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仲 岑云程
靖西市2017-2018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本文闡述了靖西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現狀,分析創建工作以及發展存在問題,并對本市示范區創建發展提出意見建議,更好推動產業發展,促脫貧固脫貧。
靖西市2016年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以來,農業產業發展較好的鄉(鎮)均積極申報縣、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通過上級部門、專家評審,靖西市2017年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四星級)有1個,入圍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縣級示范區有2個,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鄉級示范區有2個,入圍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鄉級示范園有2個,2018年認定的百色現代特色農業縣級示范區4個,鄉級20個,成績顯著,帶動當地農業脫貧增收,示范帶動效果好。
1、建設現狀
(1)示范帶動效果好
靖西市海升現代柑橘產業(核心)示范區示范區以“公司+基地+職業農民”的方式,組織干部群眾開展柑橘種植新品種、新技術現場學習培訓,全面提升農戶柑橘科學種植水平。示范區輻射帶動我市發展優質水果產業,兩年來,帶動3200戶種植柑橘4.6萬畝,全市柑橘種植面積達到8.7萬畝,年產3.2萬噸產值1.1億元。靖西市新靖鎮隆江高端草莓示范區為靖西及其周邊農戶提供產業培訓及就業指導,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依據海升集團已建設的項目所具備的相關經驗,示范園為當地提供5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草莓加工項目也提供1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農業旅游項目提供近100個就業崗位。整個項目預計為當地最少創造7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可達1.5萬元,年為貧困戶支付工資1050萬元。
(2)強化工作措施,推進“五化”建設
經營組織化。制定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成立專職工作機構并配置專職工作人員,編制了詳細的建設規劃,將示范區創建工作納入政府績效進行管理。同時,全力提升基地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培育扶持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1個家庭農場加入示范區建設。通過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銷售的產業化經營,全力提升示范區組織化建設水平。裝備設施化。建立以企業投資為主,政府扶持投入為輔的資金投入機制,按現代農業的標準要求抓好配套建設。示范區引進國際先進的農機設備實行機械化作業,并采用全球最可靠的水肥一體滴灌系統實現節水灌溉和精準施肥,最大程度的做到省時省工、節水節肥、高產高質。
2、存在的問題
(1)資金投入有待加強。
目前,基礎設施和相關的配套建設與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標準要求還有差距。
(2)配套設施建設滯后。
園區管理中心等多項配套設施還沒有開工建設。
(3)園區用工難。
由于示范區自身產業的特殊性,園區每天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從事植保、園藝工作。植保、園藝工作的質量決定著草莓的產量。
3、發展對策
(1)加大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周圍農民增收;
(2)建設旅游服務設施,打造集種植、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示范園區;
(3)生產優質的產品,建立自己的水果品牌,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帶動靖西水果業健康的發展。
(4)進一步完善無毒柑橘苗木繁育中心隔離苗圃的建設,繁育合格的無毒苗木,為靖西柑橘種植提供優良苗木,加快水果產業發展。
(5)加大對示范區投入,及時完善建設規劃,落實在示范區內建立加工廠房和冷鏈物流。
(6)整合財政資金,重點投入示范區建設
在示范區的建設中,應通過整合財政資金、購買農機、整田、修路、修水利,開展農業綜合開發、菜籃子工程建設及農民培訓,充分發揮項目資金使用效益,使農業設施不斷完善,明顯提升示范區主導產業的生產水平。
(7)培植優勢產業,扶持產業發展
應堅持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培植優勢產業,充分發揮土地潛能,加強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推動產業發展。
(8)引導農戶轉變觀念,走提質增效的農業發展道路
推動農業生產由數量導向向質量導向轉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資源消耗型向生態循環型轉變。如核心區面積3109畝,拓展區5000畝,輻射區10000畝,涉及新靖鎮、武平鎮、化峒鎮、同德鎮等。示范區引進國家級龍頭企業陜西海升集團,并培育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加入示范區建設,并通過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銷售的產業化經營,全力提升示范區組織化建設水,同時,在新靖鎮城良村建立無毒柑橘苗木繁育中心,以及柑橘病毒檢測及脫毒處理中心,年育苗能力200萬株以上,年供接穗100萬枝以上,年帶動當地農民就業2萬余人次,苗木繁育中心預計年創收3000萬,柑橘生產質量明顯提高,土地整治和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采后實行商品化處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加快收購進度,節省勞力,增加果農收入。
(作者單位:1.533800 廣西靖西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533800廣西靖西市魁圩鄉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