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業藝
【摘要】眾所周知,實驗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闡述了高中物理實驗現狀,并從明確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合作學習以及加強總結評價幾個方面著重探討了利用學生經驗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旨在為相關教師提供理論性的參考意見,確保課堂的趣味性和靈活性。
【關鍵詞】已有經驗;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
一、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要求更為嚴格。由于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促進手腦合一。從已有經驗出發,選取生活常識或案例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科知識通俗易懂,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二、高中物理實驗現狀
首先,課堂的趣味性和靈活性不強,通常表現為教師圍繞教材內容設置實驗,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出現抵觸和厭煩心理,學習效率不高。
其次,學生的探究能力不強,在實驗環節過于依賴教師,填寫實驗報告時也草草了事,導致物理實驗難以起到驗證理論知識的作用,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1]。
再次,傳統高中物理實驗主要圍繞理論知識進行,而且選材局限于書本,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性不強。學生雖然在實踐中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但難以將方法和技巧科學地應用于現實生活,經過一段時間后便會遺忘,無法形成長效記憶。
三、高中物理實驗利用學生已有經驗的優點
實驗課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貼近生活經驗,能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到課堂情境中,避免浪費過多時間在導入環節。而且實驗的趣味性較強,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發其主動性和積極性,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貼近學生已有經驗的實驗教學能使學生對結果充滿好奇心,通過教師設置的問題和任務逐漸深入到探究過程中,最終得出結論,增強自信心,為后續實驗課程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高中物理實驗利用學生已有經驗的方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備課階段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目標。傳統課堂中學生過于被動,對教師存在依賴性。而實驗課堂注重主動性和探究性,教師應轉變守舊思路,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將“以生為本”作為核心,將關注點放在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意識的培養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科學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掌握其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將已有經驗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既能使學生在實驗講解階段充滿興趣,也能增強物理實驗操作的實效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育領域開始注重現代化手段的滲透。教師應發掘信息技術的內在潛力,科學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生成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確保物理教學的實用性。
以“超重和失重”這部分知識的講解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或動圖,內容是乘坐電梯時,電梯上升和下降時人們的身體運動方向。由于選材來源于生活,學生更能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超重和失重的感覺,再通過視頻或動圖進一步掌握超重和失重的相關知識[2]。接下來進入到實驗過程中,教師準備體重秤,讓學生穩定地站在上面讀數,然后迅速做下蹲運動,觀察讀數的變化,再由下蹲姿勢迅速站起,再次觀察讀數變化并做好相應記錄,學生通過實驗能得出結論,進一步驗證超重和失重現象,了解到物體運動時,物體本身的質量并未改變。為鞏固和拓展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其他關于超重和失重的例子。有的學生說玩蹦床時會有超重和失重的感覺;有的學生說坐車上坡、下坡時會體驗到超重和失重過程;還有的學生說在游樂場玩過山車時,超重和失重的感覺明顯等。通過互動交流,學生能加深對超重和失重知識的印象,在生活中還能更留心觀察物理變化,了解物理知識,再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實現二者之間的良性循環。
(三)引導合作學習
在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能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還能綜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彌補不足之處,共同進步。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實驗探討,每個小組選舉一名組長負責管理和職責分工,要求學生分工明確,共同參與到實驗過程中,提高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胡克定律”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對力學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進行胡克定律的學習更為輕松。首先,教師準備實驗設備,小組內部明確分工,其中兩名小組學生不斷增加鐵鉤上的砝碼,一名學生負責讀出彈簧的拉伸長度以及砝碼的總重量,另一名學生負責將動態數值相對應地記錄到表格中,再根據數據畫出坐標圖,通過團隊合作判斷出彈力和彈簧長度之間的關系,以F表示彈力,x表示長度。學生按實驗步驟完成了數據的檢測,并繪制了坐標線,發現數據點在一條直線上,計算得出勁度系數約為24.5N/m左右,從而在短時間內掌握物理實驗中滲透的力學理論知識。在合作學習期間,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交流互動發現學生的知識漏洞,有針對性地加以彌補和改進。
(四)加強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從時間上可分為過程性評價和最終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即貫穿于實驗課堂始終的評價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簡答的語言評價或微笑、點頭等動作鼓勵學生,使其增強信心。在實驗環節,教師可以將過程性評價穿插在分步驟中,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和糾正。最終性評價是針對學生整體表現情況進行評價,除課堂表現外還包括實驗報告書寫情況、實驗成功與否、實驗態度等。教師還要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表明自己對課堂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可通過反饋內容完善和改進以后的實驗教學方案,確保適應性和實效性的增強[3]。
五、結論
總而言之,教師應轉變傳統守舊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充分利用其生活經驗簡化煩瑣復雜的理論知識,加深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和滲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從經驗角度出發幫助學生進一步驗證理論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彭婷.新高考下物理學科面臨的困境及大學物理課程的應對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向小梅.表現性評價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3]王宇辰.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