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軍 楊永超 趙晶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力資源開發;人的全面發展;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F272.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9 — 0029 — 03
馬克思終身為實現全人類的解放而努力奮斗,他的理論中將實現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作為最終目標與價值追求。關于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研究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當代企業實施人力源管理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企業實現人、財、物等資源的科學優化及高效配置指明了方向。
以批判吸收德國古典哲學、十九世紀初期的空想社會主義為理論基礎,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它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根基,從客觀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個人發展的不充分性及成因,為共產主義社會人的全面發展及價值實現提供借鑒指導。
(一)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內涵
學術界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剖析,通過對眾學者研究成果的理解概括,總結其內涵就是指人的全面、充分、協調的發展,包括人的個性、能力以及各種社會關系的建立。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研究,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進行過分析,根據《1857——1858 經濟學手稿》可以得知,個人能力的發展既具有普適性也具有全面性,這種普適性的發展不再受限于單一、狹隘的職業種類的劃分,而是從個體的諸多方面來全面思考,此時的個人能力包括體力、意志力、創造力、智力、耐力等多方面的品質。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現代人工智能的出現,也改變了以往的社會分工,在此種大環境之中,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實現自己體力勞動與智力勞動相結合的目標,成為推動新時代建設的重要貢獻者。在寬松的發展環境之中,每個人能夠推動社會的前進,達到社會物質及文化財富積累的最終目標。
(二)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價值
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重要內容,該理論為企業發展與個人成長提供了重要指引。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其一,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需要。每一個個體在社會的大環境之中都有最為基本的生存需求,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物質條件才能夠實現人的其它的價值。正如馬克思所說,我們首先應當確定并接受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因此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應該是圍繞著這些需求而展開,及通過生產活動生產所需要的資料。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發展是需要,也正是需要本身推動個人內心與外在的雙重渴望,是社會個體的本質所在。十九大報告中也已明確指出,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人的需求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全部或部分發生改變,因此社會的進步必然導致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隨之變化。其二,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在人的個性發展之中,誠如馬克思曾經指出:“建立在社會成員的物質生產和社會財富之上的自由個性,是人的發展的必然階段。”在備受壓制和奴役的資本主義社會之中,大部分社會成員無法實現自由的發展,個性的釋放;而人類不再僅僅受制于管制和規律,向往自由必將實現人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最后,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必須存在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或簡單或復雜,個體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社會關系實現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建立在物質聯系基礎之上的其他社會關系如政治、法律、道德等,使人類能夠有實現本身意義的更為廣闊的空間,也在橫向、縱向的社會關系交往中形成互為學習,開拓創新的社會氛圍。
(一)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內涵
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是企業以現有的人力資源為基礎,根據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作出符合自身發展的系統化的人力資源的開發戰略。該戰略將按照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優勢,打造企業職員入職培訓及技能培養等計劃,以達到推動人力資源開發活動長期有效的目標,通過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以期提高企業員工整體素質及績效水平,最終實現企業生產力的轉化。據此可分析出,人力資源開發的內涵即在于發掘、提升社會整體中的人的知識儲備、技能水平及能力素質的全過程。通常而言,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既包括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員工的內外部的培訓,也包括在企業自我的資源的挖掘和價值的實現。
(二)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特性
人作為特殊資源有其不同于普通資源的特性,因此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也具有特殊性。其一,復雜性。當前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復雜、競爭較大,而在眾多企業中想要永葆活力,常態化、穩定化的持續性發展,就要從人才角度發力。我國雖為人口大國,但是“高精尖”人才卻極為缺失,造成人力資源出現結構性失衡的現狀,還表現于勞動力市場階段性人才供應數量不足。其二,系統性。人力資源開發戰略要與企業發展戰略相一致,依據企業經營宗旨、目標調整人力資源規劃,并且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制定階段性人力資源戰術和作業計劃,以滿足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在設計開發工作時,要考慮員工參與管理、自身發展需求的滿足,真正實現保證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同時,完成人力資源的全面開發;其三,變革性。伴隨事物發展的全面性,要考慮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的需求也有不同,同時不定期的組織結構及職責的調整,企業轉型和規模的改變等,要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也具有變革性和適應性。
我國當前大部分大、中、小微型企業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并未能拓展開,盡管在宏觀角度上,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是從微觀角度而言,依然缺乏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細致性的考量。當前大部分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并未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來指導實踐,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因此存在人力資源開發不充分等諸多問題,直接影響到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
(一)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偏離正確價值取向
當下諸多企業在管理經營時,過多關注獲取經濟效益,忽視人力資源開發的價值,從而忽略企業中人的全面發展和價值開發,導致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偏離。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開發以提高員工生產力,提高產品生產率為手段,以獲取并擴大企業經濟效益為唯一性目標。在此過程中,企業多是通過名義上的培訓,投入較大,但收效成果欠佳,人力資源的開發更注重于提高員工的技能和認知;另外,在部分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成為一種“網紅式”的打卡行為,組織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到外地去進行“學習”,實際上則是走馬觀花,意義不大。人的價值沒有得到全面的挖掘,人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沒有辦法從本質上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
(二)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忽略精神激勵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按照以為人本的思想來滿足員工的多種需求,但是當前諸多企業將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為主,而忽略了對于員工的精神關懷和激勵。例如很多員工為了達到企業的發展規劃而存在加班的現象,導致員工的身體健康受到損害,內心的精神壓力巨大而缺少正確的方式排解,很多情況下,企業會給予員工一定數量的費用,但是這種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員工對于精神生活的向往。盡管在短期內可能會實現利益的較大提升,但是長此以往會導致人力資源開發難以為繼,員工在企業內獲得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會降低,從而難以發揚豐富的企業文化,難以吸收更多的優質人才加入到企業的創新之中。
(三)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忽略使用性開發
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開發時多是注重前期的教育性培訓,對員工進行紙質化、網絡化等多方面的教育,盡管此種模式的出發點是為了提升企業員工的知識儲備,但因為缺乏對于培訓后的使用性開發而導致對員工的開發力度不足。另外,前期的大量講座和基礎性的教學因缺乏“一對一”、“老帶新”等實踐性使用,使員工難以實現學以致用;在培訓之前也存在缺乏調研和考察,導致前期所教學的內容與實踐的內容存在脫節的現象,員工在實際的操作中難以采用新技能。企業在對使用性的開發上投入的比重,往往小于前期的傳統教學培訓,資金不足也嚴重影響使用性開發的效果,培訓開發缺乏系統性。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主要體現了以人為中心、將人力資源視為首要資源。它為當代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提供了必要科學的理論指導,使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過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全面性和實效性。正確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和開發,需要國家、企業及個人等多方發力。
(一)全面開展人力資源開發立法工作
為推動全社會的全面發展,實現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有保障,員工獲得全面發展有途徑,就必須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加快人力資源開發立法的節奏。當前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整體開發戰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有序化,但是從根本上來講,立法機關在出臺相應地律法規之后,才能夠從制度和法律層面員工接受培訓教育的權利,企業員工才能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得到全方位的開發。以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例,均頒布了以《職業教育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為職業教育的培訓提供統一、科學的標準,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監管力度。
(二)政府加大對于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資金扶持
為更好的帶動全社會就業,提高勞動力的技能與知識,政府應當加大對于一些發展潛力較大,但是缺乏資金培訓的企業的扶助力度,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給予該類企業相對比例的資金支持,并且按照相關的監管機制確保資金能夠投入到相關的培訓活動當中,進而形成相應激勵機制,對于為企業發展、國家科技進步起到卓越貢獻的個人,要給予一定物質及精神獎勵。
(三)以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如果缺乏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的引導與培養,也會導致企業難以實現有序發展,所以應以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科學內涵做指引,使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讓企業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關注到自身的社會責任,在進行人力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將以人為本,以人促人的思想融入其中,制定與企業發展相符合的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目標。一方面要完善員工的晉升發展渠道,提升全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滿足感,激勵企業員工的拼搏進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多次開展民主交流會和團建、黨建活動,把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精神傳輸到每一名員工的心中,使企業文化取得潛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在企業員工的培訓中,要合理科學地分配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資金的使用,要加強對后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員工的所學所想能夠運用到工作中。
(四)企業員工應端正態度自我提升
外在的灌輸和內在的修煉同時進行,才能真正使人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自修的重要性,2018年五一勞動節,習總書記強調廣大勞動者到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實現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甘于平凡,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每個個體要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徹底全面的釋放創造潛能,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端正思想態度,把社會發展、民族復興、國家繁榮作為我們前進的目標,并且為實現我們每個人的“中國夢”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學習勞動技能。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7.
〔2〕楊璐.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視角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研究〔D〕.西南大學,2014,(06)
〔3〕張文靜.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看當代人力資源開發的哲學基礎〔D〕.蘇州大學,2010,(06).
〔4〕王小廣.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學術交流,2015,(08).
〔5〕劉麗.論知識經濟時期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一一兼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哲學思考〔J〕.商業研究,2014,(14).
〔6〕呂朝光.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理論的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9,(2).
〔7〕張文然.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及現實意義.普洱日報,2018-07-02.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