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珍
【摘要】隨著農村勞動力的流動,留守兒童群體的學習問題、心理問題、教育問題慢慢地凸顯出來。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文章針對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作業質量的措施進行了相關闡釋。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作業質量;提高措施
一、引言
留守兒童身心還未發展完全,父母便背井離鄉出門打工,不能陪在孩子身邊。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轉型期,東南地區以及城市的發展速度飛快,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力轉移,而西部以及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就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局面。此現象導致了留守兒童群體逐漸龐大,其教育問題也日益突出。
二、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作業質量低的原因
(一)學習主動性低
受農村地區環境影響,農村學生的學習觀念淡薄,學習目的不明確,大部分學生出現厭學的問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習效率極低,作業完成效果不理想。
(二)自控能力差
留守兒童還處于身心發展未完全的階段,加上父母沒有陪伴在身邊,他們得不到來自父母在學習、生活及思想品行上的引導和教育,因此極容易造成性格上、心理上的異常。親情的缺失讓自控力還沒發展成熟的孩子失去督促,在遇到困難時往往變得自卑、任性,在學習上遇到一點挫折就變得自暴自棄,將自己與外界隔離,不將家庭作業和所學內容放在心上。
(三)家庭監管性差
陪伴留守兒童成長的往往是爺爺奶奶等祖輩,他們的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式簡單,無非兩種:(1)粗暴式的教育管理;(2)為了彌補孩子缺少的父母之愛,對孩子溺愛。家庭的監管性對于孩子學習上的推進作用至關重要,但祖輩們年邁體衰,文化程度不高,沒有太多精力,只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忽略了對孩子精神上的引導和在學習方面的督促。
三、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作業質量的措施
留守兒童和普通的學生既相同又不同,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教師在提升留守兒童作業質量的同時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真正了解學生。
(一)以人為本,關注每個學生
教師可以逐個對學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針對不同孩子的情況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并進一步提出學習與生活中的要求。
第一點,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剛開始時可以不注重準確率,但要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點,師生之間要勤交流,勤溝通,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的任何困難,教師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學生,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
第三點,針對學生的點滴成長,教師要進行記錄,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鼓勵孩子成長。
第四點,教師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則要繪制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的表格,出現問題時方便教師了解情況和溝通。
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從根本上幫助留守兒童提高家庭作業的完成質量。
(二)改變以往單調的作業形式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內容所涉及知識的綜合體現,其具有鞏固知識,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知識點的作用,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使學生學會運用知識。面對學生對家庭作業的抵觸情緒,教師應該不斷尋找以往作業的不足之處,一改單調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愛的形式來完成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作業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作業,這樣在滿足學生自身需求的同時,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另外,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設置創新型題目,可以以手抄報的形式插入知識點,要求圖文并茂。教師最后收集所有學生繪制的手抄報進行評比和展覽。由于是學生自己設計的作業,學生不再有任何負擔。
(三)鼓勵式教育有助于樹立自信
要使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教師就要做到對學生充分肯定,只要有一點進步,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這就是“鼓勵式”教育。教師的夸贊對學生來說就是最大的學習動力。針對一些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和學生單獨談話,切不可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否則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提高課堂效率,簡化作業
教師盡可能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每節課最后留出三至五分鐘的時間用來給學生完成作業。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放學回家后只要把課上未完成的部分繼續完成即可。這樣可以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起到督促作用,幫助學生克服惰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課后作業主要起到對課上知識的復習鞏固作用,并對下節課新知識進行預習。以往教師布置的作業大多數需要家長檢查作業后簽字,事實上留守兒童無法做到,很多自己代簽。對此,教師應該將作業的細節列出清單,制訂明確的預習方案,便于學生完成全部作業內容,也便于檢查。
(五)借助網絡平臺豐富作業驗收形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平臺中的各種學習軟件十分豐富,所以家庭作業的形式也可以更加豐富。教師可以讓作業質量驗收檢查以及評價的形式更多樣化。比如可以創建QQ群或班級博客,對于一些朗讀作業及收集材料的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QQ語音的形式提交,也可以在班級博客中留言。孩子們可以在班級群中相互欣賞,相互展示作業,相互點評,從而實現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教師在群里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和批改,家長也可以通過班級群實時了解孩子的動態。此外,網絡也是教師了解留守兒童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隨時通過QQ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教師也可以在QQ空間發布一些趣味知識,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轉發,這也是知識積累的途徑之一。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形勢,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幫助留守兒童快樂成長,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律性。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結合學生實際,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布置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對家庭作業的抵觸情緒,從而提升留守兒童完成作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趙苗苗.貧困農村地區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健康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吳越.社會工作服務農村留守家庭隔代教養研究[D].吉安:井岡山大學,2017.
[3]張幸煒.父母角色雙重缺失下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4]盛舒涵.農村特殊家庭留守兒童“家庭-學校”教育鏈條的斷裂與重構[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