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新翀
在高中教育實踐中,物理教學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影響,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形式具有較為嚴重的應試化傾向,在新高考形勢下,這種物理教學形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整體需要,因此積極創(chuàng)新和改進高中物理教學形式已經(jīng)勢在必行。在這樣的情況下,深入分析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應對策略,對于促進高中物理教育發(fā)展,有著十分積極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學手段單一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
在之前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形式已經(jīng)十分固定,并且呈現(xiàn)出了十分僵化的趨勢,老師進行理論知識和考試技巧的講解,而學生在課堂上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考試得分點的記憶,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之下,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激發(fā)和調(diào)動,機械的記憶過程幾乎貫穿于全部的課堂教學時間①。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相對較少,學生對于學習的疑問老師也不能及時進行解答。加之教學評價都在很大程度上傾向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并且隨著應試教育觀念的加深,考試成績的比重也在逐漸加大,甚至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老師的教學水平基本上都體現(xiàn)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之上,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2.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凸顯
在新高考形勢的影響下,物理老師應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改變以往在課堂上的絕對主導地位,而將課堂交給學生,重新對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逐漸弱化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影響,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學習活動,這才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路徑。但是從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情況來看,老師似乎并未受到新高考形勢的影響,仍然按照之前的形式開展教學,并且教學方式缺乏差異性,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導致教學缺少針對性和實效性②。長期處于這種教學形式之下,學生就會養(yǎng)成過度依賴老師的學習習慣。
二、探析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應對策略
1.積極轉變教師角色,強化交流互動
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老師一直都沿用既定的教學形式,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較為機械,并且按部就班,每個教學步驟都是按照預設的流程開展,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顯得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學習興趣也會受到較大的不利影響。并且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也一直處于從屬性地位,在面臨巨大學習壓力的前提下,學生都是一味的被動接受知識,老師講到哪里,學生就記到哪里,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性受到抑制③。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老師應該首先轉變自身的教育角色,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最終實現(xiàn)以學定教、共同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老師應該積極優(yōu)化物理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方式,不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意識,建立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教學關系,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
2.以新高考形勢為導向,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一直以來,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應試技巧,是絕大多數(shù)老師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也都離不開這幾項內(nèi)容。但是在這樣的課堂教育形式下,即使學生的考試成績和考試能力提升了,但是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反而會一直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fā)揮,使學生陷入條條框框之內(nèi),這就會給學生物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巨大阻礙。因此在新高考形勢下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在深刻認識教學問題的基礎上,以新高考形勢為導向,設立科學的物理教學目標。結合新高考的具體要求,明確每節(jié)課、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是什么,該怎樣設計教學活動完成這些教學任務,兼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分成認知、技能等多個部分,降低知識性教育在其中的比重,強化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最終實現(xiàn)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
3.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強化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
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的營造是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在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方面多下功夫,打造出適合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教育氛圍。對此,老師可以積極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之前灌輸式的知識接受模式,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真正實現(xiàn)學知識,用知識的物理學習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思考過程,并且從中體會到一定的參與感和成就感④。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敢于嘗試,成為自己學習的掌控者,主動思考、總結和實踐,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積極尋求和其他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寫作,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質(zhì),進而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zhì)量。
【注釋】
① 陳德生. 談新高考形勢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J]. 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8):301.
② 李保勝. 新高考形勢下對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重要性的思考[J]. 人文之友,2018,9(9):227.
③ 楊曉華. 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對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8):58-59.
④ 劉洪雨、馬境涓. 新形勢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學相關問題研究[J]. 才智,2018 (14):25.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