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開松
上海股民王富濟在2009年深入調研片仔癀后,便開始“買買買”成了公司的二股東,至今持股超2703萬股。10年來,片仔癀的利潤從1.3億增長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1億以上。在公司利潤增約10倍的情況下,股價漲了15倍以上。像片仔癀這樣給投資者巨大回報的還有格力等龍頭。
也是在這十年,上證指數基本徘徊在3000點附近,80%股票都是負增長,只有約5%的股票讓投資者成了大贏家。不出預料的話,未來十年還會是結構分化的趨勢,那些強化或突破商業邊界且能創造更大價值的優秀公司會不斷地強化其市場地位。
微信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這個基礎上,騰訊從社交向金融科技等領域跨越,給了市場諸多想象力。而且,騰訊和阿里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帶動整個金融業快速升級。
美團也是一個從外賣開始一路做出系列創新業務的典型企業,在外賣領域,就算是阿里和螞蟻金服聯合拿出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還是難以對美團形成真正挑戰。而美團的“葫蘆娃”們:團購、票務、民宿、生鮮、金融,紛紛強勢進入其他商業巨頭的領地,這種創新能力使得美團有望和騰訊阿里一起成為中國最偉大的互聯網巨頭。
和以上兩家公司先打出自己的陣地再創新不同,拼多多是在阿里巴巴和京東基本上壟斷電商的情況下“搶點”介入,比如創造新的產業鏈,“拼農貨”模式連接農產品和4.2億用戶,這讓拼多多定義著電商的下半場。正是這種獨辟蹊徑的創新能力,使得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京東。
在醫藥領域,恒瑞醫藥是仿制藥出身,但為迎接創新藥時代所作的轉型,可以說是最為徹底的,這使得它成為中國醫藥一哥。
敢于擴大商業邊界,是企業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永輝超市從永輝生活向超級物種轉型,順豐控股從快遞向同城急送業務延伸,格力從空調向生活電器、高端裝備、通信設備延伸,都是希望能力延展、邊界擴圍,以實現轉型升級。
在科技龍頭里面,立訊精密從富士康產業鏈延伸到蘋果產業鏈,實現了質的飛躍,如今又進入了華為產業鏈,業務覆蓋范圍包括了汽車電子、通信、醫療、電腦,等等。匯頂科技則是從指紋芯片開始,如今在向綜合性芯片公司、物聯網領域延伸。
在化工領域,萬華化學先是在MDI領域收購瑞典國際化工,將行業格局從“4+1”格局“縮減”為4強格局,更是通過石化產業延伸產業鏈,開始推出新材料“解決方案”。10月17日,萬華全球首發全3D打印鞋材解決方案。“THE NEXT”將重塑運動鞋生命周期,這體現了萬華新的生命力。
在維生素領域,新和成不斷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旗下維生素VA、VE,香精香料等都進入世界前列。尤其是在被海外企業長期壟斷的蛋氨酸產品上,新和成經過長期攻關最終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汽車玻璃領域,福耀玻璃只占整個市場25%的份額,但卻擁有70%的行業利潤。而今,福耀收購德國SAM公司,鋁飾件的業務讓福耀玻璃從一家汽車玻璃的頂級供應商向頂級車門供應商升級,鋁飾件業務的進度,將成為福耀未來之星。
還有一些行業,因為價格戰長期存在,需要向管理、戰略要效益。比如海螺水泥,早期是從價格戰起步,但隨著管理的迭代和升級,成功實現成本比同行業低200元的成績。同時,海螺擁有的石灰石資源也為它長久發展奠定了根本基石。
造紙業也是被價格戰困擾的行業,可太陽紙業管理上能實現成本比同行便宜100元的成績。但這還不夠,太陽紙業在老撾儲備大量林地資源,這可以看作太陽的一個“未來現金庫”。太陽也在廣西進行林地資源的開發和儲備。這種戰略布局使得太陽紙業的商業邊界越筑越高。
還有視源股份,在教育領域,公司通過杏壇計劃組織老師培訓,搭建希沃學院,免費搭建線上平臺,高質量的輸出內容,促進老師技能提升。希沃交互智能錄播、希沃易課堂、希沃多屏互動,使得“小數據聯萬物”教育信息化戰略落地,這些將大大提升視源股份的教育邊界能力。
企業處置商業邊界能力的提升,其實就是企業在行業中地位的提升,有了好的護城河,自然就會有好的盈利數據。展望未來10年,這些公司勢必成為資本市場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