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雖然央行將CPI上漲歸結為“供給沖擊”,但也提示要警惕“通脹預期發散”。接下來幾個月內CPI走高可能會對央行傳遞明顯寬松信號形成一些軟約束,這意味著后續穩增長措施可能會以寬財政和/或結構性改革的方式來增加就業機會、抑或用其他措施降低生產成本。綜合來看,短期內央行可能對使用寬松信號較強的政策工具采取較為謹慎態度,而傾向于采取“數量型措施”注入流動性,如逆回購、MLF投放等。中期看,在繼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彌補監管短板、以及修復中小銀行資產負債表之外,央行可能會加大疏通從LPR到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傳導機制。
華泰證券:央行在報告中專欄分析“正確看待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化”,指出現階段人民銀行擴表是“收緊”,縮表是“放松”。近期央行資產規模增長放緩甚至下降是降準所致,但降準放松了流動性約束,增大了貨幣創造能力,與國外央行量寬結束后的“縮表”有本質區別。我們提示后續央行價格型工具受通脹牽制,穩健略寬松的貨幣政策將主要通過擴信用發力,預計央行擴表在即,關注PSL等擴表工具,預計未來PSL發力主要方向可能從棚改轉為支持市政建設和公路等地方基建、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房等“類地產”領域。
聯訊證券: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是央行的重點目標任務之一,但降實體融資成本,采取的手段是市場化改革,現有的市場利率水平或已經達到了央行的合意目標,壓降市場利率(無風險利率)來降實體融資成本的觀點可能存在誤判。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會控制總量政策的實施,采取結構性的手段,加強對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有效性,近期調降MLF利率、加大MLF量的投放可能是這一操作思路的體現。新提“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匯率的波動在部分時期可能會對貨幣政策的操作造成影響。
恒大研究院:每個階段的宏觀經濟形勢都有一個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關鍵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拿掉豬以后都是通縮”,“不能為一頭豬犧牲國民經濟”,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未來貨幣政策的焦點是在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條件下,通過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2019年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26億元,同比增速8.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975億元,同比增速-0.5%。10月稅收收入增速轉正,帶動財政收入增速明顯回升,但這主要是去年四季度為配合減稅支持企業紓困,部分稅款延期繳納形成的低基數所致,剔除該因素,10月稅收增速-4%,而增值稅和個稅收入增速也均在負增長區間,體現減稅效應繼續深化。此外,收入回升而支出轉負,也意味著財政收支矛盾有所緩解。


——摘自海通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