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娟
刺萼龍葵是外來入侵有毒有害雜草,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對侵入區域的農牧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通過探索刺萼龍葵綜合防控技術模式,研究不同生境的刺萼龍葵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為防治通遼地區刺萼龍葵進一步擴散提供科學依據。
一、刺萼龍葵特性
1、植物學特性
刺萼龍葵別名堪薩斯薊、黃花刺茄,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雜草,原產北美洲美國西南部,目前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分布,是我國外來有害雜草,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危害。
(1)莖較直立,表面帶有針狀硬刺,刺長為0.3-1.0cm。基部多木質化,株高15cm以上,有的高達80cm。株型類似灌木。通常主根發達,須根多。
(2)葉呈互生狀,著生有4-8條放射形星狀毛;葉脈和葉柄上均生有黃色硬刺。葉片呈卵圓形,有不規則羽狀分裂。
(3)花為黃色,花萼長刺,花瓣披星狀硬刺。通遼地區花期通常在6-9月。
(4)果實為球形漿果,成熟時呈黃褐色。果皮較薄,自頂端開裂后種子散出。有硬刺。
(5)種子多為黑色,常為厚扁平狀不規則腎形,數量多,單株種子數量能夠達到38000~39500粒,具有極強的繁殖后代的能力。
2、生物學特性
刺萼龍葵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繁殖能力、傳播能力和毒性,同時種子具有休眠性。無論是道路兩旁,還是田間地頭,甚至在沙地、荒地或垃圾堆放的地方,只要當地生境遭到破壞后被其侵入,刺萼龍葵都能很快成為優勢種群,從而嚴重危害生態環境。
(1)適應性
刺萼龍葵在干旱、濕潤、貧瘠、肥沃的土壤中都能快速生長,適應性能極強。它的根須能夠很快扎入接觸到的植物根系里獲取營養;葉片寬大,會迅速爭奪當地植物的陽光、水分和生存空間,致使相鄰植物很難存活,從而形成優勢單一群落,消耗掉土壤中的大量營養,造成土地養分消失殆盡,變為荒灘。
(2)繁殖性
刺萼龍葵的植株能夠產生 18-35 枝花序,每個花序又能開放 12-25 枝花朵,不能自花授粉,但授粉昆蟲種類很多,平均每個植株可產生1-3 萬粒種子,繁殖能力極強。
(3)傳播能力
刺萼龍葵只能通過種子傳播。當植株成熟時,其主莖距離地面較近處就會自然斷裂,斷裂的植株就會像風滾草一樣進行滾動。果實具刺,隨著滾動的植株將大量種子傳播出去。也可通過動物的皮毛、交通運輸工具或人類活動等各種媒介進行傳播,在新環境中快速大量蔓延,形成新的優勢種群。
(4)毒性
刺萼龍葵的葉片、果實中都含有茄堿。這是一種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顯著的麻醉作用、毒性較高的神經毒素,牲畜誤食后可導致中毒甚至死亡。另外由于它的莖葉、花朵、果實都具有針狀硬刺,無論是山羊還是綿羊,掛到身上,都會對羊毛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5)種子休眠性
刺萼龍葵的種子具有休眠性,在25℃恒溫條件下,不經過任何處理,種子發芽率較低,幾乎不萌發。但是堅硬的種皮可以使胚組織得到保護,仍然具有萌發能力,在不利于其生存的環境中保持活力,一旦條件允許,便可大量繁殖。
二、通遼市入侵情況
1、通遼市刺萼龍葵主要生長于各種土壤中,常見于荒地、過度放牧草地、沙地、農田、路旁、河岸、建筑垃圾等地塊,由于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十分強,侵入后極易形成優勢種群,從而搶占其他植物的陽光、養料、土壤、水分作為自己生存的基礎,能夠適應溫暖氣候,無論在潮濕的耕地上還是在干旱的沙地中,它的蔓延速度很快,即使在牲畜欄里、垃圾堆、建筑垃圾、石頭縫中也能生長。具有高度的危害性。一旦在草原上大面積發生,對畜牧業的危害將是毀滅性的。
2、2015年在通遼市開魯縣境內發現,2018年據農牧部門調查,全市刺萼龍葵發生面積18540畝,主要集中在科爾沁區、開魯縣、扎魯特旗三個旗縣區,其中:林地發生面積1050畝,草原發生面積11040畝,其它生境(溝渠、路旁、村屯周邊)發生面積6450畝。
三、防控措施
1、人工、機械防除
在刺萼龍葵植株生長初期,尤其刺萼龍葵3-5葉期,植株生長較為緩慢,莖葉的針狀刺還沒有變硬,是將其徹底鏟除最佳時期。在生長不是很密集的稀疏地帶,可以采取人工鏟除的方式,在大面積發生的生境,應該選擇機械進行防除。
2、化學防治
刺萼龍葵的苗期和開花前期,都是化學防治的最佳時期。可根據不同時期選擇高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苗期植株對2,4-D較為敏感,防除效果很明顯。但是開花后就會對2,4-D就有很大的抗性。在開花前期,將2,4-D和Banvel混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3、替代防治
在草牧場及農牧交錯帶,除了采取機械或人工鏟除外,還可根據不同土壤條件可選擇種植生長速度快,且多年生,易形成密叢的植物。如沙打旺、沙棘、錦雞兒、紫花首蓿、羊草、披堿草等,對剌萼龍葵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也可收獲牧草產量,一舉兩得。
四、防控建議
1、刺萼龍葵對通遼市草原生態修復、草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恢復構成了嚴重威脅。建議將刺萼龍葵的防控工作納入草原修復項目中,作為草原生物災害防治的主要內容之一,助力防治工作。
2、建立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機制,堅持部門分工協作、精準施策、多部門聯合治理,由于有害生物生長的生境不同,涉及的管理部門不同,特別是農牧、林草水務等部門需要團結協作,統一協調治理,以達到控制防除的目標。
3、通過媒體、宣傳資料、宣傳圖冊等多種形式宣傳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提高廣大基層干部、農牧民群眾防治有害生物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另外,不同行業組織專業技術防治人員,在防治的最佳期聯防聯治,確保防治工作組織到位,防治精準。
(作者單位:028000內蒙古省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