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東 劉新玲
關鍵詞:精準脫貧;非貧困村;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D66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9 — 0081 — 03
隨著精準扶貧各項政策的貫徹和實施,全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振奮人心的進展。“2018年,全國又有1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脫貧,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1〕當前,國家和地方各級的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等優惠舉措都優先向貧困村傾斜,很多貧困村通過國家政策扶持飛速發展,經濟狀況得到極大改善,逐步摘掉“貧困的帽子”,走向致富之路。然而,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一些處于偏僻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的非貧困村用電難、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等問題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解決,一些剛達到脫貧線(發展線)以上的非貧困人口由于脫貧機制尚不完善,在缺少支持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再次轉化為貧困人口。〔2〕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工作的相對薄弱,不但不能實現“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而且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也會因為缺乏政策的傾斜和社會的關注,心理產生一定的落差,不利于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不利于社會和諧。因此,加大對非貧困村精準脫貧工作的關注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家大政方針的內在要求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將之作為我國“十三五”時期的重點工作和“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扶貧工作的具體實施,多次深入全國各地考察調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也相繼出臺一系列對貧困縣、貧困村的幫扶優惠政策和建設方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扎實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話語鏗鏘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3〕在扶貧攻堅這場戰役中,任何一個貧困家庭、任何一個貧困人口,都不能丟下。當前,仍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插花式”的分布在非貧困村,這部分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問題同樣迫切需要引起廣泛重視。〔4〕精準扶貧重在“精準”,“精準”很大程度決定了扶貧工作的成敗。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和貧困村貧困人口同樣屬于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問題,有可能影響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的如期實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整體質量。因此,必須統籌推進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工作。
(二)社會公平正義的集中體現
公平正義是人們進行社會生活需要面對的永恒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我們國家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如何把“蛋糕”分好,如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關系到全體社會成員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否充分體現。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讓我國所有的貧困人口切實脫貧、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分好“蛋糕”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一招。但是,在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一些區域開始出現新的矛盾:貧困村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而非貧困村經濟發展的腳步卻停滯不前,甚至近幾年不如貧困村的進步速度。〔5〕如果不警惕這種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就會背離我黨的人民情懷和精準扶貧的本質要求,社會公平正義就無法得到根本保障,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也會因扶貧工作中存在“厚此薄彼”而心理不平衡,喪失自主脫貧的精神動力。
(三)個人價值實現的重要反映
貧困人口自身經濟基礎差,很多方面條件落后,只依靠個人發展脫貧致富難度較大,需要政府、社會等外部的幫扶。然而,單純依靠外部的扶持和幫助,不但不能徹底解決貧困問題,還會引發貧困人口“靠等要”的思想以及非貧困人口的心理不平衡。扶貧工作不是慈善救濟,更重要的是克服貧困人口精神上的貧困,使貧困人口有動力、有信心擺脫貧困,實現個人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無論貧困村,還是非貧困村,貧困人口都具有主體地位,因此精準脫貧需要外部力量和內生動力同時發力。“扶貧先扶志”,如果能夠激發缺乏自信和難以鼓起勇氣脫貧致富的貧困人口自身克服困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享受優惠待遇的同時,依靠個人勤勞的雙手開創美好生活,那么不僅能夠摘掉“貧困的帽子”,帶動和激勵更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努力擺脫貧困,而且個人價值在自力更生的奮斗中得到極大的體現和升華。
(一)政府扶持較少
從整體上看,在脫貧攻堅中,一些地方對貧困村的精準幫扶工作高度重視,強力推進,而對非貧困村的精準幫扶工作推進力度不夠。〔6〕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國家和各省市對貧困村重點幫扶,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投入以及招商引資等多個方面投入專項資金,實施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國家相關政策的傾斜和側重,使得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氛圍濃厚、具體幫扶措施細化、各項配套設施相應跟進,經濟建設日新月異。同時,由于戴著“貧困的帽子”,各地貧困村能夠得到上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垂直對口扶助以及隨之而來的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許多貧困村因而飛速發展。然而,非貧困村卻不具備這些優勢。與貧困村相比,各級部門對非貧困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問題部署力度和督導力度不足、資金投入匱乏,項目引進較少,因此非貧困村脫貧攻堅的整體氛圍不濃厚,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地方政府對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沒有制定詳細的脫貧計劃和相應的幫扶方案,甚至存在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沒有制定和發放幫扶手冊、幫扶卡或者對貧困人口基本情況和資料不完善的現象。這些因素嚴重制約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進度。
(二)缺乏社會關注
各級政府對貧困村的政策傾斜,必然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愛心企業積極參與幫扶活動;社會有識之士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近就業;新聞媒體對貧困村進行詳細跟蹤報道,動員各方面力量對貧困村進行針對性的幫助;青年志愿者舉辦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以教育扶貧助力貧困村的發展。在政府大力扶持和社會力量的支持下,貧困村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而在部分地區,非貧困村和貧困村之間的生存環境類似、收入水平相差不大、致貧原因也較為相似,在貧困村識別時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戴上“貧困的帽子”,社會對其的關注度明顯弱于相鄰的貧困村,甚至經常被各界忽略,處于“邊緣化”。和貧困村相比,缺少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對口援助,幾乎沒有先鋒人物的帶動,新聞媒體也鮮有報道,非貧困村精準脫貧工作推進遲緩。
(三)部分村民心理不平衡
貧困村在金融扶貧、產業扶貧等項目受到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合力幫扶,得以“舊貌換新顏”。然而,反觀部分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卻享受不到貧困村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惠政策。一些非貧困村與貧困村相比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產業項目建設遲滯、集體經濟發展緩慢、公共服務設施缺少。一些非貧困村中的貧困人口和貧困村中的貧困人口相比,享受的補助項目和幫扶力度較少。無論從整體村域的發展,還是貧困人口之間的差別,可以看到非貧困村和貧困村之間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狀況。而這種不均衡的發展,必然會引起非貧困村部分村民心理不平衡和情感失落。之前經濟狀況類似的兩個村莊,甚至非貧困村條件遠遠優于貧困村,而現在卻落后于貧困村。同樣是貧困人口,享受的扶持力度也有所不同。這種心理不平衡,使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態度消極,心情低落,嚴重影響貧困人口自主脫貧的信心,使貧困人口喪失斗志和勇氣,甚至會形成“無所謂”和“靠等要”的不良思想。
(一)樹立大局意識,做好統籌工作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要樹立大局意識,通盤考慮,在重點解決好貧困村擺脫貧困的同時,進一步統籌和強化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問題,使脫貧攻堅工作更加具有整體性、公平性和協調性。2019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甘肅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要把握脫貧攻堅正確方向,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聚力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加大對非貧困縣、貧困村內貧困人口的支持,嚴格執行貧困縣退出標準和程序,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要整治問題不手軟。”〔7〕習總書記高屋建瓴,從全局出發,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期,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精準扶貧的目標和靶心是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扶貧不能只注意村莊的整體水平,而忽略了整體水平不差,但是個別情況突出的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在貧困村的每次動態調整時,確保貧困人口的識別精準到戶,脫貧的村莊和個人要按照政策適時退出貧困認定。同時,各級地方政府要整合資源加大對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的支持力度。
(二)動員社會力量,爭取各界支持
非貧困村一般比貧困村地理位置優越,資源儲量較多,生產條件和發展程度也較高,因此可以動員和發動更多的力量。第一,各級政府要完善頂層設計,對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的貧困情況進行精確分類,動員社會資源向非貧困村貧困人口配置,通過深入宣傳,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第二,號召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類團體,選派幫扶人員,積極與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對接,根據不同貧困情況,采用合適的方法精準扶貧,保證脫貧攻堅任務按時完成。第三,對于經濟落后的非貧困村來說,招商引資是拉動其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跨越式前進的有力引擎和重要推手。招商引資落地的企業不僅可以為當地村民提供崗位需求,而且能夠帶動村莊傳統經濟的發展。非貧困村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和相關單位的推動,積極聯系和吸引合適的企業入駐,通過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如經濟作物或肉類產品的深加工來帶動村域經濟的騰飛。
(三)提倡自力更生,緩解不良情緒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我們黨優良的傳統,也是黨的基本路線重要內容之一。在脫貧攻堅中,尤其要引導貧困人口發揚這種傳統。簡單的“輸血”幫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依賴“外力”不如“自力更生”具有持久性。自力更生并不是不需要外部的援助,而是要樹立自主脫貧的信心和斗志。扶貧重在扶志,只有讓貧困人口振作精神,才能在物質上富裕起來。面對非貧困村和貧困村存在的不均衡現象,首先要緩解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心理不平衡。各級部門要深入各個貧困戶中進行訪談和調研,深入了解其生活狀況和致貧原因。準確宣傳中央的精準扶貧方針,耐心講解國家的相關政策和長遠考慮,讓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切實體會到國家的關懷,并不會因為自身處于非貧困村而被遺忘。這樣,非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心理不平衡可以逐步得到緩解。同時扶貧干部加強動員,鼓舞貧困人口脫貧的勇氣。面對貧困現狀,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擺脫貧困。通過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改變命運;通過艱苦創業,抓住機遇,利用靈活的頭腦致富;通過個人努力,勤勞肯干奔向小康等。這些都是自力更生的方式,值得宣傳和提倡。
脫貧攻堅工作是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要樹立“一盤棋”的扶貧思路,統籌協調好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進行調研和訪談,根據非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在“精準”上下功夫,確保非貧困村和貧困村的扶貧工作同步推進、均衡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9-01-01(001).
〔2〕郭曉明.精準扶貧應重視非貧困村和非貧困戶發展〔N〕.人民政協報,2018-07-09(006).
〔3〕共同富裕路上 ?一個不能掉隊〔N〕.人民日報,2017-10-27(009).
〔4〕林俐.下“繡花”功夫攻堅“插花式”貧困〔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7,(03):60-63.
〔5〕寧晶.警惕扶貧扶出鄉村“兩個不平衡”〔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8-02-06(003).
〔6〕廖富洲,李劍力.統籌推進非貧困縣(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思考〔J〕.學習論壇,2017,(10):34-38.
〔7〕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分別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一些代表團審議〔N〕. 人民日報,2019-03-08(001).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