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王海燕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作出了新指示,提出了高要求,全黨自上而下更是形成了一股學習熱潮,在學習弄通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嚴格執行。高校黨建是中國共產黨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研究生作為教育體系的金字塔資源,他們的培養質量關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真正成果。研究生黨建質量是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工程的重要抓手,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研究生黨員質量發展關系到黨的事業發展的接班力量和質量。研究生黨員是研究生群體的先機分子,研究生黨支部是體現政治優勢,把好研究生政治關,對研究生進行政治引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基層組織。研究生教育已不同往日的精英教育,規模擴大,素質也參差不齊,按照原有的方式方法去建設研究生黨支部,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很多的新現象、新問題、新困難接踵而至,不僅影響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有礙我國人才強國目標的順利實現。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進入了大眾化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培養綜合素質全過硬的人才已成為時代需求,而加強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夯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礎,是實現這一需求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當前研究生黨建工作,尤其是支部工作,有它自身的特點。
(一)黨員規模增大,支部設置增多。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高等教育在校研究生規模達到191.14萬人,部分高校中研究生黨員比例超40%。根據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在校研究生人數達290萬(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高校研究生黨員的數量不斷增加,支部設置也會相應增加。
(二)重業務輕黨建,支部建設不力。目前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普遍不夠扎實,研究生黨員從思想上不注重參加支部活動,對自我的要求和管理松懈等問題比較突出。從研究生的年級分布來看,一年級以理論學習為主,二、三年級以實驗、論文撰寫、準備就業和深造等任務為主,其學業壓力更大。另外,導師對研究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導師們面臨較大的科研壓力,而研究生又是科研一線的主力軍,他們主張研究生將更多精力放在業務學習上。不僅如此,目前的研究生組織生活形式不新穎,內容不豐富,對黨員的吸引力不強,也加劇了研究生對支部黨員教育活動的忽視。
(三)支部設置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根據文獻分析,高校設置黨支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縱向型與橫向型。“橫向型”的支部設置一般是以相同的年級、專業或者班級來設置。很多學者都認同這樣的設置方式適合低年級,因為群體特點相似,彼此間的交流頻繁、了解深入,有利于支部活動開展和日常管理。一旦到了高年級,研究生黨員面臨的科研壓力加劇,支部活動較少,導致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相應減少,支部管理難度增大。“縱向型”支部設置,一般要求支部黨員專業相同或相近,或者以學術團隊為單元組建起來。由于業務學習的內容較為相似,使得支部黨員之間的交流內容彼此貼近,豐富和增強了組織生活和支部活動效果。但因為年級不同,學習層次和時間投入度有差異,給支部開展活動反而帶來難度。從黨員發展角度來看,“縱向型”模式有時會影響黨員發展質量,因為長期工作和生活在一起,會摻雜更多感情因素,多少對黨員發展的客觀公正有所影響。
(一)一流學科建設提倡學科融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旨在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雙一流”戰略實施之后,各高校都積極響應,根據自身特點采取一系列措施,放狠招,使大招,很多高校更是從學科融合上下功夫,充分抓住一流學科建設契機,以期帶動學校其他相關學科的整體發展。以安徽大學為例,為貫徹落實國家和安徽省“雙一流”建設戰略部署,學校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成立了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安大物科院”),旨在整合優勢資源,創新體制機制,搭建高端科研和優秀人才匯聚平臺,扎實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截至2018年9月,物科院研究生在校生規模已達300余人,涵蓋了化學、物理、材料、生命、環境、計算機、電子等多個學科方向。學科交叉和跨學科培養,已經成為物科院研究生培養的必然趨勢和顯著特色。
(二)學術團隊的作用日趨顯著。學術團隊只是共同參與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團體,它不同于學校內部的常規組織,與正式組織又有一定的區別,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導師相對穩定,學生流動性大。“雙一流”建設啟動之后,學術團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校發展戰略層面的學術團隊建設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學術團隊“自發式”的組建、“自由式”的發展與管理格局也發生了變化。為了對學術團隊做好引導和管理,學校和院系更多地介入進來,以便更好地整合資源、發揮人才優勢,更加體現了學術團隊在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載體作用。
(三)師生共建的學科交融型支部的優勢。一流學科建設背景帶來了學科融合的新機遇,學術團隊的作用也日趨顯著。以安大物科院為例,同一年級的研究生黨員分布在材料、生命、環境、信息等多個研究方向,歸屬在不同研究所,給黨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帶來不便,增加了開展支部活動的難度。在支部設置方面,不論是“縱向型”還是“橫向型”支部設置都無法根本解決面臨的難題。于是我們提出了師生共建的學科交融型研究生支部構建模式,以師生共參與的學術團隊為基本單元,融入其他相近學術團隊,如環境和健康方向組成“健康學科師生黨支部”,量子材料和能源材料組成“材料學科師生黨支部”,計算機和電子方向組成“信息學科師生黨支部”,支部書記一般由導師擔任。這種師生共建的學科融合型支部具備以下幾個優勢:1.依托學術團隊,實現導師雙向指導。這種支部設置模式避開了“橫向型”支部因研究生畢業而撤銷,以及年級特點帶來支部工作變動性大的弊端,有效發揮了“縱向型”支部的優勢,研究生黨員之間專業相同或相近,師生之間、不同年級之間“傳幫帶”作用凸顯。導師不僅能夠在業務上對其進行有效指導,也可以共建支部為紐帶,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管理,真正實現了黨建工作和學術培養雙向指導,按照“以黨建帶學術,以學術促黨建”的工作思路,有效提高研究生支部的教育管理水平。2.發揮學科融合優勢,創新組織生活。根據研究生更加重視畢業和就業的特點,可以將支部活動和科研交流充分結合。以往的縱向型支部設置是相同或相似專業構成,而學科融合的支部成員來自不同專業,可依托支部開展學科交叉的主題學術交流和組織活動,如生命與環境專業可進社區做生命健康知識普及活動等,從根本上增強支部活動吸引力,提升支部活動的實際效果。不僅如此,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整合資源,實現黨的組織資源的共享與良性互動,依托專業學術活動載體共同開展黨支部建設、學術交流,為研究生支部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3.學術帶頭人擔任支部書記,增強支部凝聚力。目前,大部分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多半由研究生擔任,研究生黨員的黨務知識有限,工作經驗缺乏,在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缺少力度和深度。而在學科融合的師生共建支部內,教師不僅可以在學業上對研究生進行指導,教師中政治過硬、素質全面者擔當支部書記,一方面加強了對研究生支部委員黨建工作業務的指導,讓他們熟悉黨建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將黨務和科研指導相結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強支部凝聚力。
(一)切合當前實際,全面提升研究生黨員綜合素質。一流學科建設啟動后,高校教師和研究生都面臨著新機遇和挑戰,當前研究生關注的焦點更多是自身需求,他們不僅希望思想政治覺悟和黨性修養得到提高,更要求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本文所倡導的師生共建的學科融合型支部,將學術團隊的教師直接吸納進來,并且作為黨建和學術的雙向指導者,有效調動了研究生黨員接受思想教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強求知欲和創造欲,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 二) 發揮融合優勢,實現黨建學術雙向指導。本文倡導的師生共建的學科融合型支部設置和管理模式以學科團隊為基本單元,同時融入幾個相近的學科團隊,結合學科專業相互交叉的特點,不僅為相近學科的學生交流提供可能,更為相近學科教師的學術交叉提供平臺,實現了黨建工作與學科交叉的科研交流相互促進。這不僅促使有共同專業基礎的研究生黨員發揮“傳幫帶”作用,也突顯了研究生導師尤其是黨員導師的思想、學術雙指導的重要作用。
(三)深化黨建引領,增強研究生黨支部組織力。師生共建的學術融合型支部設置和管理模式的構建,在當前“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比較切合當前急需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這種模式將學科交叉的概念融合進來,在“縱向型”支部設置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實現了支部在黨建育人中的支撐作用,又促進了相近學科的交叉融合,為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黨建促發展,提升研究生黨支部的組織力,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功能,有效深化黨建工作在“一流學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