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如今,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時期,農業發展中自然也是進步與問題并存的。在新常態的經濟時代下,農業經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所以,我們必須及時更新農業發展的新觀念,實施農業發展的現代化創新戰略,以更好地適應新常態時期的發展特點,把農業經濟和社會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農業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因此,研究新常態下的農業經濟發展將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的集中表現特征
1、嚴把農產品的質量關,產業差異性更為凸顯
新常態的形勢下,人們對于農產品整體質量和生產安全關注度日益提高,農產品的總體質量和安全生產,單一農產品種類已經無法滿足市場上對農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所以農產品生產廠家和經銷商也越來越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加快了農產品的品牌化進程,由于人們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個性化和差異化,人們對農產品的看法已經從可以吃轉變為口感好的食品,再轉變為健康安全的食品。而農產品消費方面,農業產業已經逐步與電子商務建立起密切的聯系,產品的質量和差異化已成為其是否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兩大主要因素。
2、技術創新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新常態的背景出發來看生產要素投入,傳統生產要素已經在規模驅動中不具備優勢,而且加之相關部分采取的支持措施力度的減弱,農業生產已經擺脫了之前對于土地和勞動力的過度依賴,技術創新日益成為農業發展全過程的關鍵因素。技術創新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發展、穩定糧食生產,還可以顯著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從而保持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提高
3、粗放型農業生產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發展模式
傳統的高成本、高消耗的農業發展模式,在新的常態農業發展模式框架下,正逐漸朝著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陸續出現了新的企業形態(農業合作社等),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組織的崛起和發展,農業經濟發展體系也凸顯出了智能化和規范化的特點,同時要特別注意把利用生態資源循環、保護和利用資源、發展有機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作為農業的主要著力點。
4、農業結構多樣化
在新常態下,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化的農業園區和多功能的糧食產區即將成為農業生產的主體,休閑觀光農業發展速度加快,農產品加工水平提升,差異化、區域化已逐漸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農業生產鏈不斷擴大,農業產業價值鏈不斷深化。
二、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
1、生產鏈不完善
在新常態下,農業發展過于重視農產品種植,忽略了其加工和銷售環節,而且,部分農產品未經加工就直接銷售,農產品特性不明顯,附加值較低,抑制了農業生產的增長速度,不利于提升農產品質量,難以提高整體競爭力。市場、資源等環境的變化。隨著新型農業組織的出現,農業生產正在大幅度擴大,但是由于我國耕地高度分散,農業生產方式千差萬別,就更難以實現農業生產的統一監測,阻礙了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2、農業生產創新力度不夠
科學技術是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農業也不例外。農業科技不僅直接影響著農業發展的步伐,而且還關系著農產品的總體質量。農業科技在生產實踐中的推廣應用。當前我國農業技術成果轉化速度太慢,科技轉化在農業生產實踐中難度很大,技術實施也很困難,阻礙了新常態下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3、農產品價格不穩定帶來農業經濟風險過高
市場經濟正引導和推動著經濟的發展。然而,由于市場經濟的波動非常嚴重,直接導致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這無疑增加了農業生產的風險因素。近年來,農產品銷售逐漸呈現出國家放開的趨勢,這也是為什么要應對國外市場而增加國內農業生產的原因,但是如果政府過多干預農產品價格,本身農產品價格結構是由市場實際情況決定的,就會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增加了農業生產的難度。
三、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的具體發展策略
1、注重農業產業優化,形成質量效益
農業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和決定性作用,充分考慮經濟利益的重要性,針對新的形勢,采取多種措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和決定性作用。為不斷深化農業結構調整,農委會認為,要考慮不同市場的不同需求。調整農產品結構,積極拓展農業產業鏈,建立包括農產品生產、銷售、倉儲在內的產業管理平臺,各地政府要積極為本地區做出貢獻,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促進農業健康發展。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合理調整價格,參照市場機制和市場形勢的變化,科學預測市場的演變。
2、加強農業技術創新
在新常態下,必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以科技促農業發展,把現代農業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促進技術等學科結合起來,在高產、優質和高效益的時代,認真做好農業科技服務、咨詢等基礎工作,積極發揮科技促進農業生產的作用,切實做好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使科技創新積極轉化為現實農業生產優勢。
3、提升生產勞動者專業知識和素質水平
要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專業化水平。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對這些人的培養,要結合不同地區農業產業特點,根據優勢產業明確培養對象、相應內容和目標。要提高農業生產實習在培訓中的比重,注重新型職業農業的持續培養。此外,還應注意提高農民技能,定期邀請經驗豐富的農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民。重視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體系建設吸引更多科研教育機構積極參與。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因此,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必須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特別注重農業的實際經濟效益和農業價值領域。為了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科學技術應促進新形勢下農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附加值,推動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完善農業信息化發展建設中的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以更好地適應新的形勢,從政治上和財政上支持農業生產,培養技術型農民,促進農業現代化。
(作者單位:164299黑龍江省孫吳縣農業農村經濟指導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