我國目前最為常見的兩個水稻品種。在水稻栽培技術中,無論采用何種品種,移栽密度、種子質量等因素都會對最終品質和產量產生重大影響,給水稻栽培的發展帶來困難和阻礙,水稻施肥中,有機肥和化肥的結合促進了水稻的生長。另外,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以稻農自身經驗為主的水稻栽培技術相對落后,完全依靠以往的栽培經驗,造成了水稻生長速度和產量的栽培工作的滯后性
(二)存在的問題
1、水稻品種不合理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普遍缺乏科學的系統的水稻種植專業知識,選擇水稻品種的經驗不足,大多數稻農都會在品種選擇上出現問題。他們在水稻品種選擇上過多的依賴于傳統的植物經驗,直接導致了病蟲害發生的高風險。
2、播種時間不科學
在播種時間的選擇上,種子太早和太晚播種都會影響種子的生長質量,太早播種直接會相應的延長種子的生長周期,太晚播種就會遇到氣候寒冷時期,影響水稻秸稈的正常生長。
3、育苗技術不過關
水稻育種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在許多地方,苗木發育時間短,而且苗木數量稀少,所以苗木的整體質量不符合標準。另外,秧苗年齡太長,移植量低,密度分布不均勻,種種原因導致了高品質的秧苗供給不足。
三、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山區水稻種植的支持力度,如對稻農給予資金補貼,以鼓勵農民積極從事水稻種植,激發其種植積極性;有關政府部門應注重加強稻田種植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從整體上不斷優化水稻種植系統,促進水稻種植的規模化發展;政府還可以從培養水稻種植的專業人才角度入手,積極傳授和引導專業知識到鄉下的水稻種植區去,保證稻農種植更具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推動水稻種植的高產量和高質量;最后,政府要務必落實水稻種植過程中的科學有效灌溉,為水稻的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生態環境,要想水稻的健康生長,政府就要安排設置專門的人員和崗位去監測和管理水稻灌溉過程。
(二)重視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
一直以來,植物生長的最大的克星就是病蟲害。因為病蟲害對水稻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必然會導致病蟲災害的發生,將會對水稻生產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來達到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預期理想效果。在治理過程中,早期的防治害蟲往往是很容易的,所以要重視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克服害蟲和疾病的泛濫,一旦出現任何與病蟲害有關的跡象,就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對癥下藥,播灑一些農藥對其進行適當的防治。同時,要開展有效的水稻病害防治工作,要保證水稻的穩定生長,實現高產目標,就不能單靠某個部門來孤軍奮戰,必須與相關多個部門一起合作,為稻農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和指導,讓水稻種植真正朝著高質量、低消耗的方向發展。
(三)推廣水稻優良選種
在水稻栽培中,品種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是否把選育苗區集中在優良群體上,是提高水稻栽培效率的關鍵措施,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把重點放在發展和推廣優質水稻品種上的原因;其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和食品安全意識,而大米作為人們最常選擇的主食之一,其質量更是備受關注。但是,在落后的山區,仍有許多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沒有得到更好的推廣,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情況仍然很多,不利于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糧食生產環境得不到改善。所以,提高水稻綜合效益水平,必須依靠良好的生產管理,科學應用高新技術,不斷根據變化的生產環境來調整水稻種植業的發展策略。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基礎性農作物之一,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生產中對現代機械設備的應用和核心,合理應用栽培技術進行水稻栽培,同時在水稻生長過程中采取合理措施,提高水稻生長效率,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鼓勵人們種植綠色安全的作物。
(作者單位:151600黑龍江省青岡縣永豐鎮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連豐鄉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柞崗鎮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