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偉 楊立濤

青棗與紅棗同科同屬不同種,兩者可以相互嫁接以及雜交改良,進而增加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紅棗品種繁多、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盲目引種,而通過青、紅棗開展嫁接實驗可以快速篩選優良紅棗品種。在文中主要就青棗砧嫁接鮮食紅棗實驗總結。
1、實驗起因 ?青棗即毛葉棗(Ziziphus mauritiana),有野生及人工選育雜交改良多個品種。紅棗(Ziziphus zizyphus)是中國特有樹種,因含水量,含糖量及口感不同,分鮮食棗和干棗兩類。
比較系統地對青、紅棗作嫁接實驗起因是近年我地小紅棗產業衰落,急需引進更優良品種更新換代,增加效益。但是市場上推廣的紅棗品種良莠難分,同名異種、同種多名,甚至各種假冒偽劣品種夸大宣傳使一般農戶眼花繚亂,如果盲目引種幾年下來,損失會很大。
2、實驗目的 ? 我市樂百道東聯村后有一塊2.8畝九十年代栽培的老青棗園。我于2012年秋接手下來,希望利用青棗樹耐砍伐,易萌發,一年可多次嫁接鮮食紅棗的特性, 快速篩選優良紅棗品種,同時進行鮮食紅棗一年多次成熟和青紅棗雜交改良實驗。
3、實驗過程 ?2012年秋季在青棗樹離地80公分處砍伐后,增施肥水,于次月在保留主枝及樹干上逐漸萌發出大量青棗枝芽。2013年春我從山東省平邑縣、安徽省壽縣引進近50個鮮食紅棗品種分別依次嫁接在所造留的這些青棗枝條上。
4、實驗結果 ?由于嫁接方法和品種的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1)所有的嫁接方法都容易成活,而且生長速度非常快,營養生長極度旺盛。
(2)雨水過多季節嫁接的部分接穗易霉爛,高產枝外加雨水附著,重量增加易斷裂,必須提前做加固及疏果處理。
(3)12-1月由于日均氣溫過低(14℃以下),接穗不萌發,但大部分于雨水至驚蜇前后仍能萌發。
(4)由于嫁接時間拉長,當年易座果品種一年三季都有果實。
(5)從2013年2月嫁接至2014年7月除沾化冬棗、烏克蘭黑棗、養生冬棗王、葫蘆棗、大王棗外,其它品種都掛果。
(6)紫棗、桂臺五號、桐柏大棗、蜜棗王、大瓜棗、貢棗、大無核棗、小無核棗、四季棗、龍睛、大拐大龍棗等品種有明顯缺點。應慎重發展。
(7)至2014年8月已初選出金脆蜜、早脆王、中棗16號、子彈頭棗、伏脆蜜、灰棗、大蜂蜜灌、中華大龍棗、大蜜黑棗、蜜濃王、金梅棗、冬棗2號、貴妃棗、國光棗、金絲新四號、香蜜巨棗等16個品種,其余品種全部淘汰,重新補接重點選留品種。
(8)紅棗嫁接青棗過程中,發現了兩個有經濟價值的新情況,第一個就是發現即便接穗沒有芽眼,于切斷處遠端愈傷組織仍能萌生枝芽,次年照樣結果,品質肉眼口感難以區分。
第二個就是嫁接芽比酸棗砧或本砧更容易出現二次生長,二次結果,甚至少量三次生長,三次結果。由于特早熟優質鮮食紅棗比青棗售價高出5倍以上,效益十分可觀。這一點在廣大青棗產區有特殊推廣價值。
(9)由于2014年底東聯村果園被征用,以上兩個新情況未能繼續深入研究。后面的實驗只能另擇我市中和營村和玉溪市元江縣卓嘎村用蒙自小紅棗做砧木繼續進行,直到2018年10月底。
(10)紅棗原產自黃河中下游地區,引入滇南河谷平壩地區前,生育期普遍提前2-3個月,導致大多數品種成熟期恰好與我省的雨水集中期重疊,果肉吸水膨脹速度超過果皮生長速度,自然栽培條件下,極易出現嚴重裂果、落果。
(11)由于高溫高濕和多風,果實成熟期6-8月,拾好也是病蟲害高發期,如果沒有規范有效的防護設施,果實農藥殘留嚴重的問題就無法避免。
(12)病蟲害防活的重點在于徹底清園和設施防護,化學防治屬不得已。
(13)防蟲網防冰雹網,防雨膜、排水溝、噴霧管網等設施最好要一體設計,不要逐項添加,可減少工序,降低成本。
(14)在生產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隨時注意觀察,調整技術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5、通過幾年的觀察對比,下列品種未發現明顯缺點,各方面表現比較突出,值得發展,其它品種需進一步觀察,應慎重發展。
部分品種及表現一覽表
6、結果分析
(1)各品種豐產性和成熟果實單果重、含糖量、外觀著色等相關性狀與各地自然條件及栽培管理技術措施密切相關。
(2)果實品質與當地光照、生長期日溫差、留果量、土壤N、P、K比例、土壤質地、成熟期降雨量密切相關。
(3)青棗與紅棗均耐旱耐貧瘠,但蔬松及沙壤地塊和大肥大水能顯著改善果品產量和品質。
(4)果實成熟期與當地緯度、海拔、春季氣溫回升快慢、生長期有效積溫相關。
(5)云南省元江縣海拔640米產區比開遠海拔1090米產區提前成熟15-20天。
(6)根據以上結果,在一定范圍內,生產區海拔越低成熟期越早,優勢越明顯。
7、討論
(1)緯度變化對棗樹成熟期的影響比較復雜,不在本文研究范圍。
(2)同名異種、同種多名及假冒偽劣品種由于敏感原因本文不一一列出。
(3)棗樹一年多熟及青、紅棗雜交改良與病蟲防治不在本文研究范圍內。
(4)棗樹的常規增產措施亦不在本文范圍。
(作者單位:1.661699 云南紅河技師學院;2.661600 云南省開遠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