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寶 任先中
關鍵詞:認繳資本制;股東出資義務;出資期限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9 — 0113 — 05
(一)股東加速履行出資義務的背景分析
股東出資是公司原始資本的基礎,根據2013年《公司法》修改的內容,,即股東在成立公司時無需實繳全部出資,允許股東根據章程,分期認繳,此次修改在沒有取消股東法定出資義務的基礎上,延長股東出資期限,降低股東出資壓力。降低公司市場準入的法律門檻,調動社會資本力量,促進微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的成立與成長,為國家大力支持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然而現實中存在股東惡意濫用股東出資期限權利,設置較長出資周期,使公司實際資本一直處于不足狀態,導致公司債權人無法實現債權。因受到現行公司法認繳制與破產法的破產加速到期的雙重保護下,過分的注重對股東的出資期限利益的維護,從而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欠缺了保護,肆意侵害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對非破產程序下股東出資義務是否適用加速到期的實質性分析,是回答如何衡量保護認繳資本制度下股東期限利益與公司債權人權益的答案,當然也是回答如何衡量投資者選擇公司進入市場和公司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問題。公司法資本制度的修改,不難看認繳資本制的立法本意,即減低公司設立的資金門檻,以打消股東成立公司資本難以籌措的局面。但這不能成為股東濫用自治權利,設置較長出資期限,利用現行法律規定從而侵害公司債權人的權利依據。
(二)公司解散破產狀態下對認繳出資及時到期的規定
根據我國《破產法》第三十五條以及《公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定,在企業進行破產或者清算的情況下可以適用“加速到期”制度,督促股東履行出資義務,以確保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公司解散或是破產后,公司法人人格將從法律上進行消滅,而尚未履行完出資義務的股東應該及時完成出資或是基于承諾出資行為承擔連帶責任,以達到注冊資本與實收資本持平的狀態,保障公司債權人的合法利益。此時股東出資的預期利益將位于公司債權人利益之后,其原因在于:當公司一旦解散或破產,其公司人格也將被消滅,而該階段是股東基于承諾行為履行出資義務的最后環節。所以法律應該將其出資進行加速到期。法律對此規定:當公司資不抵債時,債權人向未屆出資期的股東及發起人追究其連帶責任,應受到法院支持。
學術界對于非破產程序下股東出資義務能否加速到期存在三種觀點,該文根據現有學者的觀點進行基本分析歸類:
(一)非破產程序下對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否定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可知大部分法院持否定意見:非破產程序下股東出資義務不能直接加速到期,當公司不能清償對外債務也未進入破產程序的情況下,股東出資尚未違約情況下其責任不能加速到期。

該文擇選各地法院具有代表的法律判例,根據其裁判理由進行編撰分類,佐證其不能直接加速到期的基本理由:
(二)非破產程序下對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支持
通過檢索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判決,法院對在特定情況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予以支持的裁判,該文對三起典型案例進行剖析:
在當今商事信用下降的背景下,公司法的修改,資本認繳分期制度已經出現了股東濫用其約定的出資認繳期限來侵害公司債權人合法權益的現狀⑤,此時,則需要法院明確司法立場從而解決非破產程序下采用認繳資本制的股東出資是否加速到期的問題。
(一)普通案件中不應適用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依據
1.尊重認繳資本制度立法本意
公司法通過修改所確立的認繳資本制度,應該受到尊重,不能基于認繳欺詐行為而完全否認認繳制度的本身,我們應該采取區分對待與多種救濟手段相結合的原則解決問題。
2.加速到期缺乏法律依據
公司法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將公司資本的繳納期限交給股東依據其公司章程進行意思自治,這是法律賦予股東的權利;依據破產法,股東的認繳權利只有在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時間才會被有所限制。此時,對《公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第二款應作嚴格解釋,不能混淆出資違約與未屆期出資的行為。不能單獨保護公司債權人合法權利,而對違背公司法的立法本意,對司法解釋的適用作擴大解釋。
3.公示效果帶來的默許效果
公司登記制度可以保證債權人在與公司交易前,查詢其出資,基于其判斷意識和風險意識,如果仍進行交易,則可以推知公司債權人認定風險的存在。如果一旦出現公司現有財產無法償還公司債權人債權的時候,應該定義為一種自擔風險,不能單純地適用加速到期制度。
4.加速到期缺乏請求權基礎
在我國,債權人可以通過工商信息網站了解公司的股東所設置的投資期限和投資類型,應被視為交易的對等者,應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所公示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對交易是否能夠成功作商業判斷。在這種情況下,當債權人把公司作為債務人進行起訴時,主張對出資期限尚未屆滿的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或者補充賠償責任的時候,此種主張并不符合代理制度中債權人利益實現的要求,且缺乏了侵權制度中主觀過錯等相關要件。

5.擅自加速期限帶來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
《公司法》的資本制度由實繳資本制改認繳資本制,賦予股東出資期限利益,從而激發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利好市場,促進經濟的發展。對此,認繳資本制對進行市場交易的公司和與其的相對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公司在成立之后應依據《企業信用公示暫行條例》來自行公示其信息;也要求交易相對人在與公司進行交易時應充分結合公司所公示的信息對交易的成功與否作風險的預判。如果輕易適用非破產情形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有可能使部分因未盡其查詢義務或者查詢后自負交易風險的債權人將本應該由其自身承擔的市場交易風險通過此種方式轉嫁給無出資過錯的股東,侵犯股東法定的出資期限權利。此外,在司法實踐中,大部分的債權人在對公司進行訴訟時將公司的股東也一并列為被告,此種訴訟,額外的增加了投資者選擇公司投資途徑作為進入市場經濟的風險,消減了投資者對創辦公司的積極性,降低了此次《公司法》修改的作用,從而易使公司法修改的目的落空。
6.非破產加速股東出資義務到期易產生債權的不平等受償
股東根據章程約定認繳期限后,當股東出資期尚未屆滿時,如果允許公司個別債權人通過訴訟方式追加股東成為被執行人從而獲得其個人的優先清償,將會侵害公司的其他債權人的合法債權無法進行平等的受償,從而導致法律無法平等的保護全體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二)特殊案件中應適用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情形
我們在尊重立法本意的基礎上,也不能忽視個別股東濫用自治權利,設置較長認繳期限,從而采用認繳欺詐致使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受損的發生。對認繳資本制,是否在非破產程序下適用股東出資義務的加速到期,應結合具體的案件進行具體考量。
1.公司償債能力的失衡
其一,當公司喪失基本的償債能力時,其債務已經大于公司全部資本時,要求股東提前履行出資義務,應該理解為一種簡化訴訟程序,無需破產程序,直接適用加速到期以保障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在公司負有巨額到期債務的情況下,公司可能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故公司股東的認繳期限利益則實際在此時喪失了其存在基礎?;诠痉ㄐ薷牡某踔?,出于對公司現有償債能力的權衡后,在司法實踐中判令股東加速其繳納期限利益用以償還公司債務,此舉益于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債權,有利于維護市場經濟的秩序,也避免了公司因此而發生破產。其二,當公司所背負的債務僅僅超過公司目前的實有資本,在考慮避免公司因部分較小債務導致停業情況的發生情況下,為不影響其的正常運作,應要求股東提前履行出資義務,可以及時償還公司債務,有利于保障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反而能夠避免因公司進入破產造成的股東投資權益損失。

2.股東違背出資協議的承諾
股東通過章程設置的認繳期限可視為對公司出資的承諾與對公司進行交易活動的擔保,這種承諾、擔保是對股東的約束,同時也是公司的交易相對人(債權人)的預期信任利益。當公司無法清償屆期債務時,且股東又因未屆出資期而進行抗辯時,交易相對人(債權人)就會喪失對公司股東基于認繳而產生的信任。此時,如果讓股東繼續行使其約定的出資期限利益而不去承擔加速出資責任,則公司法的現有規定將有可能成為股東侵害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法律依據;當然如果股東在尚未違背出資義務的情況下,在出資承諾中特別規定,在公司資不抵債時可以允許其加速到期,則承諾在不違背法律規定和第三人合法權益時應該視為同意加速到期的承諾。
3.股東出資行為的綜合考量
對股東出資的考量主要從出資期限、出資能力、主觀出資意愿來綜合判斷股東出資是否存在濫用認繳資本制度設立公司并惡意延長出資期限導致其躲避義務的情況。如果在上述惡意延長出資的情況,那么根據上文提出的責任財產制度以及相關承諾等理論,應加速其認繳出資的期限,及時履行出資義務。但實務中對于股東的出資的主觀意愿難以證明,這樣無疑是加重了負積極舉證責任一方的舉證責任,造成理論可行,實務難行的局面。有待進一步作較為細致的分析。
〔參 考 文 獻〕
〔1〕蔣大興.論股東出資義務之“加速到期”——認可“非破產加速”之功能價值〔J〕.社會科學,2019,(02):98-113.
〔2〕范成龍.非破產狀態下股東出資責任加速到期法律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7.
〔3〕楊臨萍.當前商事審判工作中的若干具體問題〔J〕.人民司法,2016,(04):26-32.
〔4〕李霖.非破產情形下有限公司股東出資義務不應加速到期—江蘇泰州高新區法院判決吳紅兵訴冠星公司等委托合同糾紛案〔N/OL〕.人民法院報,2016-12-22(006)〔2016-12-22〕.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6-12/22/node_7.htm
〔5〕蔣大興.質疑法定資本制的改革〔J〕.中國法學,2015,(06):136-158.
〔6〕李建偉.認繳制下股東出資責任加速到期研究〔J〕.人民司法,2015,(09):50-56.
〔7〕趙旭東.資本制度變革下的資本法律責任——公司法修改的理性解讀〔J〕.法學研究,2014,(05):18-31.
〔8〕岳衛峰.公司非自愿債權人的法律保護〔J〕.法律適用,2012,(06):47-50.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