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冬芬
【摘要】在為農村留守兒童布置作業時,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問題,合理分配作業量,調整作業難度,讓學生在寫作業后能夠有所得,有所體會,發揮出家庭作業的作用。不能讓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寫作業,那樣不僅浪費時間,還會影響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文章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作業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和論述,希望能夠為鄉村教育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作業;適當適量;合理布置
一、引言
近些年,我國城市流動人口數量顯著增加,有很多農村務工人員到城市中謀生,這也是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增加的原因。由于受到經濟、教育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父母不得不與孩子分開到城市中打工,為留守兒童教育埋下了很大隱患。與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兒童在性格上通常會表現為內向、靦腆、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孤僻等,這些性格與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對此,農村教師要注重對留守兒童的關心與照顧。由于放學后留守兒童大多無人看管,隔輩監護人對孩子課后學習情況并不重視,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適當、適量,切忌布置大量作業,否則不僅會使學生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還會使其產生消極的情緒。家庭作業的布置一定要科學合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對學習感興趣,不至于對寫作業產生厭煩心理。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作業現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在放學后通常會三五成群地在田野里玩耍,并沒有家長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至于家庭作業,更是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與其他普通孩子相比,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照顧,長時間與父母分隔開,導致心理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和落差。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心理和身體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此時如果不加以關注,必定會影響其未來的發展。而家庭作業是對日常所學的一種鞏固形式,能夠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而家庭作業十分重要。但是如今農村留守兒童并沒有認識到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對此,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作業布置形式,要合理、適當地布置家庭作業,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家庭作業,對自身所學進行鞏固[1]。
三、留守兒童家庭作業布置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作業難度適中
在為農村留守兒童布置家庭作業時,教師一定要注意作業的難度不能太大,如果作業難度太大,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農村留守兒童性格較為孤僻,不愿意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所以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一定要采用鼓勵、激勵的形式,合理地把握作業難度,盡量選擇中等難度和偏簡單的題。這樣可以增強留守兒童的自信心,為提高其學習效率及寫作業質量奠定堅實基礎。由于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在寫作業時無家長看管,并且寫作業環境較差,如果作業過難,學生在寫作時會感覺一頭霧水,不知從何入手,必定會打擊其學習積極性,所以作業難度適中至關重要。
(二)作業要適量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控制好作業量,保證作業量適中,不能布置太多的作業,否則會使學生花費太多的時間。課后作業應保證在一小時左右完成。尤其是語文作業,教師在布置時要科學合理,不能以寫幾遍為準,應當以學生掌握牢固為基準。合理地布置作業,能夠讓學生對在校期間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復習,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超量的作業只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有些學生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甚至存在用完兩根筆寫作業的情況,寫作業變成了抄作業,這種無用功不應出現在小學教學中[2·]。教師布置作業時要適量,不能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如今教育部門提倡“減負”,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質、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學生在課后能夠放松心情,減輕學習負擔。成績固然重要,但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思想觀、價值觀的培養更重要。所以教師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布置適量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簡要復習鞏固即可。
(三)課后作業要與課上習題呼應
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注重與課上的習題相呼應。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練習,達到當堂鞏固的目的。課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圍繞當日課上所講。只有課上學習,課后復習,才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達到扎實鞏固的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所學的內容不難,但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抽象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從宏觀角度去分析和考慮問題,走入學生的內心,對學生所想進行考慮。課后作業是由學生獨自完成的,所以難度不宜過大,并且所涉及的知識點應該是在課上所講過的,所以課上與課后一定要做好呼應。
(四)切忌搞“題海戰術”
大部分小學教師習慣采用“題海戰術”,在布置作業時,通常對各種知識點、習題都涉及。有關研究學者表示,“題海戰術”并不能夠從根本上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反而會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題海戰術”主要指從大量的練習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反復鞏固。這種傳統的作業形式并不適用于現代化的小學教學。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課后作業應當盡可能簡短、精煉,這樣會令其產生一定的積極性,不至于出現消極的情緒和心理。教師在為農村留守兒童布置作業時,一定要考慮其家庭因素、環境因素及個人因素等,布置個性化的課后作業,這樣才能夠實現創新式的教學發展,為實現因材施教奠定堅實基礎[3]。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論述了在布置家庭作業過程中,小學教師一定要從宏觀的角度對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生活環境及社會背景進行分析和考量,要做到適當、適量地布置,不能過難,也不能過量,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通過簡短精煉的作業來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從根本上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心與照顧,從而更好地實現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祖耀,王佳玉,李明耀.農村小學教師與留守兒童建構良好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基礎教育參考,2017(09):123-124.
[2]楊樂樂,張寧.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國家新政策的視角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7(05):121-128.
[3]段瑞茜,張坦.家長如何督促留守兒童自主完成家庭作業[J].西部素質教育,2018(08):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