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姜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勞動力交流也日益明顯,大部分的農村青、壯年選擇到城市打工,而從城市反向流入農村的人才卻并不能承擔農耕勞作的主要勞動力。這一時代性的變化,使農村的勞動人口變為婦女及老人等弱勢群體,勞動力已呈現明顯不足,大面積的土地閑置也為我國的農業發展造成阻礙,為改善這一情況,我國有關部門提出關于新形勢下培育職業農民的戰略部署,全面計劃陽光工程的落實方案,推行新時代職業型農民的培訓工作,使外出務工人口能夠認識到農耕的重要性,以此來促進農業勞動人口的增長。
1、新形勢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工作的背景與作用
(1)互聯網+技術的時代背景
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城市與鄉村的過度,也使得互聯網+技術進入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區域,截止2015年底,我國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已達到40%,相比2014年的相關數據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傳統意識上的農村是封閉的,但互聯網+技術使我國農村正在逐漸朝向現代化、信息化的趨勢發展,根據相關專家的預測,未來我國農村建設的目標,將實現90%的網絡覆蓋。從當下的農產品銷售市場狀況來分析,互聯網+技術也在全面的改變農民的生活形式,足不出戶了解社會信息,以及實現互聯網競銷平臺建設,都為我國農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如何在推銷農產品的過程中尋找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是眼下農村發展形勢的重要挑戰。有關部門在推廣過程中更要注重對電子信息平臺的利用,而不能放任互聯網+技術僅作為農民的娛樂方式存在。
(2)城鎮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不可否認的是,現代新農村建設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大量的脫農現象使我國的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并且大部分的勞動力選擇到城市內打工,也使農耕發展嚴重滯后。社會文化思想的革新,使農村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向往城市的生活,極少有青壯年仍愿意留在農村堅持耕種,而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一些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也只能選擇文化水平要求較低的崗位。城鎮化發展中的勞動力流失,使農村規劃中呈現出嚴重的老齡化現象,那么隨著勞動力的減少,實現現代新農村建設的生產規模化,也就是農村城鎮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農民農作生產方面的利益,國家要從涉農經濟的宏觀調控與扶持入手,提高農村農耕生產的吸引力,使農村生產經濟能夠在政策的扶持下得到蓬勃發展,最終吸引務工人員重新回農。
2、新形勢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1)注重基層推廣工作,把握扶持政策的核心要義
在基層推廣工作中,各級政府與部門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在把握政策核心要義的基礎上完成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其中,建立和完善培訓機制,是實現農民教育普及的依靠,而相關機制所伴隨的信息服務與勞動保障,是對農民創業及風險支持方面的有效扶持,從各個方面綜合起來的看待,能夠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并且在農民承擔某項生產項目時,我國相關扶持政策也能夠為農民在信貸方面提供福利與優惠,這無疑是對農業生產的促進。對于一定地區以內的生產大戶,基層管理部門也要予以獎勵,使其生產大戶起到區域內的帶頭作用,為職業農民隊伍的壯大與發展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對于農村生產人口的后備力量建設,基層管理部門要將目光放在青壯年身上,年輕人對于事業的追求與熱愛,都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其務農的信心得以增強,而且年輕人的培訓力度要加大,才能全面提升我國農民階層的文化水平,為未來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同時對于返農的勞動人員,相關部門應加以政策鼓勵,使進城務工的年輕人能積極回到農村,提高務農生產的意識,增強青壯年從事農業生產的吸引力,促進新興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
(2)立足于實際生產,全面落實農業生產的調研工作
之所以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其工作的本質是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而農民培訓的立足點要基于實際農業生產,相關管理部門要充分研究我國相關政策的要義,避免形式主義出現在基層工作中,才能確保培訓工作行之有效,否則就容易造成“面子工程”的窘境。對當下時代職業農民的培訓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有關部門不斷深入、不斷研究,才能收獲良好的培訓效果。而我國近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刺激了農業產品市場的經濟增長,部分農民在生產的過程中也并不僅滿足于傳統的勞作方式,生產者在生產需求之下主觀上也形成生產能力的求知欲望,這也為相關基層部門的推廣工作提供了客觀條件。如何實現農業致富與科學生產,將是當下時代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挑戰,只有立足于實際的培訓工作,才能為我國農業進步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因此,在培訓方式上,要結合農民的文化水平情況,采取適當的調整,設計符合當地區域生產的農作知識板塊,以“普及”為主,“教育”為輔,雙管齊下全面調整當代農民的新面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大范圍推廣,有關部門也可建立網絡信息平臺,豐富培訓的模式,從調研的角度上講,也可吸納社會高等人才,從事農村推廣工作,帶動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新形勢觀念的影響下,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要滿足實際生產需求,才能制定出更為有效的教育培訓方案。其中,生產經營型的職業農民,更能符合我國現代新農村建設的需求,結合我國多年的農業基層推廣工作的經驗,吸引社會高等人才參與培訓工作,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培養新時代職業型農民,更應從文化與素養兩個方面入手,方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266600山東省萊西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