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
今年六月的一個周末,蘭良惠走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八一五中路街上,迎面而來的一部寶馬小車突然“嘎”一聲,停在蘭良惠面前不到一米遠的地方,嚇得他直往后退。
車停下來,車門打開后走出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蘭良惠心里正在犯嘀咕,那個被紫外線光顧很久的臉綻開了笑容,沖著蘭良惠說:“你不認識我了?”蘭良惠覺得這人很面熟,但就是想不起來:“記不起來了,不認識,可能你認錯人了吧。”中年男人呵呵地笑起來:“你這貴人多忘事,記不得我這個打工的小人物了。你不是在勞動保障監察支隊上班嗎?10年前,我工資被拖欠了,還到你那里投訴過。”
蘭良惠這時才想起來了,這個中年人叫楊文燦,有一手干泥水的好手藝。10年前,他從四川農村老家帶著老婆,來到福建省寧德市建筑工地打工,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民工。當時,他就在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大樓做泥工,老婆跟在身邊當小工,兩人沒日沒夜地干,整整地干了一年,掙了八萬多工錢,兩口子心里可高興,盤算著領到這筆錢今后要做的事情。
可是,事情沒他們想得那么好,到了年底,他只借支了兩萬元的生活費,還有六萬多元的工資沒有領到。當他向包工頭要工錢時,那包工頭手機卻聯系不上,也不見人影。一急之下,他跑去找承建的建筑公司,公司領導說工人的工錢都給包工頭了,公司不欠工人的工資。楊文燦聽著腦袋好像炸了一般,差一點暈過去。這是他夫妻兩個一年的血汗錢啊!要拿回老家去給父母和小孩子作為生活費,難道就這樣說沒就沒了,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該如何是好?他真是欲哭無淚,無奈之下,他走進寧德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
蘭良惠和同事接手了楊文燦的投訴案件,按規定對公司進行了調查詢問。公司說這個工地工人工資都按時足額發放了,公司不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并提供了相關的材料證明,從公司提供的材料看到泥水班組工人的工資都給包工頭領走了。那時,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包工頭拿走工人工資是沒有法律法規手段來制止的。
蘭良惠和同事們認為不能讓農民工的血汗錢付諸東流,一定要幫助他們要回血汗錢。寧德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工作人員認定建筑公司不把工資發放到工人手上,而給包工頭代領代發,這違反了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定,建筑公司要承擔這個責任,責令建筑公司支付楊文燦夫妻的工資。但建筑公司一口咬定他們工資已支付給班組長了,不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蘭良惠和同事把建筑公司負責人叫到支隊來,給負責人宣傳勞動保障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并嚴肅指出建筑公司在農民工工資管理上存在問題,導致拖欠工資事件發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說明建筑公司不支付工資,就要承擔行政處罰的不利后果。建筑公司負責人看到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愿意支付拖欠楊文燦六萬多元的工資。
楊文燦告訴蘭良惠,他拿到這筆工資后,就做起了承包模板搭建的生意。從此以后,生意由小做到大,如滾雪球般。如今,他在寧德市買了兩套商品房,把家安在了這里,兩個孩子大學畢業后,也來寧德市落戶。他自己還在做模板生意,日子過得還不錯。
楊文燦感動地說:“當年要不是你們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幫助我要回那六萬多元工資。那我可能就回老家了,事業肯定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地步。”臨別時,他還扶著車門,一邊對蘭良惠說:“感謝你!太感謝你們勞動監察員啦!”