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顧名思義,農業合作經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形式,從其產生至今經過了多次改革。在社會不斷進步、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農業合作經濟的腳步日益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指通過現代化的生產模式和日常管理,有效組織農產品的一體化生產以及經營。筆者在本文探究發展農業合作經濟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層次關系,并且提出了一些個人看法和意見。
如今,農業產業化經營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其組織形式的創新是通過合理方式擴大整體經營規模、發揮要素規模的優勢,最終達到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的“雙贏”效果。認真探究農業合作經濟與產業化存在怎樣的關系,能夠穩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準,有效促進農業合作經濟,對推動中國農業發展體制創新具有重要性的戰略意義。
1、農業合作經濟與產業化經營總體概述
(1)農業合作經濟整體概述
實事求是的講,農業合作經濟在廣義上堪稱農村經濟改革中一項意義重大的改革。農村合作經濟在狹義上一般指的是我國農村新型合作所產生的經濟模式。在該模式下,農民自發有序的遵循合作制生產原則,將農業的生產、技術、加工以及銷售等重要環節有效組織成型,依靠家庭經營為主體的經營方式,注重商品化與專業化銷售方式,持續且穩定的向組織成員提供綜合性的經濟服務。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具有鮮明中國農村特色的新型合作式經濟模式,而在這種經濟模式的帶領下,農民更加積極的生產勞作,力爭創造更多農業價值。
(2)農業產業化經營整體概述
客觀而言,農業產業化經營,又稱貿工農一體化,可以簡稱為農工商一體化和產加銷一體化。就我國目前農業體系和農業發展的大勢來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質確實較為復雜,其主要是以管理現代工業生產的方式來對農業生產、銷售、經營等環節進行管理。具體來說,國內外農產品的廣闊市場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目標和導向,農業產業化經營依靠科學技術為支持,優化主要產品經營及生產,并且對農業經濟進行區域化的綜合管理模式,最終形成綜合性、一體化的生產與經營管理體制。
2、農業合作經濟與農業產業化“相輔相成”
平心而論,在我國現有農業經濟發展宏偉藍圖中,農業合作經濟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關系可以歸納為: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兩種表面上看并不相同的經濟范疇,實際卻已有機結合、互相融合。某種程度上講,農業產業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呈現出相互融合的趨勢,并且在當今社會,農業產業化經營已經正式奠定了合作經濟的發展基礎,其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1)二者本質相符 都具自主發展特色
合作經濟,是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經濟在不同領域中擁有著不同方式的發展路線。筆者要強調的是,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業合作經濟的本質完全相符。實事求是的講,農業合作經濟在合作經濟中占據一定重要地位,經過持久發展得到了農民廣泛認可和支持。探索農業合作經濟的本質不難看出:這種經濟模式完全能夠克服農村個體經濟的傳統局限性,有效建立出聯動的農業家庭生產合作主體模式。相比之下,農業產業化經營毫無疑問也是依靠合作經營的發展模式,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性,并且不被政府、市場等客觀因素和條件所限制,這一方面同樣也與農業合作經濟本質特征相符合。
(2)二者原則一致 理念不謀而合
眾所周知,農業合作經濟主要包括五項主要原則:1.民主管理原則。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方式是通過成員共同領導管理,體現了平等性和民主性。2.加入自愿原則。該原則很大程度上確保農村經濟健康、飛速發展,并且最大程度上適應農村家庭自身經營的基礎特點。3.資本報酬適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所獲得的股金中只能拿到利息卻不“分紅”,無形之中提升了農業合作經濟的總體競爭力與拓展空間。4.教育與培訓原則。農業合作經濟想要迅速穩定發展,就必須肩負起教育社員的義務,這一方面同大多數非營利性合作組織方法相同。5.組織間合作原則。合作的意義,在任何經濟大環境下都非常重要,只有在組織間進行充分合作,才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上述幾項農業合作經濟的主要原則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總體管理理念基本一致。我們可以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業合作經濟在原則上默契度十足,已經達到高度共識。
3、農業合作經濟已成產業化經營的主載體
(1)大力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管理、經營一體化
在目前我國農業經濟大環境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行之有效的將農村個體經營進行集中管理,顯然,這種發展方向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宗旨大抵相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一體化”的管理和經營獲得的成績喜人,不僅降低了交易的成本,而且最大化的提高了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平心而論,農業合作經濟日益規模化加集中化,有效的保障了農產品的品質,迅速提高了農業整體的競爭力。
(2)加速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
產業化經營前提是規模化,通過聯動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將個體農民相對分散的生產力集中成規模化的生產模式。當規模化生產穩定成型后,就需要通過完善技術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確保農業產品的質量始終保持穩定水平。此后,可以通過不斷加強集約化生產,最終達到效益最大化目的。除此之外,農業合作經濟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一個共同發展目標就是商品化,我們以某省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數據為例:2014年,該省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作物種植的總面積達75.89萬公頃,水產養殖9.92萬公頃,牲畜養殖高達760萬頭,總體計算共促使全省農民增收超過6000萬元。所以,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的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管理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不可忽視,只有不斷提高農業產品的商業化,才能讓農業穩步迅速發展。
綜上所述,農業合作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之間有著較為復雜和緊密的聯系,兩者之間既有相似點又有不同之處,總體而言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互惠共贏。只有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業合作經濟達成高度一致,才能讓我國農業經濟的未來之路一片坦途。
(作者單位:262400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營丘鎮財政經管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