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 盧朝發 單晨旭 朱明
一、水環境與養殖的關系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淡水養殖業集中在漁業中的比例不斷增加,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水產養殖產量高于漁業產量的國家。雖然水產養殖加快了漁業的進步,但是同時也給水體環境帶來了污染,破壞了水體原本的生態平衡。抑制了淡水養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要加快解決水污染等問題,確保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養殖水蛭需要的水環境
1、溫度
溫度對水蛭的流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初冬時節,當空氣溫度在10°C以下時,水蛭將鉆入比較軟的土地之中,達到的深度大概約為15-25厘米,此即進入冬眠狀態。到次年的春天,在表面的溫度能達到約14°C左右時,水蛭開始出土進行繁殖。水體的溫度是影響水蛭繁殖的重要因素。溫和的水流可以加速水蛭的孵化。
2、酸堿度
水蛭對水體pH值有比較寬廣的適應范圍。通常,水蛭,例如人造水蛭和金獺,可以在相對寬的pH 4.5-10.1范圍內存活很長時間。 因此,可以說水蛭可以適應堿性環境并且更喜歡生活在酸性環境中。當pH超過10.2時,由于有機物質或腐殖質的上升引起的有毒物質的嚴重污染,水蛭不能適應或死亡。因此,當提高水筏并發現肥料或天然物超過標準時,應及時測量pH值。人工飼養水蛭,發現肥料或天體超標時,應及時測定酸堿度。當發現水質過高(包括正面和負面)時,應及時采取部門換水等措施。
3、鹽度
除陸地生物以外,水蛭還可以分為淡水水蛭和海水水蛭。在淡水中,大多數水蛭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低鹽度的稻田中。有些物種是在河口發現的。但一般水體中的水蛭含鹽量不應超過1。當提高水分時,不應添加鹽,否則對水蛭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生活在海水中的水蛭具有很強的耐鹽性,能在含鹽量為6-7 的海水中存活。
4、水深
在水蛭繁殖季節,大部分水貂在沿海和淺水區流動,很少在深水中流動。 水獺高度集中在淺海岸水生植物或沿海濕土或草原。 一方面,這些地方營養豐富,食物來源廣泛。 另一方面,它們也很容易修復和預防。
5、水的含氧量
大部分種類的水蛭可以忍受長時間缺氧的環境。這是由于在水蛭中沒有氧氣的共生細菌的無氧呼吸。即使沒有外部氧氣,球形假單胞菌也能水解儲存在水蛭中的營養物質,以便在短時間內維持其生命。當氧氣在完全耗盡時,水蛭通常還可以繼續存活2到3天。在正常生存環境中,大多數水蛭都生活在含有0.7毫克/升溶解氧的水中。當溶解氧含量低于一定水平時,水蛭不能適應或鉆離水面。在溫暖的空氣中,由于氣壓較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蛭表現出不安的情況并且移動到地面或海岸。我們可以利用水蛭的習慣來預測天氣變化。
三、水環境對養殖水蛭的影響
1、氮磷對養殖水蛭的影響
為了促進水蛭的生長,農民通常會投入大量的飼料或蝸牛,其中大部分都會超過網箱中水蛭的消耗量。這些多余的飼料將通過網狀物流出籠子,死掉的螺螄不能及時清理發生腐爛,從而增加水中的 N量。此外,由于培養密度高,每單位體積水蛭的水蛭量也會增加。這些排泄物富含尿素和氨等營養物質,水中N和P的量增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2、化學需氧量對養殖環境的影響
水體中的溶解氧是水生動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通常,天然淡水具有比較低的溶解氧含量和較大范圍的含量變化。據有關資料顯示,由于環境中缺氧直接或間接殺死的魚,蝦,蟹等約占死亡總數的60%左右。因此,了解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變化規律,提前了解缺氧的原因和預防措施,提高養殖效率。
3、硝酸鹽對養殖水蛭的影響
硝酸鹽是氨和氮的最終氧化產物。容易滋生細菌和藻類,水質容易惡化。這是需要換水的,即使是最好的水過濾設備也不會避免水的老化。亞硝酸鹽是氨和氮未被完全氧化的產物,其毒性非常強,特別是當pH值降低時。亞硝酸鹽的來源主要是由于在氨氮存在下缺乏氧和氨轉化微生物。因此,氨氮不會轉化為植物可以吸收的硝酸鹽并轉化為亞硝酸鹽狀態。水蛭養殖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應控制在0.05 mg / L以下。
四、緩解水環境污染對養殖水蛭影響的措施
1、科學規劃養殖
適當增加飼料中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減少飼料中N的排泄,從而減少單位生物量的排泄。按照科學的投喂標準投喂誘餌,盡量減少誘餌殘留量。在養殖過程中,應考慮水溫,季節,溶解氧,魚重等因素,并應及時調整飼料量,飼喂速度,飼喂時間和飼喂次數。此外,誘餌篩選方法可用于最小化破碎的誘餌,以減少由誘餌損失引起的水污染。
2、利用物理與化學方式改善水體質量
在一些淺水區域,具有凈水功能的水生植物也可以達到良好的緩解效果。當植物生長和收獲時,它們在水中吸收的氮和磷也將從水中除去以凈化水。水生植物凈化水主要通過太陽能固定無機鹽來實現。屬于循環利用資源。恢復后也可用于其他領域。可以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良好的經濟效益。主要通過應用水質改善材料,水交換和使用富氧設備來減輕水環境污染。使用物理和化學手段的主要目的是為有益生物的生長和生態系統的健康運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在集約化淡水養殖過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物理和化學措施,但應該指出減輕水環境污染的物理和化學措施需要大量投資,而且往往會產生一些副作用。生物方式沒有副作用,但它們也產生一些經濟產品或為魚提供一些誘餌。它具有可操作性強,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
3、加強管理力度
隨著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水產養殖業產量最高的國家。 然而,隨著中國水產養殖密度的不斷增加,水產養殖的密度超過了水環境的總體容量,對周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因此,政府必須關注淡水養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加強對水產養殖環境的污染控制。有關部門要嚴格管理農民,認真調查農民在水產養殖水域的藥物釋放,嚴格禁止過量使用藥品。同時,它監督和檢查水產養殖水,以防止農民向外界排放廢水,并造成外部污染。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管理,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保護農民的水資源和生態資源。此外,農民必須了解環境保護并提高他們對淡水養殖的認識,以確保淡水養殖的效率。此外,政府還應加強對漁業資源的保護,注重科學規劃和指導,使中國淡水養殖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222005 江蘇海洋大學 海洋生命與水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