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和,張婷
摘 要:電子商務具有的信息技術特征與低門檻等特點,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特效藥”。立足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剖析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遇到復合型人才匱乏、產業環境落后、冷鏈運輸物流系統不完善等問題,提出創新發展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電子商務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6-0041-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農村電子商務正在孕育著新的內涵與發展模式。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三五”電子商務工作要點》,蚌埠市制定了《蚌埠市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按照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間表,到2020年鄉村振興將取得重要進展。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2 ?研究意義
基于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通過實際田野調研,剖析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實問題。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均衡、物流體系不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匱乏等問題,提出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創新建議。
3 ?國內外研究現狀
3.1 ?國內研究
國內關于農村電子商務方面已經有一些研究,目前相關研究還處于宏觀層面。通過分析農村電子商務關聯關鍵詞發現,與農村電子商務研究主題相關的關鍵詞為農村電子商務、電商平臺、電子商務模式和網絡營銷等[1]。
洪勇(2016)研究了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探討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建議。
徐旭初(2015)指出,2014年以來縣域電子商務進入全面引爆期,縣域電子商務必然會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推進。
3.2 ?國外研究
發達國家電子商務發展較早。相比于我國電子商務,發達國家農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規模化程度較高,立法、執法和普法較為完善,保證了電子商務合法運行。一些發達國家通過立法保障農業電子商務的合法運作,政府全面推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構建不同類型的農產品交易網站,樹立農產品品牌形象,促進了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2]。
4 ?相關概念及研究方法
4.1 ?概念界定
農村電子商務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成為遍布縣、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獻研究法
搜集、鑒別和整理文獻,查閱國內外電子商務發展史和國內外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通過文獻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根據蚌埠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了解蚌埠市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對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進行歸納總結。
4.2.2 ?田野調查法
在研究工作開展前,對蚌埠市鄉鎮地區實地開展現場調研工作,取得了第一手原始資料。在當地村委組織的支持下,對農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等進行了實地走訪。
4.2.3 ?歸納分析法
歸納分析法是對有關信息進行分類的方法,旨在鑒別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需學習的知識點。在歸納總結與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總結蚌埠市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問題,并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5 ?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現實問題
5.1 ?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薄弱
首先,農產品同質化程度比較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弱。蚌埠市除部分種植大戶外,大部分耕地都分配給村民獨自種植,沒有規模效益,產品品種單一。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較多,勞動力大量外流,土地荒廢較為嚴重。其次,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大部分農民僅有小學文化水平,沒有接觸過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事物,不會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很大一部分農民沒有接觸過智能手機,對網絡環境缺乏了解。再次,農村基礎設施環境相對落后。蚌埠市大部分農村已經實現了“三網通”,但網絡水平無法支撐起農村電子商務。具有開展電子商務條件的網絡資費較高,大部分農民不愿承擔。
5.2 ?物流業不發達
物流不發達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限制因素。冷鏈物流在蚌埠市農村地區還沒有發展起來,大部分農產品輸出依靠普通貨車運輸。農產品需要保持特定的溫度與濕度,以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在缺乏冷鏈物流的情況下,農產品輻射范圍大大縮小,出現了農村地區供過于求和城市地區供不應求并存的現象[3]。
5.3 ?缺乏電商人才
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電商人才匱乏。當前,蚌埠市農村年輕勞動力外流嚴重,年輕人不愿回鄉,導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缺乏可用人才。農產品電子商務相對傳統銷售模式來說,更加需要包裝、宣傳和營銷,需要從業人員會網店裝飾、網站維護和網絡營銷等專業技能。蚌埠市農民大部分只接觸過傳統銷售模式,對電子商務的理解還不夠。農民接受能力差,信息化處理能力弱,難以適應電子商務的快節奏[4]。
5.4 ?農村電商發展環境有待優化
我國將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推動縣域發展的新引擎,蚌埠市也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整體政策環境良好,但農村電商發展環境仍有待優化。農村電商涉及的管理部門較多,辦事流程與審批較為復雜,相關法律法規與市場制度不夠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具有周期長、投入較大等特點。農村金融環境較差,對農村電子商務支持力度不夠,獲取資金比較困難。此外,沒有針對市場開展營銷與產品分類,農產品流動具有盲目性。
6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議
6.1 ?打造“三農”綜合服務
6.1.1 ?創新驅動,延伸農產品產業鏈
上游抓生產質量,打造綠色品牌,形成規模化生產,打造智慧農業,如開發藍莓莊園等集觀光旅游、餐飲、采摘為一體的觀光農業。下游進行產品設計及再加工,賦予產品更蓬勃的生命力,如懷遠石榴發展石榴酒、打造石榴酒文化。
6.1.2 ?加強培訓
按期對農民進行全面的種養培訓,提高農戶間的協同能力,將先進的生產方式與知識技能傳授給農民。對農村合作社進行電商培訓,將電商平臺搭建、店面裝修、產品拍攝上架和網絡平臺推廣等技能傳授給農民。
6.1.3 ?完善基礎設施
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建設工程,建設輻射范圍全覆蓋的電商服務站,完善“一站多村”建設。打造智慧物流,建立農產品寄送與快遞簽收一體的雙向綜合快遞柜。加強互聯網建設,提升農村終端網速,降低農村電子商務的網絡資費。
6.2 ?打造雙向交互、冷鏈配送的物流體系
6.2.1 ?完善物流體系
打造“村戶—綜合快遞柜—電商服務站—冷鏈物流長途運輸—高鐵助力”的物流體系,打造“下單—配送—收件”一體化的物流信息流。為了解決農村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困境,可以打造末端配送電動車,實現人人可配送。
6.2.2 ?建設冷鏈物流
目前,蚌埠市農村地區沒有冷鏈物流。農產品需要特定的溫度與濕度維持新鮮,無間斷冷鏈物流是長途運輸的必備條件。蚌埠市處于高鐵交通樞紐,利用高鐵,可與南京、上海等地實現24小時內配送。
6.3 ?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
電子商務是信息化與傳統商務模式的有機結合。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缺乏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并精通電子商務理論的復合型人才。蚌埠市擁有大量高校和科研院所,應該加強高校與企業合作,培養IT電商人才。建立電商孵化基地,利用高校人才優勢,開展基地項目孵化和實地試驗。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基層工作,主要是因為待遇較低、工作和生活環境不如城市。蚌埠市政府和農村電子商務企業應加強引進和培養人才,提高返鄉青年的福利待遇。
6.4 ?政府主導,企業配合
政府主導建立全方位的三農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包括農產品、政府政策和企業等模塊,打造集資金流、產品流和信息流于一體的大型“三農”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吸納當前各村已有的人才,為蚌埠市農村電子商務長足發展奠定基礎。政府要明確“三農”電子商務的政策導向,加強保障。發展農村電商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路徑。鼓勵企業入駐電子商務產業園,加強產業間的溝通合作。蚌埠市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可以結合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建立政企合作的農產品交易平臺。
參考文獻:
[1]穆燕鴻,王杜春,遲鳳敏.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影響因素分析——以黑龍江省15個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6(8):106-118.
[2]武曉釗.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運營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8):99-104.
[3]葉銳.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D].武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16.
[4]蘇奎,何凡,劉玉洋.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個案研究及其啟示[J].創新,2018,12(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