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川
水稻機械化插秧是墾區水稻種植的主要手段,相比與傳統的水稻種植(人工插秧)更易操作,省工高效、節本、增產、增收。推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對墾區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優勢
1、利于水稻高產穩產
水稻機械化插秧比一般大田增產3%~8%。高產穩產主要體現在:機插秧規格統一,利于農事操作,一方面保證基本苗,另一方面也減少了雜草滋生;水稻小苗是帶土和立苗移栽,早栽秧苗入泥淺,利于早生快發,形成有效大穗;實行寬行密株種植方式,增大邊行優勢,使田間通風透光良好,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個體和群體均衡生長,稻株成穗率提高。
2、省工節本作業效率高
水稻機械化插秧作業穩定性好、易操作,以機械插秧代替人工,減少了農民工作量,減輕了水稻插秧的工作強度;水稻機械插秧減少了育苗所用的田地,也減少了秧盤、營養土、地膜和用種量;機插秧每天步行式可插15~20畝,乘座式可插50~60畝,栽插效率高,比手工插秧節省3個工,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種植效益。
3、利于標準化農業發展
機插秧種苗質量好,操作較簡便,機插秧技術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統一防治病蟲害的特點,體現了用工少、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促進水稻規?;洜I和標準化生產,非常有利于標準化農業發展。
4、促進勞動力轉移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作業性能、作業速度和作業質量,加上專業合作社集中統一的管理,減輕了種植農戶的勞動強度,也因此減少了對于勞動力數量的需求,促使一部分勞動力轉移到其他的行業開辟新職業,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二、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特點
1、規范栽培
基本苗由每個穴里所插的水稻株樹和每畝水稻所插的密度決定,水稻插秧機技術可以量化調節水稻栽插深度、基本苗、株距,便于機手根據所插基本苗調節每畝所插蔸數及每蔸株數,可充分滿足農藝技術要求,為實現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不損害秧苗
水稻插秧機良好的液壓仿形系統使田間作業穩定,液壓仿形系統能夠保持機械平衡與秧苗深度一致,可隨大田表面和硬底層的上下起伏不斷調整水稻機械的狀態,并且,隨著土壤表面土質硬軟的不同,機械般板會保持一定的接地壓力,避免由于強烈的壅泥排水對秧苗的傷害,保護幼小的已插秧苗了提高插秧的質量,從而縮短緩苗期,使秧苗早生快發。
3、機電一體化程度高
水稻插秧機采用的是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一體化程度高,可以進行自動控制,充分保證了機具的操作靈活性、可靠性和適應性。
三、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要點
1、育秧準備
(1)精細作床
水稻秧田應該是田面平坦、便于管理、排灌性能好、運秧方便的田塊。苗床要備足床土,床土以稻田表土,旱地松土,秧溝泥為佳,曬干搗細過篩后使用,床土要求松、細、肥;土瘦要拌肥,將細泥與過磷酸鈣、碳酸氫鉀均勻拌和、堆悶,按1:2:4比例,若土肥則不用拌肥。保證床土播前吸足水分。
(2)適時播種
參照當地常規插秧時間,推算適宜的播種期,適時播種, 在鋪放好的育秧載體上鋪放床土,確保床土水分在飽和狀態。機插秧對秧齡要求嚴格,秧齡18~20天適合機插,要分批播種,生育期短的品種,適時播種適時栽插,生育期長的品種,旱播旱栽,根據水稻品種和農藝要求,確定適宜的播種量進行播種,落谷要均勻,播后立即再進行覆土和覆膜工作,覆土厚度以 0.05~10ml為宜,防止表土板結、種芽失延。
(3) 種苗管理
育苗是機插秧成功與高產的關鍵,應按照生產要求培育壯秧,前期保持床土濕潤,播種后揭膜前不灌水,立苗期做好保濕工作,待秧苗達到2cm,齊苗后及時揭膜煉苗,秧苗三葉期以前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保持床土或盤土濕潤不發白,育秧期要注重根系的培育,為保證秧苗純度,要經常拔除雜草和雜株,并且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秧苗符合機械化插秧標準。當苗高12~17cm,葉齡3.5~3.8葉,白根數10條以上,單株綠葉2.5葉,秧苗青秀無病符合機插秧壯苗標準。起秧前,秧塊要脫水l~2天,便于秧片硬實成型,利于機插。
2、高標準插秧
(1)精細整田、沉實土壤
整田要精細,大田耙地滅茬墁平后,田面應整潔平整,無雜草雜物,高低不過寸;整地后保持水層2~3天,并進行適度沉實,以避免栽插后有浮秧,倒秧或栽插過深,從而提高機插質量。沉實要做到水層適中、上爛下實、上細下粗、細而不糊,砂質土沉實l天左右,黏性土質沉實2~3天,達到泥水分清。注意插秧要薄水機插,機插時田間保持薄水層2~3cm。
(2)機械化插秧
水稻是否能高產、穩產由機械化插秧的作業質量決定,也是機械化插秧技術的關鍵。機插前秧塊床土含水量應在40%左右,機插穴株數常規稻和雜交稻不是相同的,常規稻每穴5~6株,雜交稻每穴在3株以內,機插秧要薄水栽秧,秧苗栽插后不漂不倒,深淺適宜,插秧深度在20~30mm為宜,淺水活棵。機插秧加裝精準施肥機,插秧時精準同步施肥,按每畝施30~40kg的51%復合肥,插完秧后覆寸水,切忌水過秧心,做好“平水缺”。防止客田串水造成田間水層過深,出現漂苗、倒苗或爛秧。機械插秧注意行走要直,接行寬窄要一致,秧片接口要整齊,漏插率≤5%、漂秧率≤3%、傷秧率≤4%、翻倒率≤3%。
3、加強田間管理
(1)科學水肥管理
水稻秧苗栽后及時灌淺水護苗活蔸,間歇灌溉;分蘗期淺水勤灌;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曬田,拔節孕穗期保持淺水層10~15天;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防止斷水過早,干濕交替。及時追施返青分蘗肥,分蘗肥應分次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栽后15天再施1次分蘗肥促平衡,促進有效分蘗,利于形成大穗。
(2)適時曬田
及時早曬田,水稻秧苗總莖蘗苗達目標成穗數的80%時開始曬田,改善通風透光條件,要多次曬田控苗,控制無效分蘗,提高群體質量,保證低位分蘗成大穗。遇陰雨天要開溝曬田。
(3)化學除草
使用小苗除草劑在水稻返青分蘗時進行化除,畝用68%吡嘧?苯噻胺可濕性粉劑或55%吡嘧丙草胺乳油50克拌肥料撒施,施后保持一定水層5~7天,如后期還有雜草,可施用25%五氟磺草胺油懸浮劑80ml對水15kg在雜草二三葉期噴霧。
(4)防治病蟲害
重點防治條紋葉枯病、三代三化螟。
(作者單位:155800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