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紅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污染、非點源污染、畜禽產業的污水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氨氮污染和亞硝酸鹽污染的其他原因的增加,水體中的藻類和其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富營養化污染,其可導致水中溶解氧的過渡消耗致使水產生物無法存活,不僅降低了經濟效益,還破壞了生態環境。水體中的氨氮和硝酸鹽具毒性,其對水產養殖產品的產量及品質有一定的影響,嚴重制約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高密度工業養殖技術的不斷普及,對氨氮污染控制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因此,找尋合理的方法將氨氮和亞硝酸鹽氮的危害性降到不具備威脅的范圍內,實現水生物的健康生長,成為目前人們研究關注的熱點。
一、水產養殖中氨氮與亞硝酸鹽氮的危害
魚蝦蛋白質的代謝就會產生氨,甲殼類動物的排泄物含有超高的氮,所以氨氮的產生是無法避免的,在水產養殖中如果不能有效對水中氨氮含量進行有效降低,會嚴重危害魚蝦的正常生長,甚至會讓魚蝦身體中的酶產生作用,導致其被毒害;亞硝酸鹽氮對水產品的危害在于能破壞魚蝦器官,導致魚蝦難以進行氧氣的輸送,必須對這些危害因素進行有效預防,保障水產養殖戶的勞動資本。
以對蝦的危害為例,根據相關專家的研究發現,氨氮對蝦的幼體具有毒害的作用,蝦會隨著不斷的增長而增強對氨氮的抵抗力,而蝦的幼體則難以承受,在蝦的幼體培養中,氨氮會基于LC50的安全濃度為0.093mg/L,EC50的安全濃度則為0.025mg/L;用亞硝酸鹽氮對蝦幼體進行實驗,斑節對蝦自無節幼體變態到仔蝦的發育過程,蝦的幼體隨著成長對亞硝酸鹽氮的耐受性不斷增加,無節幼體的亞硝酸鹽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濃度為0.11mg/L左右;仔蝦的亞硝酸鹽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濃度為1.36mg/L左右,由此得出,氨氮與亞硝酸鹽會讓蝦體中的PO、溶菌酶與SOD的活性變低,自由基氧化物會變多,導致蝦體的抵抗力衰減,正常生理被破壞。
以對魚類的危害為例,針對魚類的針對試驗,溶菌酶和堿性磷酸酶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得出魚類機體的代謝與免疫情況,魚類出現疾病主要因氨氮、亞硝酸鹽氮及溶氧低而引起的。當今固有的認知,氨氮和亞硝酸鹽氮對魚類產生獨立是因為物質進行魚的血液中,改變了魚類徐紅蛋白分子的Fe2+氧化成Fe3+,就會造成魚類血液中的載氧功能受到影響,就會出現窒息死亡的情況。
以對河蟹、鱉的危害為例,在養殖中,水質中的含氨量超于6mg/L,就會造成鱉中毒,其明顯的表現為鱉的身體干癟、出血、長疙瘩,甚至是不愿在下水,所以水產養殖戶一定要注意,保證水質中氨含量的合理性;亞硝酸鹽氮對河蟹與鱉都有毒害的作用,其后果是嚴重的,也要保證水質中的亞硝酸鹽氮在0.15mg/L以下,這種濃度是不會對河蟹和鱉產生危害。
二、水產養殖中氨氮和亞硝酸鹽氮的治理措施
1、物理方法
(1)沸石粉
天然的沸石含有堿金屬和堿土金屬,其特性是有良好的吸附性和較好的分子孔隙度和催化性能等,因而能應用廣泛,不僅在水產養殖中得到廣泛應用,還能應用到畜牧業之中。沒有結晶水的沸石粉,表現疏松多孔,有很強的吸附性,對氨、二氧化碳等有毒物質進行有效的吸毒,利用沸石粉的特性運用到水產養殖中,能有效避免有害物質對水生物所造成的危害,從而保證水生物的良好發育。
(2)麥飯石
這是一種天然礦物保健品,具有西湖行和離子交換性,也因為這樣的特點,對水產養殖的水質凈化具有針對性。但使用要合理,根據相關調查,麥飯石的劑量提升,其水腫的氨氮與亞硝酸鹽氮的成分都得到明顯減低,具有很好的凈化作用。
(3)納米凈水材料
納米技術是新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在各行各業中都能得到有效利用,水產養殖業也一樣,使用納米凈水材料進行應用,居然能做到長期不換水的情況下,水生物還能健康發育,這樣的先進科技運用到水產養殖中,一定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2、化學方法
(1)次氯酸鈉的使用
它是一種漂白劑,與水反應會產生中新生態氧,是具有很強的氧化作用,對水中的浮游植物具有殺滅作用,超過一定的濃度會損傷細胞色素和生物組織,將其進行合理的應用,能將亞硝酸鹽氮轉化為硝酸鹽氮,這種成分是不具備毒性的。但是要進行亞硝酸鹽氮的轉化,實際需要三倍左右計量的次氯酸鈉,其中包含了水中的特殊性。
根據相關專家的試驗發現,運用次氯酸鈉對水中的亞硝酸鹽氮進行轉換,但水中的亞硝酸鹽氮超過0.15mg/L時,需要在水中加入熱石灰,在加入次氯酸鈉,效果比單獨使用次氯酸鈉更好。
(2)臭氧的使用
臭氧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對亞硝酸鹽具有降解作用,根據相關的試驗發現,只要水中含有臭氧,其中的亞硝酸鹽就會被氧化。
(3)生物學方法
運用生物學方法進行氨氮與亞硝酸鹽氮的預防,其方法中運用比較廣泛的是光合細菌法,光合細菌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常見物質,其作用能參與地球物質與能量轉化的循環中,但運用到水產養殖中,光合細菌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微生物。根據相關試驗發現,當水中的亞硝酸鹽的濃度處于0.01~5.0mmol/L時,其光合細菌能在7天內對水中大半的亞硝酸鹽進行去除,水產養殖中運用光和細菌支撐的菌劑,能降低水中一半的亞硝酸鹽濃度,并根據水質的實際情況與菌劑的運用合理性,所起到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光合細菌在代謝中是能釋放具有消炎效果的抗病因子,從而對水質中的一些有害物質進行抑制,比如霉菌和愛德華菌,通過對這些細菌的抑制,也能實現水生物的健康發育,將出現疾病的幾率降到最低。
從文中所知,水生物養殖中,對水生物產生最大威脅的就是氨氮與亞硝酸鹽氮,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濃度降低,將會嚴重威脅魚類、蝦類、河蟹等水生物的正常發育,導致大批的死亡,為養殖戶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氨氮與亞硝酸鹽氮的預防是每個水生物養殖戶所重視的問題,本文提出了當今合理有效的氨氮與亞硝酸鹽氮預防措施,希望能幫助養殖戶們解決當前的困擾。
(作者單位:335500 江西省萬年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