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偉
作為一名林業基層工作者,結合自己在基層工作的所見所聞,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鄉村振興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的基本理念。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踐行“綠水青山”理念,做好生態鄉村文章,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農村振興規劃綱要,實現鄉村振興與生態環境改善良性發展,是當前農村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1、吉林市鄉村當前發展現狀及生態建設的必要性
1996年農村土地進行二輪土地承包后,這22年間,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玉米良種的不斷更新,使玉米的種植工藝越發簡單,玉米產量不斷增加,隨著玉米收購價格的持續上漲,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毀林開荒日益嚴重,大面積林地被逐年蠶食開墾種植玉米,有些地方已經開到了山尖兒,放眼望去都是玉米地。隨著山上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林地蓄水保墑能力喪失,環境急劇惡化,造成自然災害頻發。2010年7.28特大洪災是大自然向我們提出的嚴重警告。至2017年7月,短短七年時間洪水再次泛濫,這是我們破壞環境釀成的惡果。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處于臨界狀態,恢復生態,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已經勢在必行。我們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農民的短期收益,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生態先行。2013年,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范圍內清理收回林地實施停耕還林的戰略部署,要求“三年清收,五年還林”,今年是還林計劃實施的最后一年。截至2016年底,吉林市已清理收回流失林地271萬畝,3年累計還林162萬畝,超額完成當初制定的清理回收林地166萬畝、還林100萬畝的工作目標??梢哉f清收還林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這成績的背后我們還應看到,如何鞏固還林成果,實現還林地可持續經營,在取得生態效益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讓廣大林農能夠在還林的同時保證基本生活質量不降低,收入有所提高,轉變傳統的種植思想和種植模式,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各級政府逐一加以解決,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
2、當前制約鄉村生態建設的幾個主要問題
(1)農民生態保護意識薄弱
當前農村留守農民多數是50、60后,年輕的勞動力以及大學生基本都外出打工或者到大城市打拼發展,留守的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思想觀念保守且滿足于現狀,對生態保護意識薄弱,有時為了追求眼前的一點利益,往往不考慮后果,沒有長遠考慮。同時由于農村缺少監管和制約機制,有時一旦觸及個人的一點小利益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從而不支持、不配合政府開展生態建設工作,缺乏整體意識和全局觀念。
(2)缺少長期統籌發展規劃,政府服務職能沒有形成合力
農村發展必須堅持長期、可持續、統籌謀劃,切不可盲目搞生態建設。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聽一聽他們的心聲?,F代的農民關注政策,關注市場,關注政府的決策。熱切期盼家鄉的人居環境得到根本改善,有人能夠帶領他們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共同發家致富。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農村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鄉路建設、村屯綠化、六清整治,財政、林業、交通、環保、移民、水利等各個部門分別立項對農村進行單項改造,資金投入力度空前,但缺乏整體統籌規劃,部分項目實施后效果不理想。路沒有拓寬完善好,先綠化,路邊溝沒有砌筑好,先栽花,造成了部分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
(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不夠完善
主要表現以下三方面,一是農村生態建設投入資金不足。農民作為農村土地的經營者主體,應擔當起生態建設的主力軍,清收還林后短時間內林地不能產生收益,致使農民管護林地的積極性不高,政府僅對還林者一次性發放苗木補貼,后期管護費用無處落實,部分還林地處于棄管狀態,造成雜草叢生,火險隱患嚴重。二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沒有有效建立。相關政府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不夠,加之農民生態保護意識不強,對違法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少責任意識。三是農村生態環境破壞違法成本過低,不足以觸動違法者,甚至有些人故意鉆法律條款的空子,人為控制違法,行政處罰罰則制定標準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幾點建議
今年吉林市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充分整合統一戰線人力、智力資源,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切實解決農村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迎合了時代的要求,統一戰線助力行動社會實踐活動一定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此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加強政府引導,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規范日常生活習慣
農民思想意識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各級政府有耐心,要在統籌規劃的前提下,不厭其煩的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不斷完善農村環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實現重獎重罰。
(2)加大農村生態補貼資金的投入
廣大農民實施停耕還林后,林地短時間內沒有收益,還需要持續性投入除草、管護等相應費用,建議上級政府增加農民造林后的生態管護補貼資金,增加林業補貼資金的投入,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護,實現生態成果共享。
(3)制定完善的長期發展規劃,著力發展生態經濟
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實現一鄉一策,一村一策。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統籌謀劃,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格局,鄉村振興助力行動組有效發揮作用,積極動員涉農企業、涉農項目進駐鄉村,幫扶當地農村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改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現狀主要需要政府主導,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將黨的十九大精神真正的落實下去,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作者單位:132013 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前二道鄉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